做时间的朋友,与自己和谐相处
记得从最初上学开始,每次出门前,妈妈总是边帮我整理书包和文具,边叮嘱我照顾好自己,别丢东西,橡皮铅笔用完放回原处,尽量别和其他同学起冲突,多交几个玩伴,别打架,那时候,我更多的觉得融入集体比成为自己更重要,尊重别的人的感受胜过体察自己的内心。
慢慢长大,随着我来到初中,高中,集体意识的裹挟自我意识的觉醒,我在某些时候纠结到底要做别人眼中的好人缘,还是要做自己,记得很清晰的一样场景是,我们高中8个人的宿舍,只有我看起来特立独行,总是游离于人群的边缘,有时候一个人去吃饭,去操场遛弯,但是又特别羡慕可以做人群中的焦点的同学,但更的时候希望自己能一个人静静地呆着,这种夹在二种意识之间状态让我左右为难,常常为此烦恼。
后来,我觉得做所谓的好人缘太委屈自己了,我开始有差别的选择朋友,选择那些和自己合得来的,性格有趣,学习相对比较上进的同学主动出击,这样的同学,相处起来彼此都比较舒服,所以我在高中阶段,结交的一些到现在依然联系的好朋友,那时候觉得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感觉很爽,但是那个不时冒出来的做自己的心态还有时会作怪,记得有一个我最好的朋友把我对他好,公然在外面挑战我的底线,我当时内心的火气直逼三伏天,好几天都没有搭理他,一句话也不和他说,但是谁成想,人家根本没察觉到这件事,后来还是我屁颠屁颠的去和人家讲和的,好气又好笑。感觉当时的自己缺心眼,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意见。
但是随着步入大学,接触到许多来自天南海北优秀的同学,发觉那些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鲜明特色,他们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有自己独特且非常强大的自我意识,不论是从穿衣风格还是兴趣爱好,都想展现出一份别样的气质,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样才可以交到有趣好玩的朋友,谈到称心如意的恋爱,这些新的见闻让我开始意识到做自己的重要性,于是去参加社团,去泡图书馆,去参加比赛等等,先丰富自己脑袋里的分量,然后再谈其他的事情,但是突然需要自己掌控自我生活和学业的时候,我的状态就好像利用“百度”在互联网里面查询资料一样,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书本,或者感兴趣的方向,有时候只想着广度没有深度,今儿看社科,明儿看历史,不知道在茫茫大海中飘向何方,在时间管理和在深耕细作等方面,全凭自己的心情,随大流或者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可以朝哪个方向发展,乃至快要毕业的时候,都不曾明确找到自己的内心,对自己一知半解,只能凭着一纸文凭从事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
进入社会,、两种意识在我内心互相撕咬,在这种内外交加的情况下,出现了各种不适情况,觉得工作没意思,频繁的更换公司,水土不服,内外循环失调,面对对如此境遇,只有自己迎难而上,去尝试,去排除,去删选,找到相对比较适合自己的道路,最后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跨行选择设计这条路,白天工作,晚上利用下班时间系统的学习设计的各方面知识,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转换城市,主动脱离熟悉的环境,让自己有更多的独处的时间来完成自我时间的合理规划,主动报班学习研习技术,跟着设计圈的大佬们看起,勤动脑,多思考,然后一步步的来成为现在的自己。
一路走来,我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历经各种阶段经历之后,我既不是否定自己过去那些莽撞和胡闹,也坦然接受自己的较真和偏执,一步步走到现在,我学着做自己时间的主人,和自己和谐相处,生活中,我主动摘掉耳机,开始观察生活,开始倾听周遭,打开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当下属于我的每时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