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鏈》作品介紹 | 從日常小物到數位藝術:臺灣豆輪 Taiwan Daolian
與阿嬤的回憶,傳統美食成為創作靈感
3D 立體的盤子放上油亮亮的圓形片狀豆輪,撒上一點蔥花,臺灣傳統古早味美食滷豆輪,在區塊鏈上以 NFT 的形式美味上桌!「ギョウザ先生」(餃子),這位傳達設計系的大學生,因為廣泛的興趣和獨特的創作理念,創作出《臺灣豆輪 Taiwan Daolian》,成為了本次第二屆《臺灣島。鏈》展覽的一大亮點。
餃子自認為是個「梧鼠五技而窮」的人,對鐵道、語言、法律、政治、剪片、遊戲、編程、編曲、棒球、麻將、音遊、路觀等領域都有濃厚的興趣,想學習的事物很多,並經常在這些方面投入鑽研。儘管讀的是設計,他反而對台語語言學有一定研究,因此對豆輪一詞的台語不至於陌生。談到豆輪這項食物,餃子回憶起與阿嬤的點滴:每次回到阿嬤家,總會有一鍋滷菜,其中必定少不了滷豆輪。這些童年記憶,使豆輪在他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他創作靈感的一部分。
台語諧音與臺灣文化的創意結合
餃子的作品《臺灣豆輪》正如其名,將台語的“豆輪”與本次展覽題目“島鏈”聯繫在一起。他分享道:“其實一開始真的沒有思考太多,自從知道台灣島鏈這個活動開始,腦裡浮出的畫面都是豆輪,覺得這個酷酷的諧音哏好好笑。” 他認為這樣的創意能夠結合台語、臺灣文化中的小吃,進而成為一個更具親和力的作品。
該作品的設計理念別具匠心,巧妙地融合了臺灣本土文化元素與現代科技。他選用了一種被稱為「おいしい盤子」的餐盤,這種盤子在部分日本人眼中甚至成為了臺灣的象徵。餃子希望透過這種盤子營造出一種親切熟悉的感覺,同時將作品以 3D 模型的形式呈現,讓收藏者感覺像是擁有了一個精緻的小模型,能夠從各個角度細細觀賞,增添收藏的樂趣。
談到最喜歡的創作部分,餃子表示:“當有人看得懂我的作品,因為那個無聊到不行的諧音哏而笑出來,這種別人開心我也開心的心情我滿享受的。” 他形容《臺灣豆輪》從頭到尾都充滿了歡樂,尤其是當建模逐漸逼真時,那種興奮和成就感更是讓他深受鼓舞。這種能夠引發他人共鳴的創作體驗,正是他享受創作過程的最大動力。
傳統豆輪轉型的數位藝術探索
不過,在創作過程中,餃子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戰是 3D 建模技術的掌握。《臺灣豆輪》這件作品是使用 Blender 軟體製作的。儘管他對其他 3D 軟體更為熟悉,但在報名比賽時,他抱著邊做邊學的心態,漸漸適應並將其他軟體的操作邏輯應用到 Blender 中,最終成功創建出這件獨特的作品。
在克服困難並將作品上鏈成為 NFT 後,餃子成功地賦予了傳統食物豆輪獨特的收藏價值。他認為 NFT 就像是一種現代的收藏方式,人們可以分享自己珍愛的物品。雖然實體食物無法長期保存,但透過 NFT,觀眾可以真正收藏到像豆輪這樣的臺灣傳統美食,並將其作為一種紀念品。儘管餃子此前有過將作品鑄造成NFT的經驗,但這次是他首次專門為 NFT 進行創作。他對 NFT 平台上的人人平等特性感到興趣,認為這是一個能夠「輕鬆地分享自己創作」的有趣方式,不會因為作者的名氣不足而無法被看見,而是人人都能夠隨心所欲地分享自己的作品。然而,對於檔案格式的處理仍是一大挑戰,他希望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能夠實現更多精美的 3D 效果。
珍視日常的文化價值
在創作過程中,餃子深刻體會到日常事物的價值。他認為,像豆輪這樣的普通小吃,其實是臺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這次的創作,他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這些“太過日常”小事物的關注與喜愛,也希望當大家提到臺灣文化時,不僅僅只是想到珍珠奶茶或滷肉飯,而是能夠關注到臺灣文化中還有許多小而美的部分,也更加喜愛臺灣文化。這次以豆輪為主題的創作,就是透過將這樣一個“小物件”從配菜的角色躍升為主菜,進而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和珍惜這些平凡卻充滿文化意義的元素。
結語
餃子的創作不僅展示了臺灣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也凸顯了他對生活中微小事物的細緻觀察與創造力。第二屆《臺灣島。鏈》展覽期待通過NFT的形式,向大家呈現關懷臺灣的作品,打破地域限制,讓更多人能夠輕鬆欣賞各類作品。儘管臺灣是一個小島,但這塊土地包含了多元的文化,同時展現了無數微小事物的珍貴價值。日後,我們也期待餃子能帶來更多精彩的創作,為臺灣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