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不同,观感不同
用户抱着辅助决策的心态,从商品页进入评价页,和用户在信息流漫无目的的浏览,对同一条信息的观感是完全不同的。
在第一个场景,用户是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找答案的,前置性视角让他能高效率地从关键字中获取信息,在看评价时构建清晰的阅读场景。
但第二个场景,由于前置性视角的缺失,消费场景完全依托于内容本身来建立,这时的评价(或买家秀)就显得没头没脑,质量低劣。因为绝大多数评价是基于商品而创作的,作者天然认为,读者的路径是商品-评价,不考虑除此之外的阅读场景。因此评价的创作语境和种草笔记的语境是截然不同的。
简单来说,评价很难种草。但点评存在一些例外。
点评作为本地生活笔记,种草高光点往往就在图片上(淘宝只有部分品类是这样)
点评进入信息流的评价字数较多,创作语境也很单一,信息量基本满足,阅读也没有门槛(但游戏评价有很高的阅读门槛)
点评的算法可以从评价中提取比较像样的标题
反观(2022 年)淘宝逛逛的买家秀,图片莫名其妙,文字三言两语,种个屁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