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習慣,老生常談以外的思考與啟發《習慣致富人生實踐版》讀書筆記
本文架構
- 推薦看這本書嗎?
- 我想透過這本書回答什麼問題:
1.培養習慣跟變得富有/變有錢之間有關係嗎?
2.培養什麼習慣可以變得富有?
3.要怎麼讓自己養成這些習慣? - 看完這本書,我的答案是?
1.直接關係與間接關係
2.優先培養拱頂石習慣
3.推薦:《把時間當作朋友》 - 看完這本書,我的額外收穫:
。分辨好目標與壞目標
。避免陷入「生活方式升級心理」
。為你心中最重要的東西儲蓄
正文
- 推薦看這本書嗎?
結論先行:我認為這算是一本理財觀念的入門故事書,花了八成以上的篇幅在講不同消費習慣在財富累積上會有怎樣的差異。毫無儲蓄理財概念的初心者一定會有所收穫,但已有概念的人所獲有限。
如果你是以下這些人,推薦你自己去翻翻這本書:
。對理財概念沒有什麼了解,想從簡單易懂的入門書開始,那麼這本可以輕鬆幫你建立基本概念
。想要開始儲蓄或調整消費習慣,卻始終沒辦法下決心、無法成功,那麼這本書也許可以幫助你從思想的地方開始做些改變
。對於「習慣的影響」、「自我成長」主題有興趣的人
。對我在大綱中提出的綱要與問題有興趣,看完文章內容後想了解更深入的人
如果你是以下這些人,我覺得你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對投資理財已有基本了解,已經知道儲蓄、緊急備用金、資產配置比例等概念
。已經知道好習慣能帶來的影響,也在持續養成的路上
。本篇文章內容全部都是已知的資訊,也沒有讓你特別感興趣的子題
- 我想透過這本書回答什麼問題:
1.培養習慣跟變得富有/變有錢之間有關係嗎?
2.培養什麼習慣可以變得富有?
3.要怎麼讓自己養成這些習慣? - 看完這本書,我的答案是?
1.培養習慣跟變得富有/變有錢之間有關係嗎?
作者透過對富人進行訪問調查歸納出他們的共同習慣,因而出版了《習慣致富》以及本書,推崇透過習慣的培養以達到富裕的狀態,進而幫助讀者改變自己的人生。這類的文章內容在各種成功學的探討中已經不稀奇,我也曾對「養成習慣」與「變得富有」之間的因果關係存疑。在看過本書之後,我的想法是:在「培養習慣」跟「變富有」之間確實是有關係的,只是有「直接」的關係以及「間接」的關係之別。
「直接」的關係便是直接與財富的產生有關,也是書中花了最多篇幅講述的:養成謹慎選擇花費的習慣。
通俗點來說,就是「節流」的習慣,面對人生各個階段的需求,都採用謹慎的態度去規劃每一筆開銷,此處的重點在於「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生活水準在一定的範圍」,防止自己陷入有多少錢花多少錢的循環,也並非一味的追求低消費,而是衡量自己的需要,在必需花用之處謹慎決定。長此以往,培養這個習慣就比沒有這個習慣帶來更多財富的累積。
而培養某些習慣則能夠「間接」的帶來富有的人生,其「培養習慣」與「變得富有」之間,因果關係就沒有那麼明確,重點在於透過「好的習慣」讓自己進入一個正向循環。
舉例來說,「保持運動的習慣」是在「累積健康的財富」,在實際面上也間接減少了未來可能因病產生的醫療開支;「經營良好人際關係的習慣」則是為你帶來人生的富足,也讓自己處於一個正向的人際圈,透過與這些人相處,讓自己能夠不斷的保持並強化好習慣的執行。
這些習慣對於實質財富的累積較沒有直接可見的影響,比較聚焦在累積人生中「其他層面的富足」。
釐清了「培養習慣」與「變的富有」之間的關係,接下來便是了解究竟「哪些習慣」可以產生這些效果,也就是我的第二個問題:
2.培養什麼習慣可以變得富有?
不得不說書中所提的習慣大多都是我們已知的,只是問題在於行動,正如書名寫的,有沒有實踐它們才是重點。所以我更想將筆記的內容著重在如何去養成這些習慣。
不過在這裡我想特別提書中的一個概念:「拱頂石習慣」。很多的習慣對我們有益,按照道理我們應該盡可能去培養很多的好習慣,不過在眾多好習慣之中,有某一些習慣的效益是加乘翻倍的,能夠帶我們進入正向的循環,讓我們在培養這些習慣後更容易培養其他的好習慣,這就是「拱頂石習慣」。
如此一來,優先建立拱頂石習慣似乎是一個更事半功倍的方法,那麼哪些習慣是屬於拱頂石習慣?
以下列出幾個書中所描述的拱頂石習慣:
。快樂習慣:每天運動、每天學習、強化具建設性的人際關係、練習正向思考
。儲蓄習慣:愈早培養儲蓄觀念愈好、設定儲蓄目標、儲蓄自動化
。健康習慣:每日運動、健康飲食
。增長智識的習慣:每日學習、每日有氧運動、適量飲酒、每晚七至八小時的睡眠、嘗試新活動、一周三天以上重量訓練
。建立強力人際關係的習慣:1.打招呼電話 2.生日祝福電話 3.人生重要時刻的電話 4. 參加聚會或當志工
看似都是一些老生常談,不過之所以能通過時間的考驗而為人傳頌,我想大概是它們真的很有價值。那麼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問題,就是執行了。
3.要怎麼讓自己養成這些習慣?
這本書其實沒有辦法充分地解答這個問題,它能夠解釋關於培養好習慣所帶來實質面的益處,卻無法回答執行面所遇到的困難,無法告訴我們:為什麼我的好習慣只持續了三天就放棄?我應該做那些事才能幫助自己持續?我知道這些習慣很棒,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就是做不到?
關於執行面問題的解答,我在另一本書中獲得了更多珍貴的啟發,誠摯推薦這本:《把時間當作朋友》,未來也會發布本書的讀書筆記,到時再把連結附上。
- 看完這本書,我的額外收穫:
這裡紀錄我在書中看到特別有啟發或引發我思考的四點內容。
一、分辨好目標與壞目標:不是所有目標都值得追求
二、避免陷入「生活方式升級心理」
三、為你心中最重要的東西儲蓄:了解自己的價值觀 - 一、分辨好目標與壞目標:不是所有目標都值得追求
這也是對我來說最有啟發的一點,因為我在設定目標時通常不會多想,通常是憑著直覺設定,然後花大部分的精力在想要如何達成、如何修正、還要設定什麼目標,很少想到「這是不是一個對的目標、對的方向」這個層面,而什麼樣的目標是好目標、什麼樣的目標又是壞目標呢?有的乍看之下很好分辨,但也有的其實難以評斷,比如書中把「買一台車」作為壞目標的舉例,我認為就有些爭議在,雖然車子在累積財富的角度上算是一種負債,但若它是滿足生活需求的好答案(例如:用來載小孩、提供更安全的交通方式、創造家人出遊的回憶等用途),又或是能為你帶來工作動力,那它也有機會是個好目標。
在幾經思考後,我總結出了分辨好目標與壞目標的一個方式,那就是問自己: 「這個目標是為了滿足長期的利益還是短期利益?」
如果主要是為了短期利益,那通常這個目標會是壞目標(或者說長期而言是個壞目標)。如果今天設定買車的目標是為了拉風、為了滿足自己比較的虛榮心,而不是考慮真實需求,那這個決定所能帶來的效益就相對低,比較像是一個壞目標(但不是錯的,如果買車對你來說有讓心情變好的效用、也並不會造成財務負擔,那麼它也不見得是壞目標;不過如果它對你來說是這麼容易達成的事,大概也不需要把他設定成目標吧)
反之,如果設定的目標能幫助你達成某種長期利益,那它通常會是個好目標,這概念有點像是「延遲享樂」,就像忍耐到晚一點再吃棉花糖一樣(詳見《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透過暫時的忍耐、犧牲讓自己在以後獲得更大的利益,以長期利益為目標就是幫助自己不受短期誘惑、快感的影響而做出匆促而不明智的決定。如果你有什麼分辨好目標與壞目標的方法,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
二、避免陷入「生活方式升級心理」
有不少的理財觀念其實也提到這個慣性,當收入增加的時候,存款沒有跟著增加,就是源於生活方式也跟著升級,換了更大的車、更大的房,生活方式隨著變得有些小奢侈,這個自然而然的習慣導致儲蓄沒辦法隨著增加。
雖然金錢的意義在於它能夠為我們帶來的價值,如果拼命省錢卻過不好日子無疑是本末倒置,不過物質生活的提升所帶來的滿足其實很短暫,但升級之後要再回到原來的生活水平卻是痛苦的,那麼維持這個生活水準的支出卻無法帶來相應的滿足,就變成了很可惜的一筆花費。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對於自己的消費習慣保持覺知、保持謹慎,不輕易的提升消費水準。
三、為你心中最重要的東西儲蓄:了解自己的價值觀
儲蓄的概念其實並不限於累積金錢財富,而是廣及人生其他層面的事物。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可以幫助自己在適合的方向做出正確的行動、讓自己感到幸福的累積。可以透過觀察、記錄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對於人生不同面向的事物抱持著怎樣的觀點、有怎樣的感受,人生的各面向舉凡:健康的身體、家人、友誼、人際關係、學習、財富、個人事業、自我實現、啟發他人、心靈平靜等。
以現階段的我來說,比較重要的幾項有:健康、家人、人際關係、學習、累積財富。追求這些面向的富足可以讓我知道我的人生中什麼是重要的,而我應該做哪些事情來累積人生的資產,不至於過度偏向某個面向而失去平衡。找出對自己重要的事物之後,更進一步可以做出排序,知道重要程度能夠幫助我們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 相關主題推薦:
投資理財入門:《富爸爸窮爸爸》
投資理財進階:《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習慣養成/觀念啟發:《把時間當作朋友》
謝謝你讀完我的文章,如果有什麼想法歡迎在留言和我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