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訪談:與阿亂Aluan的區塊鏈閒聊(上)
時間:2025/1/16
與談:arttseng, Yii, Duane Ang
2024年的觀察(fxhash, Art Blocks, Verses.Work, Highlight, FeralFile, rodeo.club)
Aluan:2024 年,我觀察到 fxhash 所面臨的競爭相當激烈,其中 Highlight 就是重要對手之一。因為 Highlight 背後有 Coinbase 的支持,近期又舉辦了幾場展覽(像是 Zancan 曾在上面推出一座林木主題的作品),在這些推廣下,許多藝術家自然會優先考慮 Highlight。
至於 Verse,它坐落在倫敦,與眾多實體畫廊有深厚合作關係,而他們的藝術總監更是來自泰德美術館的資深策展人,品味極佳。我自己也在 Verse 上發表過兩件作品,因此能理解為什麼許多藝術家都想與他們合作。
對 fxhash 而言,Verse 可能是首要挑戰者。雖然 fxhash 的二級市場依然活躍,但要如何吸引優秀藝術家選擇這個平台,的確是一大考驗。畢竟,創作者也可以轉往 Art Blocks 或 Feral File 等其他平台。尤其在市場行情高漲時,很多藝術家為了抓住機會快速獲利(有些人可能等待了十幾二十年),便大量發行作品,導致供給過剩,長期下來未必有利於生態健康。
因此,我猜想 fxhash 的「終極目標」之一,可能就是推出自家代幣。若有藏家看好某位藝術家,可以先購買其代幣,而不必等到藝術家馬上拿出作品——這就像是一種信任關係的建立。日後作品正式發行時,藏家便能透過代幣進行購買,有點類似傳統基金會或畫廊預先贊助藝術家創作的模式。如此一來,不但能為創作者提供更多誘因,也能把先前在 fxhash 發布過作品的重量級藝術家(例如 William Mapan 或 Zancan)再次吸引回來。
據我所知,這次他們只發行了 10 億顆代幣,部分分配給早期投資者(VC),大約 40% 給藝術家和藏家,公司也保留了一些。就我個人而言,我仍然很喜歡 fxhash,並希望他們能在當前相對冷清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我認為這對他們而言是「不得不」的決定,但更期待看到他們透過這個方式帶來更多好作品。
當然,要成功也離不開幾個關鍵條件:第一,以太幣(ETH)的價格能否回升;第二,Tezos(XTZ)幣價能否上漲。根據我自己的觀察,最近 PFP(如 Bored Ape、CryptoPunk)開始出現交易回溫,而這些藏家通常是比特幣的忠實信仰者,像當年力挺 Beeple 的那群人。一旦比特幣漲到某個高點,他們資金充裕,就可能回頭投資更多代表區塊鏈信念的藝術作品。
比特幣是一種信仰,而 NFT 則往往反映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和收藏熱情;當手頭寬裕時,自然而然就會再次關注 NFT。現在藝術類 NFT 價格尚未起飛,原因就在於 ETH 和 XTZ 的幣值相對偏低。只要這兩種幣價格回升,市場資金增加,藝術類 NFT 就有機會重新受到青睞。其實,連我本人也一樣,一旦有了閒錢,就忍不住想收藏更多作品(笑)。

Aluan:關於 Art Blocks,我認為他們在 2021 年所獲得的收益,足以支撐公司營運長達十年。畢竟當年的銷售額非常驚人,也因此他們有足夠資金去慢慢思考戰略。像他們曾收購另一家平台,每年也會在美國的 Marfa 舉辦節慶,邀請許多當代藝術家與策展人參與策劃、發行作品。
在我看來,他們的風格有些「不疾不徐」,因為擁有可以燒錢的底氣,所以並不著急推動各種活動。他們的方式是主要讓藝術家自行宣傳和發行,這似乎是他們一貫的作法,但就我個人而言,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建議。
現在 Art Blocks 也開發了 Studio,讓藝術家可以自行發佈作品,但對許多創作者來說,Art Blocks 未必會成為首選,原因之一在於他們是美國公司,稅務層面會影響一些藝術家的考量。就我自己而言,選擇與 Art Blocks 合作,主要是希望觸及更多不同的藏家,並不完全因為認同他們的文化。
Verse 則是我認為目前最積極努力的團隊之一。他們獲得的第一桶金,應該和 Zancan 在 Verse 上發行的無限版(Open Edition)作品有關,替 Verse 帶來了很大的支持。他們的創辦人 Jamie 有一種信仰:認為必須朝 Web 2.5 的方向前進。因此,他們與許多歐洲實體藝廊合作,也有離職成員自行成立藝廊,積極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對我來說,Verse 比較像是從 Web 2.0 的藝廊生態一路走來,現在想在 Web 3 中開拓新商機。
在這個熊市階段,我覺得 Verse 的表現相對出色,原因在於他們為平台塑造的形象,確實能夠吸引並獲得藏家與藝術家的認同。
Highlight 方面,他們背後有 Coinbase 的支持,技術實力也相當強。我之前提到 fxhash 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能就是 Highlight。因為同樣都有 Base 鏈的支援,但 Highlight 感覺更貼近 ETH 原生使用者的生態,對藝術家和藏家來說可能更具吸引力。
至於 Feral File,是由 Casey REAS 所支持的平台,他們致力於推動真正能進入美術館系統的當代數位藝術。只是這類作品通常在市場上反應比較兩極。不過,Feral File 背後的初衷就是全力推動數位藝術的發展,我過去在 2021 年之前也以美術館為首要目標,作品最終都會呈現在美術館。對我而言,Feral File 的理念很接近這種「嚴肅藝術」的推廣方式,他們是以認真務實的態度在經營數位藝術。
Yii:在美術館裡展出的一些作品,有時候看起來非常震撼,並不一定適合擺在一般人的家裡。例如孟克的《吶喊》,大概不會有人真的買回家掛在牆上,但它在歷史或藝術史上有相當重要的定位。只是,這類作品帶給人的感受,和一般帶來愉悅感的作品並不一樣。
Aluan:你說得很好,所以 Feral File 一開始就在銷售比較「純粹」的藝術品,他們往往會推出多種版本,採用不同格式來儲存,也因此跟其他平台不太一樣。但同時,他們也遇到了「作品難以銷售、二級市場仍待開發」的現實挑戰。
再來是現在頗受關注的 Rodeo,它由 Foundation 的創辦人所推出。其實我之前在 Foundation 上發行過一件作品 《After The Cave (ATC)》。不過,我個人認為平台不應該只是一個銷售通路,而應該與藝術家一起探索更適合的展示與推廣方式,幫助藝術出圈。我感覺他們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
因此,當 Rodeo 剛出來的時候,我對這個團隊還沒有太大信心。我發表完 ATC 之後,的確有收到他們的邀請,希望能與我進一步合作,但我目前仍在持續觀察。後來我注意到 Rodeo 找到了一個新的戰略目標,採取了一些跳脫區塊鏈思維的策略,讓我覺得很有討論價值。
簡單來說,Rodeo 的核心就是把 IG 上的「按讚」模式貨幣化。任何人在 Rodeo 上按一次「讚」,可能只花費大約一塊錢台幣,而藝術家之所以會收這一塊錢,主要是因為在 IG 上按「讚」並不會為藝術家帶來實質收益,但在 Rodeo 的模式下,按「讚」等於一種交易。如果在 IG 上獲得一萬個讚,通常只是數字,但在 Rodeo,這一萬個「讚」就可能成為可觀的收入。
他們並不是採用傳統 NFT 的 1-of-1 銷售,而是把「讚」本身當成商品,就像在 IG 上不少藝術家一發作品就有幾萬個讚。Rodeo 只是將這個行為進一步付費化。
Arttseng:所以這裡的「讚」算是一種收藏?還是只是一個愛心符號的概念?
Aluan:他們把「讚」設計成收藏,但本質上還是「讚」而已。
Dunae:不過,這些「讚」好像還是能被轉賣?
Aluan:是的,只是由於單價非常低,大約一塊錢台幣。
Dunae:那在二級市場上就不一定賣多少了。
Aluan:對,二手價格也不一定。有些藝術家會抱怨看到「讚」從原價翻了五倍、十倍、甚至一千倍,認為這樣做把藝術品貶低成廉價商品,或者與「藝術」相去甚遠。但其實他們瞄準的是 Web3 版的 IG,而不是真的在做傳統藝術。
近期,Le Random 的老闆 TheFunnyingGuys 也曾發文表示,他雖然理解 Rodeo 的做法會讓藝術品顯得廉價,但同時也承認,目前能容納「幾百萬人共同使用」的 Web3 平台,似乎就只有 Rodeo 有機會實現。所以他們的野心是要打造一個全新的 IG 生態。這大概就是我對這些平台的觀察。

Arttseng:不過,我覺得 Rodeo 會很需要注意力,必須常常去看、常常互動。
Aluan:確實,像仕東就很著迷,每天都傳一些 Rodeo 的內容給我看。我目前就是一直「狂按讚」,反正只要台幣一塊錢左右,門檻不高,如果真的喜歡就會按。但未來這樣的模式是否會帶來衝擊還不確定。
例如,Rodeo 上的作品也會被丟到 OpenSea,與那些高價作品並列,會不會讓過去的藝術品價格產生混淆或波動?這些都還是未知數。但就「破圈」而言,它確實提供了一種全新角度,也許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市場生態。
Aluan:不過,我比較信任一個人——老包(Abosch)。如果他願意參與,表示他一定看到了我尚未發現的某些價值。剛剛他在 Rodeo 上發布的新作品,也同時貼到了 IG,代表他很重視這件事。
Arttseng:Twitter 上也有看到。
Aluan:但我覺得 IG 的訊號更準,因為 Twitter 經常用於商業宣傳,我自己也是把推特當成商業平台。如果老包連 IG 都發文,就表示他真的相信這是個與眾不同的策略。接下來就靜觀其變吧。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Rodeo 會不會大火,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確成功「破圈」。我雖然比較晚加入,卻已經累積了八百多個追隨者,可見他們的社群影響力並不小。
Arttseng:那些追隨者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Aluan:我也不太清楚。但有些事如果我一時無法理解,我就不會急著批評;相反地,我傾向先選擇相信,或者直接參與看看。這在區塊鏈世界大概是唯一的法則:當你還沒真正搞懂時,保持開放的心態,用實際行動去觀察或體驗。

Digital Remains的現況
Aluan:「Digital Remains」其實是「Turner Light」的「替身」,兩件作品使用了幾乎相同的程式碼,只是在其中一個關鍵變數上做了微調,最終呈現才會看起來如此不同。也因此,「Turner Light」完成的同時,「Digital Remains」也已經同步完成了。
另外,這件作品跟 Tezos Foundation 的 Kathleen Breitman 也有所關聯。當時她要發行一本新書,邀請我協助封面設計,我便將「Digital Remains」的一百版作品放在那裡,並把其中超過 60 件作品的收益,捐給了 Artists Club(在 Akaswap 上)。
這些都是 one-on-one 的作品,我自己並沒有特別推廣或促銷,通常是有些 fxhash 的大藏家偶然翻到,感興趣就會購買。我也不會去特別行銷它。
最近有位藏家跟我分享,他是在無意間看到這作品,就決定入手,覺得它像是個「隱藏寶藏」。對我而言,並不是刻意打造「隱藏版」的概念,只是當初在市場最熱的時候完成了鑄造,卻沒有拿出來賣;如今市場行情相對冷卻,我反而採取比較「隨緣」的方式去販售。

南島
Aluan:「南島」是我少數的 AI 作品之一,特別針對 AUO 這款「擬真藝屏」進行創作。預計在 2025 年初,我會和 AUO 一起把這件作品帶到美國最大的電子消費展 CES。這個展覽匯集了全球最先進的消費電子產品,包括 Ocuplus、Vision Pro 等新科技都會在 CES 上亮相。
其實,AUO 本身也面臨相當大的挑戰。他們的螢幕硬體成本很高,甚至達到醫療級品質;對於收藏家而言,要理解並接受這種全新材質與技術,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溝通。
Arttseng:這樣一台螢幕是不是要花十幾萬?
Aluan:實際金額會因尺寸、規格而不同,通常是和藝術作品綁定一起販售。目前,AUO 也在積極拓展市場,我知道他們曾和 FeralFile 洽談,希望讓這款螢幕能有更豐富多元的應用,從而真正「出圈」。
坦白說,這台螢幕的畫質真的很優秀;只是藝術家如果不能自由地安裝程式或進行測試,使用上多少會有侷限。我知道他們也在思考如何改進這點,期待之後能看到更順暢的創作與展示方式。
Yii:像是在 2024 年台北當代(於南港展覽館)那次,袁慧莉老師使用友達(AUO)螢幕創作的作品,當時耿畫廊原本認為市場尚未成熟,就把它擺在展區角落。結果沒想到一開門,那作品三個版次瞬間就賣光了。
Aluan:袁老師的作品的確很優雅,我也很喜歡。
是啊,AUO 的螢幕產品雖然品質很高,但若要被更多藝術家與藏家接受,還需要再想出更具吸引力的策略。若能克服這些挑戰,我相信這種載體能引發「爆炸性」的潛力,特別適合新媒體藝術與生成藝術。
相關連結
Generative Blueprints for Human Experiences by fxhash team
(上篇結束)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