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魔鬼小編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放屁過來,談談打嗝

魔鬼小編
·
·
家中藏書。

沒有馬,只有屁。

閑來看林行止的《閑在心上》,看得出他寫這些「閑文」一點也不閑。劉紹銘寫了一篇《怎生一個閑字了得》推介本書。余後知後覺,未在林先生寫政論時在報章一睹其文字丰采,今天相遇,一書在手,也欣慰不已。

引幾段文字,如果你覺得精彩,那是林先生的功力;如果不是的話,別罵我,那可不是我寫的,哈哈。

(碧姬芭鐸)點菜時,一位「非常威嚴」的領班來寫菜,芭鐸說:「我要一客牛排──鮮血淋漓的牛排」(I want a steak. But a bloody steak.),顯而易見,芭鐸要的是一客較生(rare)牛排,不過她用錯字罷了。這位面容嚴肅的領班聽後,「眼都不眨一下」,俯身向前,非常溫文有禮地對芭鐸說:「With some fucking potatoes. Perhaps.」

等人時坐在一旁看,看到此處,忍不住笑了出來。

「西諺云,和女人有一手而三緘其口,是君子風度;和女人關係清白而「周圍唱」,謂之「大隻廣」;和女人發生關係而繪聲繪影地和盤托出,必是暢銷書作者。

幸好我不是男人,哈哈哈﹗

林先生還在書中提到我另一至愛,屁,西洋放屁史,紳士爭相為淑女認屁的故事,令人拍案叫絕。

書中提到break wind(放屁)一詞,八卦查一下《英語委婉語詞典》的break wind條,這委婉語在十六世紀時通用。正如林先生所說,break wind也有打(飽)嗝的意思,前者是上面出氣,後者是後面出氣。

美國人視這兩種氣是沆瀣一脈,在公眾場合釋放都是不禮貌的事。

不過,林先生在文中用「打噎」,不用「打嗝」,「打噎」即是「打嗝」。打嗝,廣東話叫「打廝嗌」,有時會寫成「打噎」。打嗝是指横隔膜抽筋,不由自主地收縮而令聲帶發出聲音,如果按照中文的意思,即是英文裡的hiccup。不過,「打嗝」有時很容易與「打飽嗝」混淆,打飽嗝是英文裡的burp、belch。廣州話中hiccup和burp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不會混淆。

所以,「打嗝」與「打飽嗝」是兩回事。打嗝是橫隔膜痙攣,令聲帶發聲,是氣管的事;打飽嗝是吃得太飽,胃氣上湧,是食道的事。食道屬消化系統,與排泄系統的腸臟相連,所以洋人才覺得兩頭出的氣都不是好東西。

金像導演陀螺(Guillermo del Toro)在科幻恐怖小說《血族》(The Strain)中,創造了一種結合傳統吸血鬼和喪屍的新型吸血鬼,他們的排泄系統就從下面那頭,進化到上面的另一頭,吸完血,消化完,再從口裡把排泄物吐出來,噁心極了,聞說還很臭。

「打噎」雖然是「打嗝」,但是,原來兩者合一的「噎嗝」會叫人好痛苦的。以前,天津人有一句罵人的話:「你小心長噎嗝」,就是詛咒人家喉嚨長異物,令你吞吃不得,非常痛苦。

說回屁,查字典,原來英文裡有不少委婉詞是解作放屁的,例如:pass air、pass gas,靜靜地放屁叫frizzle。

記得賽珍珠曾翻譯過《水滸傳》,有一處地方翻錯了,於是常被翻譯家拿來做文章。話說《水滸傳》有一段講某梁山好漢大罵對方放屁,賽氏譯成pass the wind,令中國人摸不著頭腦。其實莎士比亞也講過類似的話:

A man may break a word with you, sir; and words are but wind; Ay, and break it in your face, so he break it not behind. (Shakespeare, 'Comedy of Error')
有人也許和你說話,可這些話等於放屁。只是他沒從後面放,倒是對著你的臉兒放。
(《英語委婉語詞典》,商務出版社,234頁)

我唸大學時,常因胃氣過多而煩惱,於是跑去看學校免費的校醫。醫生開了一瓶白色的藥水,稱喝後可以減少胃氣。但藥水不能長喝,唯一治標的方法是改變飲食習慣。少吃豆類,就可減少胃氣。可惜上面少出氣了,後面仍是那麼多氣。

所以,別怪我愛說屁話,因為我是天生的。

《閑在心上》(簡體字本),283頁

2003年8月第一版,上海三聯書店

(原文寫於2008年5月6日,修訂於2020年8月26日)

【附】

在網上看到這個,大家不怕臭的話,可去看看:

曹操放屁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