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嫦娥五號引發的聯想
昨天凌晨,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本次任務是去月球採集樣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天越來越強大,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中國航天甚至世界航天。
無數次看到星空,可能每個人都有一個太空夢。記憶中第一次對航天有認知好像是在1999年,我8歲的時候,當時神舟一號實驗飛船發射升空,在家裡的一份中國航空報上看到的,當年的中國航天還很落後,新聞媒體也沒現在這麼發達,家裡雖然買了黑白電視機,但經常沒信號,放學後還要寫作業,也基本不看電視,老式收音機好像還是爸媽結婚的時候買的,也很少聽,我從小就喜歡讀書看報,過了這麼多年,網絡如此發達,紙質書還是沒有完全扔下。後來在北京上學時,還去中國科學技術館參觀了神舟一號的返回艙,體驗了一把航天服,也算是圓了自己的航天夢吧。
上初中後,語文有一片課文是“美‘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後爆炸”,那篇課文是1986年1月30日《人民日報》的一篇報導,一個記憶深刻的名字“麥考利夫”,一名教師。後來還了解到阿波羅登月,阿姆斯特朗的一句“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牢記至今,奧爾德林的“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可是別忘了,我是從外太空回到地球的第一人”也讓我見識了美式幽默。冷戰時期,蘇聯先把加加林送上太空,美國不甘落後,開始登月計劃,最終在1969年成功將航天員送到月球,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還處於文革動亂時代。後來物理課上學了第一宇宙速度後才慢慢了解到航天飛機的厲害,相當於可以重複使用多次的火箭啊,不過感覺NASA後來好像有點沒落了。
再後來,到了2003年,神舟五號升空了,這一次是載人的,楊利偉,這個名字將載入中國航天史冊,有媒體說楊利偉回到地球後滿臉鮮血,處理過後才接受採訪,後來楊利偉在自傳《天地九重》裡也說到了,當時的飛船震動很厲害,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在2005年神舟六號的時候,費俊龍和聶海勝感覺已經好很多了,技術也是一步步在改進,飛船一步步改良。楊利偉2003年晉升上校,2004年晉升大校,2008年晉升少將,真的是拿命拼出來的。毛太祖的孫子毛新宇40歲晉升少將,楊利偉43歲晉升少將,中國軍隊裡這麼年輕的少將很少見的。當年我在空軍服役時,司令員許其亮是41歲晉升少將的,南空司令員乙曉光是43歲晉升少將的,看著這些大佬的履歷,羨慕嫉妒恨,這火箭式的晉升速度,這是和平時期啊。
中國古代神話中一直有嫦娥奔月的傳說,中國的探月工程便以“嫦娥”命名,2007年,嫦娥一號升空,開啟了探索月球的步伐。
2008年高考复讀時,神舟七號升天,當時在學校裡看了直播,翟志剛太空漫步,一直打不開艙門,當時已經有了一些基礎知識,知道艙內艙外壓力不平衡,氣壓還是很強大的,另外,失重的情況下,沒有著力點,聽說翟志剛從太空回來瘦了差不多10斤,當時景海鵬報告,儀表顯示,軌道艙著火,所以真的是拿命在拼,翟志剛的那句“我已出艙,感覺良好”也被傳頌了好久,後來他們也都晉升了少將,特別關注了一下景海鵬,因為他是我老家山西運城的,他三次飛天,後來還被官方評入“改革開放傑出貢獻百人名單”,後來看新聞當了副軍長。
後來在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手動對接的時候,關注了一下,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中國在努力建設自己的空間站。此外,中國還建設了自己的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後可能不再依靠美國的GPS。對了,還有發射“天問一號”進行火星探測。從1970年東方紅一號到現在,中國已經發射了四位數的衛星上天,建設了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大衛星發射基地。
這些年沒專門關注過中國航天,國外的航天更沒怎麼關注過,不過對太空垃圾還是略有耳聞,太空垃圾問題日益嚴重,亟待人類來解決。關於太空的影視劇看了很多,《2001太空漫遊》、《2010》、《機器人總動員》、《阿凡達》、《第九區》、《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等,也看了很多關於宇宙的紀錄片。
NASA在1977年發射了“旅行者1號”,帶著人類的故事飛向太空,40多年過去了,它已經飛出了太陽系,是目前為止飛得最遠的外太陽系探測器,仍然在孤獨地飛著,攜帶著人類印記的“金唱片”,宇宙如此大,有沒有別的生物,我們還能見到嗎?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