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反思|當個動眼又動腦的讀者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當我們閱讀的時候,是否對作者的文字全盤接收呢?

雖說閱讀的時候就像是進行一場吸取新知與觀念的旅程,但有不少時刻總是會讓我放慢速度去思考咀嚼,可能是找到共鳴而感謝作者把我的心聲用精準的文字呈現,亦可能是不認同作者的觀點而再三確認是否有誤解,在這幾乎人人都能出書的時代,書裡的文字已不全然代表著權威,甚至還必須要承受被批判及檢視的風險,雖說出書的門檻降低了,但作者的心臟可能更需要鍛鍊得夠堅強才行。

近來閱讀的兩本書當中就存在我不認同的觀點,而我相信作者在寫下文字開始直至現在也可能沒有發現癥結所在,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成長背景與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有許多觀念上的盲點,而我認為透過閱讀是訓練思考能力的一種好方法,我們不需要全盤接收每位作者的論點,也不要因為作者擁有德高望重的地位而無條件把他的文字奉為聖旨,在閱讀的同時尊重自己的感受與價值觀也非常重要。

以下我就來談談這兩本書中我所不認同的觀點,當然這沒有對錯,只是觀點差異罷了!

事件敘述一:

媽媽(作者)原本答應讓孩子吃義大利麵,但爸爸回家後看到傭人已經煮了好幾道菜,於是表示不需要再特別煮孩子想吃的義大利麵,媽媽同意爸爸的看法,於是孩子責怪是媽媽的錯而哭了20分鐘,但媽媽表示不能因為孩子哭就改變自己的做法,還表示孩子是在無理取鬧,只要靜靜陪在孩子身旁就好,最後以孩子跟媽媽道歉收場。

我的想法:

大人答應孩子的事情可以說話不算話嗎?孩子不能接受而難過哭泣算是無理取鬧嗎?我認為出爾反爾的是大人,怎麼結論會是導向不能因為孩子哭就改變作法呢?明明改變想法及做法的是大人,不是嗎?

我認為有時候大人容易基於一些理由而臨時改變主意,可能是覺得浪費食物,也可能是覺得繞遠路等等,卻從沒有想過要徵詢孩子的意見或是去思考更周全、保有彈性的作法,通常都是一聲令下要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的變卦,若孩子不接受就是鬧脾氣、小氣、不懂體貼大人云云,或許作者認為自己很冷靜陪伴在情緒崩潰孩子的身邊已很了不起,但我看到的重點是大人違反約定在先又完全沒有給予溝通的空間。

事件敘述二:

單親媽媽(作者)與兒子相依為命並疼入心,兒子在國小時期被老師投訴會干擾上課秩序且喜歡作弄同學,於是要求媽媽帶孩子去評估是否有過動傾向?但這位單親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完全沒有問題,覺得是這位國小老師對自己兒子有敵意,並舉出國中老師很包容自己的兒子,表示兒子還很感謝國中老師,結論是會感恩的孩子怎麼會有問題呢?

我的想法:

老師肯定是因為很困擾才會請家長帶去評估,應該要同理老師的為難與辛苦,而不應該認為提出建議就是對自己孩子有敵意,反而應該要感謝老師的細心觀察才能讓家長警覺孩子的發展狀況,若真的評估過後有問題也可以及早治療,老師其實是立意良善,不要因為排斥自己的孩子被認為有問題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再來,懂得感恩的孩子跟有沒有過動也沒有關係,這不能混為一談,更加不能把國中老師對孩子的包容視為是反對國小老師的意見,每個老師的作法不同,並非指出孩子問題的老師就是帶有偏見,身為家長應該要以孩子的最大利益為考量,若是評估過後沒有問題也可安心。

以上這兩個事件分屬於兩本書的某個段落,而作者也都非常知名,雖不清楚是否也有讀者提出跟我類似的看法,但我確實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運用了大腦思考,而非把作者想要餵養我們的重點與結論無條件吸收。


圖片來源:unsplash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兒童繪本】55個新朋友

對他人的冒犯之語,很可能來自於自卑感作祟

【兒童繪本】愛,藏在小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