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醫家醫ㅣ共享家醫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醫家健康|4招日常生活小撇步,輕鬆打造令人羨慕的“小鮮肉”

醫家醫ㅣ共享家醫
·
·



疾病預防重於治療

有一次,魏文王問扁鵲:你家兄弟三人,哪一個醫術最高?

扁鵲回答:長兄最佳,仲兄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接著問:那為什麼你最出名呢?你能說明白一些嗎?

扁鵲回答說:我長兄治病,是在病症還未表現之時就把病治好了,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他的醫術只有我們家人才知道。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時就把病人治好了,一般人以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也不大,只有本地人才知道。我扁鵲治病,是在病情嚴重後才治,一般人見我下針放血,用藥教藥,割肉切骨,動作頗大,就認為我醫術很高明,我也因此而聞名於天下。其實,比起我長兄與仲兄來,我的醫術是最差的。

《黃帝內經》中講,“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大病

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罹患疾病機率、防止疾病惡化。藉由健康檢查,能獲得重要的健康資訊,但真正能讓自已更健康的,則是在取得這些資訊後,落實在生活中,達到改善身體健康的最終目標。不是做完健檢就沒事了,透過調整作息、積極改變不良習慣,讓身體維持健康,遠離疾病。

一個人健康與否及壽命的長短,跟自己的健康管理有絕對的關係。就像一部車子,有的人猛加油,猛煞車,新車不到一、兩年就糟蹋得差不多了;有的人懂得保養,開了五、六年,還是跟新車一樣。有句民諺說,“健康7、8、9,百歲不是夢”,70歲、80歲沒有病,活到90歲也很健康,沒有病;那麼活到100歲不是夢,人人都應該健康100歲,這是正常的生物規律。

圖片來源 / unsplash
為什麼需要健康管理?

金錢的多寡、地位的高低,某種程度上皆是身外之物,健康才是實實在在的“財富”。這個財富是沒人能從你身上搶走,也沒有什麼能替代你的健康。有人曾經將健康比作1,其他的學識、才華、金錢等均為0,沒有了“1”,後面的“0”都毫無意義。這就是人生的基本道理:失去健康,一切為零。

但是,健康也往往被人們所忽視。有句話說,“沒有失去過,所以不懂得珍惜。”健康就是這樣,當你擁有它時,最容易忽視它,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當你失去它時,立即感到它是最重要的,不可缺少。因此,人生需要規劃,健康更需要管理。

何謂健康?

古人對健康的理解,常以是否有病作為分界線,有病為不健康,無病為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狀態,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狀態。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84年定義的基礎上,加入了道德健康概念。2000年,又加上了生殖健康概念。於是健康就是指,一個人在驅體、精神和社會行為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它包含了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

生活中如何落實養生
  • 吃得好

“吃的好,睡的好”是身體健康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均衡的飲食,要以五穀雜糧為主、以蔬菜瓜果為輔,並以奶、蛋、魚、肉為必要的補充。此外,還應順應地理、時令的不同,飲食結構做出相應的調整。

  • 睡得好

充足的睡眠是人們解除疲勞,恢復體力、精力和增進健康的重要保證。然而,現代的人工作忙碌,生活緊張,生活作息混亂,很多人是夜貓子。前一天晚上睡不好,第二天上班就覺得非常疲倦很累。睡眠有助新陳代謝,讓身心得到適當的休息。好的睡眠品質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多鍛煉

在希臘艾拉多斯山的峭壁上,刻寫著西元前8世紀的被公認為是最早的一段體育格言:“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運動是改變體質最根本的辦法,既可以塑身,又可以保健。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本來就具有抵禦外侵的毒物、或癌症的能力(免疫系統)。只是,身體的內在環境和外在大環境,都有過多有害的因素,使身體的免疫能力發生障礙,疾病和癌症才不可避免地發生。運動則可促進血液循環,以帶動氧氣和營養,使細胞增加活力。從而增強免疫力。

  • 心情好

若經常接觸一些長壽老人就不難發現,他們大多生活節奏慢中有序,神態從容,與世無爭。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愉悅的心情必不可少。樂觀平和的心態是健康的良藥,好心態是健康的保鮮素。凡是情緒樂觀、心情舒暢的人,能增強抵抗力,有益於健康長壽。


強化個人精準醫療服務、落實醫事資源重整、提升醫院連結服務品質是「醫家醫共享家醫」成立以來,秉持服務社會大眾的理念。醫家醫用心成為您一家人最專業的健康醫療服務顧問,唯一整合了百大權威家庭醫師團隊、20位專業領航健康管家、與20推薦專科醫院、7大領先生技上市企業,為您推薦並共享「醫+醫」長期權威家「醫」與主治名「醫」。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