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小孩告訴你他想當YouTuber,你應該開心放手讓他去。
還記得大概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吧,有一次我跟同學因為書包長得一模一樣所以拿錯,回家打開看到已經寫好的作業和無可挑剃的美麗字跡,一度以為自己開竅了。那天中午就放學,經過一番電話聯繫之後同學的爸爸帶著他來我家交換書包,我那時很好奇但又很白目了問他:「叔叔,你今天不用上班嗎?」「我是自由業哦,所以時間可以自己安排。」人家爸爸很有耐心的跟我解釋。當時我的小腦袋想,哇,自由業好好,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長大之後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
的確,自由業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後面還有一大串條件要點開才看得到: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只要活得下去就好,意思是賺的錢要能繳得出房租水電生活費,還要在別人討論退休年金的時候很瀟灑的說:我又不一定能活到六十歲」。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要是我兒子這樣的話還不看我把他的腿打斷,一輩子領傷殘補助還比較有保障!但我誠懇的拜託你聽我娓娓道來,解釋為何這一切其實是好事。
自律。記得你每天耳提面命的叫小孩寫作業嗎?把衣服放到該洗的地方、不能玩電動超過半個小時?你一直試圖教他的就是這兩個字:自律。所有長期經營社群媒體的工作者,如果沒有一套自律的方法,絕對無法定期更新內容、拉到任何贊助,也就是無法好好「活下去」。
這套方法因人而異,但追根究底就和一般公司的管理沒有任何差別,從一家公司的品牌經營、產品質量管控、行銷策略、人員管理,甚至到公司的道德責任,沒有一個環節不能被應用到自由職業者身上,萬一你的小孩上了三天班之後發現自己實在沒辦法當上班族,你也只能告訴他最殘酷的事實:YouTuber的工作其實一模一樣,更糟的是,你是老闆兼股東兼員工兼工友,要會攝影、寫作和美工,老闆和股東利益衝突的時候要能「為大局著想」,沒有上班時間也沒有下班時間,每天都在想錢從哪裡來。那些已經上軌道的YouTuber更是如此,因為他們事情會多到需要請人幫忙,直接原地開公司。
會有這樣的頓悟,來自於我早上打開訂閱的電子報,發現竟然有Harvard Business Review。通常看到一個網站有趣的文章超過三四篇,我就會訂閱,但我現在才發現我竟然有訂閱HBR。最近的一篇文章主題是「如何激勵你的員工,讓他們有動力每天搬磚(答案是讓他們看到每天工作的成果:The Power of Small Wins https://hbr.org/2011/05/the-power-of-small-wins 。所以我學著把每天做到的事寫下來,不管小事大事。)」,然後我看著帶來的書,其中有一本的主題是80/20法則的應用,另一本是企業文化:如何帶領一個團隊。我為何要知道那些CEO在想什麼呢?更重要的是,我為何一開始會覺得這些文章有趣呢?
因為每天我的腦袋都在開無限次會議,每天都在現實和理想之間角力,我該為了流量做那些我不想做的內容嗎?如果要做,有沒有方法能夠做得有品一點?如果不做,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更多人看到我的東西?突然很懶散不想工作的時候,要怎麼找到原因並且找回動力?是因為連續工作太多天?還是因為沒吃飽沒睡好?最後照鏡子就好像看到好幾個我一樣,不同角色不同工作,只差沒幫這些角色取名字了,有夠ㄎㄧㄤ。
這些企業管理的文章讓我學到:管理別人實在是非常簡單(但不容易)。管別人你可以用威脅利誘,可以有SOP,可以訓練一批人幫你管,再不行還有大絕招:恐懼(可以用來管理一個國家,完全沒問題),最後實在沒辦法,你還可以炒了他,換其他服從管理的來。但以上方法對一個無法自律的人完全失效,除非有辦法控制自己的人格分裂,或是炒了自己,找個夠高的大樓跳下reset,下輩子換個人格再繼續。
所以你的小孩想從事自由職業,真的讓他去,絕對是你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而且在放手之後,也請絕對不要再幫他做任何決定,除非他哪天想炒了自己才能出手。不管最後能安穩順利或是摸摸鼻子去上班,他都會學到最寶貴的好幾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