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生活|愈動盪不安愈要閱讀
我喜歡閱讀不是因為我是讀書人。我喜歡閱讀是因為我愛吸收知識。
我喜歡同時間閱讀幾本不同內容的書,隨身背包會放一本,家裡和辦公室都會各放著幾本,方便可以隨時閱讀。可以說,我是一個很隨心又花心的閱讀人。
若遇到很感興趣和有需要的題目,會大量閱讀相關主題的書藉或文章,就好像剛開始喪禮禮儀顧問的工作時,就一次過買了好幾本與殯喪和生死教育有關的書,例如:陳曉蕾寫的《死在香港:見棺材》。
閱讀生活也會受到到土地供應不足問題影響。
我沒有自己的書房,家裡也沒有地方可以放書櫃收藏書藉,辦公室地方又有限。但其實就算有自己的書房和藏書閣,對於我這類閱讀習慣那麼雜和花心的人,再多空間也是不能滿足到的。
電子書的出現,對我這類多心的閱讀人是一個福音。它不但解決了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也提升了我的閱讀興趣和動力,讓閱讀生活變得更有樂趣。
我是因為喜歡吸收知識而愛閱讀。所以是不是實體書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內容有沒有我所需要的東西。當然閱讀體實書的感覺是無何取代的,但我最需要的是方便、省錢、靈活性大的閱讀生活。
電字書是很方便,不過我不建議用iPad 或手機來閱讀。因為這對你的雙眼有害無益。
我第一部電子書閱讀器是很多年前買的大陸品牌叫Bamboo,之後在2017年買了Amazon Kindle,用了幾年就壞了。最近就買了一部專為繁體中文閱讀打造的台灣品牌mooInk,還一次過買了11本書新書,其中一本是台灣資深記者暨媒體人范琪斐推介,林立青寫的《做工的人》。現時還有5本仍在readmoo.com的購物車未結賬。
由於不需要煩惱藏書地方不夠問題,電子書又比實體書平,網購又方便又快捷。所以很容易就會落入失控買書的狀態。敬請要時刻都要保持理性消費。🤣
如果你問我怎樣看閱讀生活?我會說:「閱讀是最省時間和金錢的學習方式,是通往人類古今智慧的最佳途徑。」
在這個動盪的香港和世代怎樣看閱讀生活,我會引用香港執業大律師吳靄儀在一篇《明周》訪談中所說的一段話:「讀書永遠都有意義。得閒時,要看書;動盪時,要看書;自己好本事,要看書;覺得無力時,更加要看書。……居禮夫人有句說話,”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understood”」
***
請您按月贊助YK😊 https://liker.land/bamhk18/ci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