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a Provider.
相信有不少女孩子最一開始接觸「愛情」這個議題都是由各種「浪漫愛情故事」所啟蒙的。
從少女漫畫到言情小說,偶像劇、韓劇、好萊塢電影….. 在大腦累積了各式各樣作品中的愛情故事後,漸漸地,我們也將其內化出一套屬於自己理想的戀愛模式。
不過,在我們有機會親身參與愛情的那一刻,很可能就是我們幻滅的時刻。
我們會開始意識到霸道總裁在現實中不僅不會出現,就算真的遇到,自己也會活生生被這該死的G8人給氣死;
我們也會認清,很帥的男生,總是不乏各種女人獻殷情,因此多數時候都養成了“反正不差你一個”的無所謂心態;
而即便我們總算把戀愛對象的條件調整到“正常合理範圍”,甚至開始談起戀愛後,才發現:原來要好好談一段感情這 麼 不 容 易,原來我們對談戀愛的自己是如此陌生。
相信無論男孩女孩,多少都經歷過那種:從本來單純的喜歡一個人、想對一個人好的想法,逐漸扭曲成卑微、不甘心的心理狀態;從看到喜歡的人開心就會跟著開心,到對方沒有回應自己的期待後的憤慨不平….. 兩人的關係越來越緊繃,最終有一方累了、受不了了,便鬆開手、推開對方,花了好多時間跟精神累積出來的關係,於是歸零了。
結束一段令人身心俱疲的關係後,我們總是告訴自己:『我下次不要再當付出多的那個人了!』
但實際操作時卻老是出現以下這類令人內心糾結的情況:
- 找到一個明顯喜歡自己更多(註:自己沒有相同程度喜歡)的對象,在一起後,開始因為無法全心投入這段感情而感到罪惡,也就無法真正享受被愛的快樂
- 明明很喜歡一個人,卻刻意壓抑自己的好感,選擇以輕挑的方式隨意回應對方,然後就眼睜睜的看著對方被氣走了….
相信沒有人覺得這類情況會讓自己在感情中更好過。因此,長大之後,我總算意識到:比起如何找到真命天子/天女,『該怎麼去愛一個人』才是真正的戀愛課題。
講到這,就不得不提到我心目中的神劇《沒關係,是愛情啊!》中的一段經典劇情。
因為罕見疾病導致在戀愛時總是受挫的洙光,特別跟宰烈請教要如何成為「愛情裡的強者」,他問:『不是說,在感情裡,愛得比較多的人是弱者嗎?我這次不想成為弱者。你知道成為強者的方法嗎?』
然後我一輩子的偶像——張宰烈便講出了我永遠不會忘記的經典名言:
不是因為愛得多所以變成弱者,而是愛得不夠從容所以軟弱。
——沒關係,是愛情啊!
直到現在我都還是時不時的跟在感情裡面患得患失、過分在意另一半是否100%回應自己付出的朋友,分享這段劇情。但真的有談過戀愛的人應該都明白這樣「愛得從容」是多麼知易行難的心理素質。
為了成為我偶像那般在愛裡從容帥氣的人,我認真的去找了很多探討兩性戀愛心理的相關知識,並且把過去自身的經驗仔細的回顧與剖析,試圖找出為什麼我們會一再出現“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的原因,同時破解它、改善它。
先說,我認為做出違背自身想法的行為時,本質上都離不開「對自我認識有偏差」的情形。只不過每個人的偏差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沒有辦法用固定一套作法來改善不同人的自我認識偏差。
因此,這篇文章我僅會就我自己的經驗,去分享一些有效改變我原先的戀愛思維方式,以及後續認知行為調整的方法。
〈感情裡的寄生蟲〉
不曉得大家看到「感情裡的寄生蟲」這個詞彙,第一個聯想到的是什麼行為。
是想從別人身上榨取資源的拜金行為? 把喜歡的人當作工具人的公主病行為?
是什麼都不會、什麼都要人家幫忙的傻白甜? 還是以愛之名來進行情緒勒所的感情恐怖份子?
我剛開始接觸到這個詞彙的時候,也覺得這是一個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名詞。認為不管用什麼樣的標準去檢視我自己,我都絕對會是一個從生活、經濟到精神層面完全獨立自主的女性。所以什麼『不要做感情裡的寄生蟲』這類的議題,根本不是我需要去擔心的。
而直到後來我遇到一個俗稱「浪子」的對象,非常深刻的經歷到所謂:眼睜睜看著自己做傻事 的情況後,才重新去檢視自己面對感情時的真實想法與實際行為。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這支影片,總算意識到:我可能也是感情裡的寄生蟲。
感情裡的寄生蟲並不一定要去索取資源、索取他人付出、關愛,而是當你把自己的快樂與否寄託在他人的行為之上時,你就已經成為「寄生蟲」了。
可能會有人覺得我的定義太苛刻,但我也是在回顧自己過去的行為後,意識到自己有寄生蟲行徑,才能開始知道該怎麼去修正自己的想法,強化自己的心理素質,而總算順利離開一段有害關係,並且在後續面對感情時仍保有清醒狀態。
多數人在無意識下成為寄生蟲的情境,大致如下:
先是遇到一個自己有好感的對象,對方看似也對自己有意思,接著兩人關係逐漸升溫….. 就在你內心越來越澎湃,累積很多對彼此未來的期待時,發現對方開始不再熱絡…. 很可能是聊天頻率下降亦或是赴約情況跟自己預期的不同。
(提醒:這樣的情況並不限定於曖昧對象,即使是熱戀情侶也適用。)
總之,你開始煩惱”對方為什麼不再那麼喜歡自己”。而就在這個時刻,你很可能已經出現「寄生蟲」的形狀了。
在成為寄生蟲後,人們的行為就會本能的趨向“想辦法從宿主身上榨取出”自己想要的東西,無論那些東西是喜悅、關心、陪伴、被照顧,或是所謂的安全感。這時很多人就會像前面影片中提到的,在沒有得到這些東西時,去責難對方。表面上好像是去論行為對錯,或是單純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實際上這就只是一個要不到糖吃便發脾氣的行為。
感情裡的寄生蟲長期無法從宿主身上獲取到自己想要的養分時,有部分會選擇離開,並且用“愛錯人”來標籤這段關係,然後去找下一個宿主。找到之後又開始進行寄生榨取行為,然後又分手。週而復始之下,就開始埋怨自己有「吸渣體質」。
而另一部份相對更加自卑的寄生蟲們,則是會改利用更極端的手段,試圖去換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像是付出更多金錢、肉體,甚至傷害自己的人身安全。
希望看到這的男孩女孩,都能夠清楚意識到“不要當感情裡的寄生蟲”,原因不僅僅是為了不要被討厭,而是為了:好好生活,好好戀愛。
〈關係中的Provider〉
在我完整認識「感情中的寄生蟲」這樣的概念後,忍不住聯想:有沒有一個和「寄生蟲」行為完全對調的存在?
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作為基礎,我認為答案是:有的!而我稱之為「Provider」。
與寄生蟲相反,Provider通常會是一段關係的「主導者」,他們能掌握關係裡的節奏與熱度,他們能夠提供戀愛對象:心動感、期待感、情緒價值。
用開車來比喻的話,「Provider」就像是一輛車子的駕駛(感情主導者),帶著乘客去各個景點、享受公路旅行;而「寄生蟲」則是老愛搶著坐副駕的乘客(被主導者)。
以人性而論,多數人都更喜歡被主導,當那個只需要坐在副駕“感受”旅途風光的人,不用擔心路線要怎麼規劃,不用煩惱路況是否有臨時道路施工、交通事故、堵塞,反正只要找到一個好的駕駛,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可是如果大家都要坐副駕,那麼一段感情就無法啟程;倘若每次都是同一個人當駕駛,那麼這段關係便走不遠。
感情中的寄生蟲,就是每次都搶著坐副駕,不肯去開車,只關注在這段感情裡自己能不能充分的感受到期望中的風景。
更甚者,喜歡指點別人車要怎麼開,或抱怨自己去不了計畫中的景點、沒看到其他人分享過的漂亮景色。
這樣的行為很討人厭,但事實上,很多人在面對感情時,總是把力氣花在找優秀的駕駛讓對方來主導一段戀情,而不肯去學開車。規劃了好多想去的景點,好多有趣的行程,卻只能仰賴他人帶自己踏上旅程。
有時人們也會誤以為自己的“付出行為”就等同於是擔任駕駛的「關係主導者」。因此他們總是主動關心對方吃飯沒、睡飽沒,提供對方安全感(像是:每天詳細匯報自己的行程),給予無限陪伴,甚至一看到對方的需求跟自己原先安排有衝突,就主動調整自己的規劃去滿足對方的需要。
這些行為看起來好像都是“主動去付出”些什麼,但實際上,這並不代表你在主導關係,更無法稱作「Provider」。沒弄好的話,反而看起來像是那種坐在副駕卻一直以“為駕駛好”為由,做一堆打擾別人開車行為的討厭鬼。
你就想像那種坐在副駕沒問過對方就自己開著Google導航,然後不斷嚷嚷:你是不是該下交流道了?可是Google Map說要下交流道、你不聽Google的話到時候開錯不要怪我沒提醒你、我貼心幫你看導航耶!其他人坐車都在睡覺我還努力醒著陪你、幫你耶! 你怎麼那麼不知感恩!
如果你是駕駛,自己開車不斷地被打擾,做的判斷還要被質疑、被檢討,你會感謝這樣的副駕嗎?
〈How to be a real Provider〉
可能看到開車那段比喻時,有人會想:誰說每個人都想坐副駕?我就喜歡自己開,自己想怎麼走就怎麼走。副駕要是那麼多意見、那麼不滿,就給我滾 下 車!
我只能說:我非 常 支 持 這個想法。
是的,我們都明白,與其在那邊看別人臉色,不如自己好好學開車,想去哪就去哪、想什麼時候出發就什麼時候出發!
但套用在感情經營的時候,卻會瞬間忘記這樣的豪傑壯志,而不停地埋怨:『為什麼談戀愛不能什麼都不想,只要兩情相悅就自然白頭偕老? 』
到底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養成張宰烈口中那種『我因為去愛了所以很幸福,沒關係』的從容強大心態呢?
為了找到答案,我鼓起勇氣檢視自己過去感情中那些“感到卑微、憋屈”的時刻。回想在那些時候,我實際上都在想什麼? 為什麼寧願讓對方恣意地左右我的情緒、隨便的敷衍我、爽約我,也不肯灑脫的鬆手,成為自己理想的「大女主」形象?
在經歷長時間的自我內省與觀察後,我總算搞懂為何有些人可以一邊在愛人的同時感受到幸福;而有些人卻老是處在付出多少就要得到多少的焦慮。
『要如何成為一位真正的Provider?』
首先,你應該要理解到“真正”的Provider,在提供、在付出、在愛一個人的時候,都是建立在“不需要對方回報”的基礎上。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會誤以為當Provider就是要『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提供對方好處,而且不能埋怨…. 』;或者,沒有意識到,自己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給”,實際上卻是在“索求”。
當你為對方做一件事的出發點是希望對方也能用類似方式回饋自己,那麼這樣的行為並不能稱作Provider。你只是在逼別人跟你進行等價交換,在你拿不回你付出後所期待的回饋時,就會開始不平衡。
而要避免上面提到的這兩種誤區,成為一位真正的Provider,最有效的方式是:
永遠先把自己照顧好來。
「把自己照顧好來」,已經可以說是當代最常聽到的“老生常談”之一。但如同先前我所提到的,多數人其實都存在「自我認識偏差」的情況,我們很可能並沒有真正瞭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不明白自己實際的需求與喜惡。因此光是「把自己照顧好來」,在100個人身上就該有100種不同的做法。
但你已經清楚並熟悉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照顧方法了嗎?
萬變不離其宗。最後…..我體認到,要成為一位真正的Provider,根本作法仍舊是要花時間去真正認識自己,也才能明白該怎麼做可以好好地、有效率地照顧好自己。
倘若你已經學會照顧自己的方法,並且在感情中,總是先把自己照顧好來,接著再去愛人。那麼你就會成為貨真價實的「關係中的Provider」。因為,
Provider在提供關係中的美好事物時,給的都是“自己多出來的”那部分,如此他們也就不會介意對方是否有回饋這些付出。
這概念就像是你本來就要喝星巴克,結果剛好遇到買一送一,你把多的那一杯分給其他人一樣。你不會因此覺得自己有虧損,自然而然就不會期待收下這杯多出來的咖啡的人,回報自己什麼;反之,如果你本身只喝路易莎,卻特別花錢買星巴克送人,那麼你一定會在意對方有沒有感受到自己的用心,有沒有回應自己的心意。而那個糾結於付出多少就要得到多少的焦慮,便隨之而生。
〈Why should we be Providers〉
也許是因為一直以來就很欣賞那種在感情裡敢愛敢恨、灑脫的人,所以我也一直期許自己要成為這樣心態強大的人。
在我真正面對感情、面對喜歡的人沒那麼喜歡自己時,那赤裸裸的不自信感以及對結果的執著,讓我不得不去正視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並且意識到我所理想的心理特質是必須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擁有的。
雖然我肯定也還在練習的路上,但在利用前面我所分享的觀念跟方法反覆鍛鍊自己的心態後,我相當滿意自己的進步。尤其是再次面對過去曾讓自己挫敗的相似情況時,我明顯感受到不同於以往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再為喜歡的人幾句話、幾個讓人困惑的行徑而焦慮煩惱。
而是用著『我正在提供我所能提供的美好』的Provider格局,來面對喜歡的人。在這樣的Provider角色中,因為我們清楚自己提供的出發點是基於喜歡這個人,因為想和喜歡的人分享自己多出來的快樂美好,因為知道也許不是每個人喜歡的、感到愉快的事物都跟自己一樣,所以即便對方沒有預期中的正面回應,也:沒關係。
倘若如果對方剛好也喜歡、甚至很享受…. 那麼,算我們都好運~
因為,Provider並沒有辦法時時刻刻都能供應對方想要的愉悅;相反地,我們只能在照顧好自己後,才能把多餘的時間、精神、正面情緒提供給我們所愛的人。
我們很清楚這樣有餘裕的狀態,不是天天都有的。因此在能給予的時候,不需要斤斤計較,畢竟當下滿足且愉悅的狀態不能保存,所以:沒關係,這些多的都給你吧!
而在感到脆弱、高壓、狀態不佳的時候,身為一個Provider絕對要優先把所有資源都集中在照顧好自己、讓自己能恢復狀態為主。我們不需要央求誰來照顧自己,但同時,我們也沒有義務在低潮時為其他人付出。
謹守這樣的原則,不僅會讓我們拿回對關係的掌控感,可能同時也會不經意做到那些兩性專家最常提到(但也最讓人頭痛不知道該如何具體執行)的「欲擒故縱」,而不需要擔心自己沒運用好技巧反而把關係搞砸…. 因為,自己狀態不好時,是要怎麼跟對方好好相處?
我相信,只要把自己談戀愛的觀念調整好,並且持續練習用Provider心態跟人們互動,你會越來越感受到自己在感情裡的主導能力,以及自己之於潛在對象的吸引力與魅力,而這些也終將會成為專屬於你的「自信」。
〈結語〉
很久之前,我開始摸索自己要如何放下對自己沒那麼在意與喜歡的對象,但同時又持續跟對方正常互動,當時恰好跟一位同事聊到彼此的感情態度。他告訴我:『我不懂為什麼要這麼做(繼續跟對方互動)?這就像是看著一道自己很喜歡吃的菜,卻一直跟自己說:我不喜歡吃、我不要吃 一樣,很荒謬。 既然吃不到,就離開(不再聯絡)去其他餐廳,眼不見為淨啊~』
但在我釐清自己理想的感情狀態和想成為的人之後,我明白,在遇到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時,除了避開與對方互動外,也許我們也可以練習成為一位Provider。
『學著讓自己成為一個可以把自己餵飽的人。』
如果我肚子不餓,那麼,這道天菜我還是喜歡吃、也還是會想吃,但我沒有一定要吃。沒有吃到,我不會餓肚子、不會血糖低、不會心情低落、影響生活。但若能吃到,我會很開心,也會很珍惜….. 這一刻,我們就成為了對美食(感情)自在從容的強者了✨
我一直很喜歡把人生視作「公路旅行」這樣的比喻。
如果戀人是漫長旅程中的一個旅伴,我希望兩人可以在這段不曉得能一起多久的旅途中,都盡可能有開心的時光。
我開著車,往前。 我喜歡你,想送你一程…… 說真的,開車是件累人的事。 累了,我會學著停下車,好好休息(是的,由我來決定要走要停) 如果你想繼續往前,看你要自己走路還是請其他人載你吧。 但如果,你說:換我來開,你坐副駕休息吧! 那麼,我們便可以再繼續一段旅程。
這,應該就是人們說的:感情的經營是雙方都要輪流付出的概念吧~
原文連結On the way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