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角醒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角落人生 富多來絲麗雅髮廊

角醒
·
·
「角落人生」是一班年青人連同傷殘人士一同訪問區內長者的項目,由太古地產贊助,旨在推動傷健及長幼共融。)

文:民

劉師傅和劉太每天夫唱婦隨,一同經營絲麗雅髮廊。

剪斷煩惱絲 剪不斷主顧情誼

近年速剪店大行其道,反映出「速食」文化已悄悄滲進港人每個生活範疇。但在急速的生活節奏裡,我們究竟錯過了幾多人與人之間的真摰相處和了解?從事髮型業近半世紀的劉師傅,多年來以洛琳頭、爆炸裝和軍佬頭,見證幕幕時代更迭。15年前落戶大角咀富多來商場創立絲麗雅髮廊的他坦言,縱然時代變,但不變的還是與街坊舊客那種「買樓生仔都一齊商量」的深厚情誼。

年屆七十的劉師傅,8歲從內地來港定居。由於父親是個理髮師,劉師傅亦順理成章子承父業,從事理髮工作,一做便是50年。最初父親在髮廊打工;劉師傅則從旁協助,後來父子檔於新蒲崗創立屬於自己的理髮店,得到不少街坊支持,客群愈做愈大。

「以前舖頭生意好誇張,最記得新年前幾日早上提早6點開門,客人已在門外大排長龍,全日做到無停手,夜晚凌晨2點先收工。另一難忘就是舖頭位於工廠區,好多工廠妹夜晚加完班就拎住個飯壺來洗頭,我都係咁樣識咗我老婆!」

劉師傅除了剪髮有一手,原來畫畫也非常了得。劉太透露丈夫閒來喜歡參照網上圖片作畫,並將得意之作「貼堂」,展示在舖內。

問及過去幾十年香港的髮型趨勢潮流,劉師傅即侃侃而談,從70年代盛極一時的「洛琳頭」,講到後來的爆炸裝、波浪電髮和軍佬平頭裝,再到近年的陶瓷熨和韓仔頭。

新生代不說不知,原來六、七十年代的髮型師不是用交剪來剪髮的,無論任何髮型一律以刀片削剪,「當年是Vidal Sasson帶起交剪剪髮的潮流,他來港開班教學,又引進了新的產品,才令髮型業界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劉師傅更透露,早年他也曾在課堂上見過Vidal Sasson本尊呢!

在新蒲崗經營理髮店逾30年,2006年劉師傅把髮廊遷至大角嘴富多來商場。縱然劉師傅日漸年邁,但亦沒墨守成規,反而努力學習令不讓自己與時代脫節。「找我的客人不會是追潮流的一群,但我對自己的要求是要識,學到六七成,起碼人家問起我都識答。也要欣賞新事物,我覺得陶瓷熨的捲曲效果真係好靚好自然,這是舊方法做不到的。」


富多來曾是著名「理髮中心」

談到落戶大角咀後的經歷,未及劉師傅回應,身旁的劉太以大角咀「老街坊」的身份代答。她謂,富多來原是區內首個有規模的商場,在此之前大角咀全是街舖。及後輾轉發展,商場90年代更成了區內著名的理髮中心,最高峰時期小小商場就有超過20間理髮店,非常熱鬧。

富多來商場在90年代最高峰期時期曾有超過20間理髮店,非常熱鬧。

至於對這區的感受,劉師傅表示他最愛大角咀的旺中帶靜。「近旺角那邊很熱鬧,但向海一直行,就會發覺愈來愈寧靜,我一直也很享受這段路程。」而劉太則最記掛昔日大角咀廟會的盛況,那高高的戲棚、台上的神功戲和街坊快樂地遊走當中的歡顏,這些種種都教她印象深刻。

工作上和生活上都經歷都 經時代洗禮,但不變的還是與街坊舊客的情誼。劉師傅長時間在理髮店工作,一直著重於與客人交流,他認為健談是自己的其中一個優點,故客人能培養出深厚友誼。「有些人一幫襯就是幾十年,都無分是街坊、客人還是朋友了!我們的關係很好,有些事情不跟家人說也會跟我說,即使是買樓、生仔這些重大決定,他們也會和我商量。」


難忘客人訣別的身影

世事無常,縱使友誼如何深厚,也難逃生老病死。劉師傅分享,一名在「新蒲崗年代」已認識的客人,光顧他接近40年。這位老朋友早年不幸患上癌症,她深知自己時日無多,想在餘下日子與朋友好好相聚。最後一次見面,眼見朋友已被病魔摧殘得骨瘦如柴,而劉師傅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最擅長的手藝幫助這位朋友。

落髮無聲,沉重的心情卻凝於小店之中,劉師傅深知每一下梳理都是告別,但也明白命運難逃,惟有期望與朋友在他朝彼岸再見。臨別時,友人為他送上一座代表平衡和美滿的白水晶,「我看著她離開的背影,知道不會再見,真的很難過,不禁流下淚來。」人逝去,但情永在,劉師傅一直把水晶放在店面當眼處,縱使日後人不能來,亦能睹物思人,情誼常在心裡。

朋友臨離世前送贈的白水晶擺設,一直放在店面的當眼處,讓劉師傅夫婦能不時睹物思故人。

千帆過盡,縱有苦痛辛酸生活始終要過,舊客離去亦有新街坊到訪,循環不息。劉師傅認為,在這利益為先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愈來愈難建立真感情,但他相信只要以誠待人,定能在這冷漠的世界領會到讓人窩心的情誼。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