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山下》(龍應台,2020)讀後感,也許與其他
一開始只打算玩哏,沒想到最後真的搞混了太武山(日常生活所在)與大武山(精神連結所在);也沒想到matters終於可以修改文章了(對,也知道很久了),卻沒辦法改標題。
苦惱了很久該怎麼辦後決定以「關聯作品」這形式修改標題。之後應該是2個標題都會看到。
不過既然如此,也順便講講也許其他(被刪掉的內容)吧。
為什麼會買,既然小時候只讀過《野火集》?
小時候其實也沒讀完。那時讀應該距初版已有十幾年了吧,整個社會環境都不一樣了。1984-85屬戒嚴末期,但美麗島大獄才剛開始假釋,警總與刑法100條仍箝制著。10年、20年的改變不少,至少在1984年的野火現在看來不過是火柴般的光。
即使如此,小說,仍應試著廣泛攝取。文學,尤其是小說,是歷史之外的補註,也是框架之外的增改建。也因此,為了研究、為了關懷,小說當讀;龍應台作為一位指標型的人物也寫了一本小說,那當然要找來讀。
讀完後的心得,則如那則寫錯標題的內容所講的:
「龍應台說著這不過是大武山下的每日每夜,沒打算大江大海;書中每字每句卻總在炫耀著見多識廣」,尤其是,引號中的悲天憫人確實修辭優美,一如一些人讀到的,藏在每一行之間的我把你們當人看(2020年10月),則顯然不是一些人願意讀到的。
沒電的寒冬深夜裡,已凍死的人們早不計其數;相較而言,野火不過是溫室裡矯情的燭光。喧嘩的南方熱帶,炮竹的硝煙與火光看來嚇壞了手持火柴誤入的夢遊人們。為此,或許龍應台反而該來太武山下的。正因剖肚掏腸方成故事,龍應台的小說才更要讀過;也正因為讀過,或許才得以不再對這種價值與這群人,以及崇拜著這價值與這群人的投票人們,抱有任何期望。
補註了嗎?
沒。反而補強了那結構。
如果又有新小說了,會買嗎?
《太武山下》嗎?會吧。
比起其他小說,《大武山下》大概4天就可以讀完,並不花時間。不過,龍應台再寫一本的可能性,覺得,並不高。寫小說的苦力活不是敲敲鍵盤就做得來的。
那,為什麼還要買?想說,看哪天,那堅實不可摧的框架終將煙消雲散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