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也是作為人的一種福氣
關於女生晚婚、不婚或單身的話題,我和周圍的男女老少聊過好多好多。最讓我覺得有趣的,就是各個年齡層的觀點撞擊,以及人們作為「家庭」或「社會」成員的一份子,是如何看待與承受各種「眼光」和「期待」的。
先不說遠的,我家72歲的母親,就是典型的「口頭上開明」、「骨子裡傳統」的例子。在我步入30歲後,她偶爾會「不經意地關心」我的情事;在我過了35歲後,她不時會見縫穿針地提到「結婚」與「年齡」的關係。
我曾委婉地告訴她,兩個人在一起未必需要走向婚姻,因為有了一紙證書的關係未必就有保障;再說若遇不到合拍的對象,也不用耗時間和精力去湊合,「單身」也是作為人的一種福氣,不是嗎?
母親口頭上是贊同的,但沒多久又來催。傳統觀念的根生程度,遠比我想像的深。所以,之後我改變說法,她一嘮叨,我就說:「我晚婚就有人陪你咯,不然你現在就一個人。」
我爸還健在,但他和我媽聊不上天,兩人近乎是「不打擾就是安好」的關係。在我有印象以來不曾見過他們親密的模樣。我試圖分析自己是否因父母而對婚姻不抱太大期待,後來結論是這並非唯一因素,也不是主要原因。父母對我或多或少有些影響,但我單身更多是「個人選擇」。
這項「個人選擇」到目前為止,對我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時間上的自由」。下班後的時間都是自己的,我寫作看書健身、陪母親看電視、和朋友喝咖啡⋯⋯探索生活的大小事,包括愛情。對愛情的認知與嚮往,也隨著歲數與智慧的增長,變成了一幅淡然的風景圖。我沒放棄愛情,但不渴求愛情的一定存在。
現在的心理狀態,我感覺很自在,也很希望母親會明白,但似乎並非如此。
前兩天母親身體不適,悲觀的情緒一湧而上。她說:「身體好像真的不行了,你要結婚的話就要快,不要再吊兒郎當,在我還看得到的時候趕快找人嫁了。」
讓我小有難過的是,我「單身」的狀態母親非但不明白,還看作「吊兒郎當」。我清楚母親潛意識的「終極職責」,就是「孩子成家立業」,子女未婚等於給了她一個「失敗媽媽」的標籤。她口中的「都是為你好」,「自私使然」的成分更大一些,只可惜她沒意識到,也沒了解到她這名小女兒的自由魂。
時代已變,物換星移,「人」在這一趟生命的「追求」與「成就」,都是多面多色的。我不強求年紀大的母親重塑思想,只時時提醒自己感恩所擁有的小確幸,包括這些年給予我選擇「單身」的能力,讓我無論在經濟或精神上,都能淡然面對(與享受)這項「個人選擇」,並細磨下一場淡淡平穩的愛。
生活心態的穩定度,難道不就是人們朝思暮想、疲於奔命的一種幸福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