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掉隊的我今年才嘗試Steemit,我發現...
Steemit複雜的註冊方式
我是Steemit和Tron已經聯動之後申請賬號的,所以申請過程中會有Tron的字樣,不明所以,但是沒關係,如果開過電子錢包,開Steemit的過程不會太複雜。最重要是記住PDF裡面的系統生成密碼串(而不是傳統的自設密碼)。
Steemit似乎是平台和錢包有兩組encryption,所以有點頭暈
大不同的生態圈
我不知道Steemit以前的生態圈是怎樣,我只能說現在點進去他的版面顯得很亂,
Matters,Vocus和前輩Medium都是有很重的“編輯採編”主頁的感覺,featured文章在首頁看到,可以知道這個平台的調性。
而Steemit更像是Twitter,我並不覺得他的設計是為長文張而做的,所以我看到Matters前輩從Steemit轉移有點驚訝:就像從TikTok轉移到YouTube。
我只在Steemit嘗試發過兩個“Steem” -
目的是看看系統會不會有自動推送或者引流,但是好像是0. 而就算是有興趣的朋友,也很難有“關聯推送”
但是我必須說,Steemit的url格式做得很好:
/#tag/用戶名/標題
這再一次證明Steemit走的是tag路線(而不是作者路線)
糟糕(甚至沒有)本地化
忽視本地化應該是Steemit的第二大弊端,整個界面中英夾雜。
總結:去中心化的好處/不好代表
我們習慣了Medium留下來的採編模式,而Steemit是去中心化、沒有採編的加工,反而不適應。但是不代表不好,這可能是未來一部分人喜歡的方向。互聯網發展就是提供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