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 逃離烏克蘭
文/索那瑜(喜愛在印度生活交友的讀書寫字人) (原文發佈於2022年3月16日)
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我們看到了許多來自烏克蘭的故事與影像,帶著寵物逃難的人們、與父親、丈夫、兄弟在火車站道別的令人心碎的照片。
在烏克蘭,有一萬八千名印度留學生(十八、九歲或二十出頭歲的年輕學子,大多就讀烏克蘭的醫學院),他們分布在烏克蘭各地的四十五所大學。此時身在印度的我,讀著這些年輕孩子逃難的故事,真感到戰爭雖是同一個,人們的遭遇卻因地點、時機、身份、戰況、經濟條件、政治關係等因素不同而極不同。就像托爾斯泰所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從印度媒體報導中,整理出一些這場戰爭中,屬於留學生的經驗。一萬八千人,這絕不是完整的圖像,卻也提供一些平常不為西方主流媒體所注意的細節。
步行40公里,耗資千萬台幣,留學仲介陪他們脫險
在烏克蘭,曾幫助印度學生申請本地大學的留學仲介,在戰爭爆發後,數間機構聯合起來幫助學生們徹離。他們中的許多人是移居烏克蘭多年的印度人,有房有車有家庭,大可自行逃難,卻決定留守,與散落各地上千的留學生保持聯繫,為他們提供食物、安排撤離,並與印度政府聯繫。若沒有這些民間仲介機構,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2月24日,當俄國發動攻擊,烏克蘭東邊的城市卡爾可夫(Kharkiv)開始遭受空襲。
卡爾可夫地區約有一千多名印度留學生,戰事開始後,他們躲進地下捷運站或舊防空洞裡。3月1日,一位醫學生在出來採買日常用品的途中遭襲擊死亡,引起印度社會高度關注。印度政府因而要求滯留烏克蘭的留學生「立即」撤離該國。
當天,約有數千名留學生到卡爾可夫火車站,到了火車站卻發現人山人海,上不了車。
當時傳出車站只允許烏克蘭人上車,亦有學生被守衛暴力相向,情況相當混亂,然烏國政府否認有差別待遇。在爆炸聲不斷傳來的時刻,數百名學生發現上不了火車後,決定冒險步行40公里,到政府指示的避難地、卡爾卡夫的近郊Pesochin避難。他們成群結隊,一路高舉印度國旗,所幸一路平安。隔日,那些不想涉險步行而決定留在火車站的學生,在等候一夜之後,也順利搭上火車了。
他們原以為只要撐到政府指定的避難地點,苦難就結束,到了當地才發現,政府並沒有做任何安排,沒有住宿、沒有食物、沒有水。
卡爾可夫醫學大學在當地有一所療養院,仲介與大學協調讓學生們在療養院內避難,並開車到附近村子張羅水、餅乾與食材,提供學生食物。仲介說:「我們人手很足夠,但資源卻非常不夠。」當時烏俄邊境已相當危險,人道通道尚未開啟。要離開烏國,必須到一千公里之外的波蘭或羅馬尼亞邊境。
學生們到達避難地後,仲介團隊開始四處尋找巴士,他們說:「在戰時找巴士就像在沙漠裡找水一樣困難」。當時巴士價格已翻漲了十倍:3月3日找到的一台巴士,車資要一人200烏幣(約5700台幣),當時送走了85位女學生;到了3月4日,車資翻漲到500烏幣(約14000台幣)。他們知道絕不能再延遲,學生與仲介們把所有的現金拿出來,一口氣訂了六部大巴,數台小巴,儘可能地全擠上車,成功送走560名學生。
在這過程中,印度大使館除了將仲介傳來的照片上傳社交媒體搶功勞,並於3月3日宣布一萬八千名留學生已全數撤離(的不實消息)外,並未提供太多實質幫助。
轟炸下的14天,700名印度學生受困蘇梅州
3月5日,我在臉書上看到這樣的影片:近百名困在東烏克蘭蘇梅州立大學的學生站在雪地上高舉印度國旗,向印度政府做最後的呼籲。他們從戰爭開始就持續與印度大使館聯繫,卻一直未獲消息,戰事一天比一天緊張,不停地聽到爆炸聲與槍聲,聽說了距離六百公里之外的烏俄邊界的人道通道即將開放,他們決定前往邊界,並向政府做最後喊話:「如果我們在途中發生什麼事情,印度政府要負責!」
這不是他們第一次「最後喊話」,3月4日學生已經上傳求救影片,呼籲印度政府採取救援行動。
蘇梅洲離俄國邊界只有48公里,2月24日即開始遭受轟炸攻擊,3月3日電廠被炸毀,緊接著停水、停電、通信中斷。校園持續遭空襲,每二十分鐘就傳來轟炸的聲音。困在學校宿舍的學生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過明天,有人聽到爆炸聲而昏倒,也有人將雪裝入瓶中融化來喝。
戰爭期間,步行到任何地方都是極端危險的,困在蘇梅州的印度學生有六百多人,他們鄰近的火車站與巴士站早已遭炸毀,一些來自奈及利亞的非洲學生決定步行170公里到其他火車站,卻在途中檢查站被要求剝光衣服檢查,他們也聽說一些印度學生被槍口指著強迫回頭,也聽說有人遭槍擊。從他們在3月4日傳出的影片中可以看見大家的憂慮不安。對他們來說,每一次和家人通話都像是最後一次。
…
【本文未完,全文見《世界走走》:逃離烏克蘭】
…
100. 女性賦權時代的反英雄:從「女版賈伯斯」到「矽谷女巫」?
101.一個異男女性主義者的婚姻自白
104. 那是我的人生,不是你寫的爛戲:華燈幕後從業者自述(上)
105. 下海?上岸?她們的歸處在夜裡:華燈幕後從業者自述(下)
107.Chai Tea怎麼煮?從茶土到茶金的印度故事|世界吃吃
108.藏人作家唯色:我在自己的故鄉流亡,不願寫無關痛癢的事
111.從 HISTORY 到 HERSTORY,造船匠女兒視角的全球史
113. 尋找小花梅
114.賈選凝專欄:谷愛凌,在中美之間「去政治」能行得通嗎?
116.閻紀宇專欄:翁山蘇姬——從民主運動受難者,到權力遊戲輸家
117.「烏克蘭早已成為戰爭的發源地」:明鏡週刊對話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118.孫小椒專欄:從宋智雅到谷愛凌,以女性成功學代替女權主義的中國模式
124.咖啡桌、LINE群組、莫斯科駐台代表處:當家鄉陷入戰火,在台烏克蘭人如何行動?
125.南韓體壇的逆權女孩:從教練虐待、體制漠視、厭女霸凌中生還,她們結伴同行
127.吳媛媛專欄:瑞典的性別中立教養—「孩子們只是剛好是男性或女性的人類」
128.逃離烏克蘭
《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媒體,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即日起,我們會在「世界走走 Sehseh.world」繼續與大家見面。未來深度文章僅於新站刊登,晚報、週報與手帳則會繼續在Matters發送,點擊下方連結訂閱電子報,不錯過走走精彩文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