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礼:系统性剥削的遮羞布
中国彩礼:系统性剥削的遮羞布
文/耶律律
前段时间,凤凰网IP工作室采访一位山西小伙,因为婚前彩礼谈判失败,于是决定退婚旅行。他告诉记者,女方彩礼要价18万8,但他旅行五个月,走了40多个城市,一共才花了3万多。家人们谁懂啊,不是婚姻没有吸引力,而是旅行更有性价比。
这次彩礼谈崩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女方要求,除了18万8,还得追加3万买金子;其次是小伙觉母亲年纪大了,拿她养老钱结婚,多少有点于心不忍。可是网友并不买账,针对彩礼问题吵了起来,其中大多数都在指责这个小伙。临时加价确实不妥,心疼母亲也无可厚非,为什么这么多人骂他呢?
我们来聊聊,压垮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彩礼。
1.现实困境-彩礼的前世今生
彩礼问题,很多年来一直有人讨论,但从未达成有效共识。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都影响着彩礼的讨论声量。尤其15年至今,探讨频次和烈度一再加强,直到当下不可调和的局面。这一部分,我们按照彩礼的作用和去向,聊聊它的前世今生。
在父权制传统下,彩礼的本质是女性商品化。老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言下之意,女性婚后到夫家生活,身体、生育和劳动力控制权,将从父亲手里转移到丈夫手中。于是便产生了彩礼,由男方家庭来补偿女方家庭的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只是补偿家庭,而不是直接补偿女方当事人。所以“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这一论调,如今依旧被多数人认可。
与彩礼对应的嫁妆,一般认为是婚姻资助,用来减轻新婚家庭的生活压力,也有人叫做代际剥削。现在大多数城市婚姻就是这样,新婚夫妇能力大小还在其次,只要提前继承部分遗产,一结婚直接奔小康。
剥削也好继承也罢,由于女性被商品化,这种资助也非常不公平。自宋以来,历代法律规定,嫁妆必须为聘礼的一半或更多。而女方从家庭带出嫁妆,更是只有男性子嗣的一半。这么看来,除了提前继承遗产,更像一次性买断继承权。
除了商品化和继承权,彩礼折射出的,还有延续香火和重男轻女这对观念矛盾,简直堪称死扣,至今无解。比如为了凑足儿子彩礼,强迫女儿早婚,或者来个超级加倍,婚事办完还能赚一笔。现在流行的扶弟魔,就是这一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彩礼制度如此不堪,又是子代剥削父代,又是兄弟剥削姐妹,为什么还能大行其道,且盛行千年?答案其实很简单,男女比例失衡。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成功人士只要身体尚可,可以不断纳妾,抢占年轻女性。当代男女比例失衡,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第二是城市化进程。不巧的是,计划生育和城市化,两者几乎同时起步,又同时达到高峰。计划生育自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直到2021年鼓励三胎,这才偃旗息鼓(仍在计划内)。城市化进程,随着房企频频爆雷,在这一年也放慢了脚步。
不同的是,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只是被富人娶走了。当下的男多女少,可是正儿八经的凭空消失。外加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迁徙,更多女性选择留在都市,使得广大农村地区,成了单身汉的重灾区。普通底层(农村)男性,只有付出高昂彩礼,才能挤进婚姻市场。
根据第一财经一份报道,2020年乡村人口各年龄段性别显示,20-24岁(95-00年出生)、25-29 岁(90-95年生),这两个适婚年龄段的性别比,分别是123.09和120.87。30-34岁(85-90年出生)、35-39岁(80-85年出生)这两个年龄段性别比,分别为116.82和115.77。同样是适婚人群,这一比例在城市相对乐观,基本接近自然选择比例,也就是102至105之间。甚至在一线城市中,还存在大龄剩女群体。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人口普查,00后的人口总数约为1.46亿,其中,男生比女生多将近1300万。每个年龄的男孩,大约比女孩多130万左右。目前第一批00后,已经集中进入适婚年龄,而僧多粥少的局面,意味着更残酷的厮杀。
男女比例失衡,女性被当做抢手资源,虽然涉嫌物化,但并不耽误女方拥有市场主导权。尤其在中西部农村,婚恋市场显然是女方市场。凤凰网采访的男主,之所以被人骂,就是因为他既没有话语权,也不想付彩礼,至少没做到心甘情愿地付。大众似乎也达成了共识,男人想结婚就得付彩礼。那么付了彩礼,就能抵达幸福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上面我们分析过了,彩礼并非幸福的因,而是崩坏的果。底层男性要想获取优势,只能任由市场筛选,于是天价彩礼这种传统绝活,再一次回到了大众视野。
根据网上一份最新的彩礼地图显示,2022年彩礼最高的地区,依然由江西省以38万元登顶。当然这个版本只是参考,图中山西彩礼为13万,而根据凤凰网的报道,小伙说18万8,在山西只是中等水平,如果再加3万买五金,则远高于图中的数字。
那么18万8意味着什么呢?我查了下数据,2022年山西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178元(年)。也就是说如果仅凭一人之力,不吃不喝攒够彩礼需要六年半,如果是经典的三口之家,仨人一起挣钱,也要两年零两个月。听到这,你还觉得结婚幸福吗?我的答案是,男女在这件事上的幸福感,截然相反却又殊途同归。
2.现状描述-性别决定立场
在写这篇稿子之前,为了避免性别决定立场,我分别收集了男女双方的观点。
女性态度:
1、结婚意味着面临生育风险,男人不用生育不用持家,只是一味索取,当然要用彩礼来补偿。
2、彩礼是男人的诚意,男人买几十万的车都舍得,娶个媳妇几十万舍不得吗,不结婚也罢。别跟我说什么嫁给爱情,这世间所有东西都是交易。如果你买一个东西贵了,扔的时候还会心疼一下,如果是免费的,就会不珍惜。一个男人连彩礼都不愿意给,那婚后也别指望他对你好。
3、彩礼从古到今都有,凭什么现在不给,是要做出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吗。但是谈好了彩礼,再加码那就不对了。
5、每个月来大姨妈,怀孕生孩子,都会影响职场晋升。结婚生孩子,工作没了,收入没了,生存压力非常大。不要彩礼的话,就只能攒够了钱,再结婚生子。女人要传宗接代,如果她没有安全感,这个地球不就没人类了。
6、生完孩子下面撕扯了,身材也没了,老公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你。大家都知道,男人婚内出轨非常普遍,如果老公在外面养小三,女人在家带孩子,没一毛钱收入,怎么跟男人掰手腕。
7、彩礼,那是鞭策男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男的真有钱,有责任心、有上进心,就不在乎这仨瓜俩枣,也就不存在分歧。
男性态度:
1、有些女人你跟她谈彩礼的时候,她说女人是弱势一方;你跟她谈家务的时候,她说男女平等;你跟她谈收入的时候,她说社会中的女权太弱了。
2、借钱给彩礼结婚,婚后不用还吗?如果婚姻变成买卖,那男人何必非得要婚姻,众所周知有很多解决办法,彩礼钱能用很久。
3、女人都觉得结婚生育后,自己就不值钱了,说我的青春都给了这个男人,难道不应该提前要点赔偿吗?拜托,她们以为男人结了婚就能长生不老吗,不会脱发谢顶永葆青春吗?男人的青春损失该由谁来赔偿?
4、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我喜欢的人是有价格的,结婚前要先付一笔押金,然后房子车子孩子,往后每一项我都得不断付钱,这个无底洞狗都不敢钻。
5、女人说她在自家负责花钱,来到我家负责挣钱。咱先不说你能挣多少,难道我父母养我不花钱吗,还要费力气攒彩礼双倍付出,如果能再选一次,我也想变成女人。
6、买房子的时候,生怕朋友比自己买的便宜,嫁女儿的时候,生怕别人家姑娘价钱高。大家都是为了面子,就因为我是男的,就得花钱为女方家长买面子,我只是穷但不是傻。
看完男女对立的观点,没结婚的和结了婚的,都被这场风波所裹挟。没结婚的男女,女人琢磨我到底值多钱,男人琢磨我干嘛要给钱。结了婚的夫妇更惨,妻子说我嫁给你就是瞎了眼,丈夫只能点烟,因为没有话语权。
在这我做个梳理,去除那些双方打拳的内容,罗列出三组相对理性的矛盾。女性关键词,测试、估值和保障;男性关键词,平权、负债和转移。
矛盾一:测试与平权。这个我们都很熟悉了,入学测试、入职测试等等,但那些都是过家家,真正的测试是人性测试,其背后藏着一套精密的系统,一旦接受就要进行到底,否则测试失败。在婚姻关系前后,双方一旦进入测试机制,任何一方都没法摆脱,撂挑子就相当于失败。因为无论什么测试,本质都是反人性的。
如果男女平权,双方不开启这场无休止的测试,应该能解决大部分分歧。可惜的是,我们的文化,并不鼓励边界感,甚至认为亲密关系就是打破边界感。换句话说零距离甚至负距离,才是亲密关系的标准。
矛盾二:估值与负债。不可否认的是,人确实是有价格的,空难、工伤和交通事故,都给人设定了价格。但现代文明之所以区别于野蛮文明,就在于摒弃给人定价的价值观,认为生命无价,也就是最高价值。现代社会的各种意外保险,同样是基于这个逻辑的产物。女性利用彩礼,给自己估值定价,表面是性别优势,其实质依然是自我物化,是女权运动的绊脚石。
如果按照现代文明的观点,是不是意味着天价彩礼没什么错,因为人才是最高价值啊,不是有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天价彩礼合情合理。你看,话说到这个份上,男性成了天生的赔钱货,就该打一辈子光棍。可是问题又来了不是,男人成了赔钱货,再次违背生命无价的观点。所以呢,拒绝估值与负债才是关键,是我们尊重人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彩礼显然毫无必要。
矛盾三:保障和转移。彩礼在中古时代,确实有补偿生育风险的成分。比如女性分娩时死亡率高,按说女方要追究男方责任,如果男方付了彩礼,女方也就不好开口了。这个例子中还有种情况,古装电视剧很常见。经常分娩到一半,稳婆双手沾满羊水问道,保大还是保小。中国文化残忍就残忍在,他一定会保小。这也是我认为那句“彩礼自古就有”不妥的地方,属于一套传统拳法。
那么保障是什么呢?女性劳工保障在中国,主要体现在“三期”这个方面,所谓三期,就是经期、孕期、哺乳期,从怀孕开始,大约22个月左右,补偿方式也很单一,只有放假。核心假期是产假,一共98天。其中直接的经济补偿,只规定了不得辞退三期女职员,如果要辞退,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双倍赔偿。此外就是诸如升职、评定等方面,坚持男女平等等条款,不能说是空话套话,但基本属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这里我们就不跟日韩欧美比了,拿台湾来做个比较。台湾女性生育福利规定,孕期可办理停薪留职,自办理当月起,以前六个月平均薪资的60%计算,向女性按月发放津贴,最长可达6个月。2021年7月起,會再發20%的「育嬰薪資補助」,合計後可獲得薪資的80%,也就是八成薪。此外还有政府给付的生育津贴,育儿津贴和育儿补助等。
不难看出,除了假期之外,女性在孕期哺乳期内,最重要的显然不是放假,而是实打实的经济保障。但这个生育停薪留职津贴在大陆,若非外资企业和体制内,仅仅是用人单位发放3个月基本工资。如果了解民企的话,一定会知道,基本工资确实很基本。普通农村家庭就更惨,大概率只能靠父母靠老公了。而这,也是大家挤破头考公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八面漏风的保障体系下,彩礼讨论掀起的潮水效应,简直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传统回潮自然水到渠成。
3.婚姻困境-从剥削到瓦解
过去十年,我们丧失了真相(境外势力),丧失了智慧(行走五十万),女权运动算是唯一开花结果的领域,甚至在无意间,为自由和启蒙做出了贡献。
女权运动强调,不能把女人当衣服,可是我觉得,咱也不能把男人当牛马,这两个情况都属于歧视和物化。通过以上三组矛盾发现,普遍贫困才是问题极端化的根源,而根据我的观察,贫困会进一步转嫁到更弱势的一方,中式婚姻也将因此,由剥削走向瓦解。
大家都穷,婚姻的交易属性被放大,彩礼变成了零和博弈。什么叫零和博弈,就是你兜里多了,我兜里就得少,我兜里多了,你兜里就得少。在婚恋市场中,越是弱势的男性,越要承担更多的物质付出。因为生育福利几乎没有,责任和资金,都得从个人腰包往出掏。结果如何呢?年轻人用一种玉石俱焚的方式,就地打出一套断子绝孙拳。甘愿成为四不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楼,不生子。
把彩礼当做传统文化尚可,但是用传统解决生存,这就属于作茧自缚了。如果把买卖婚姻,包装出礼尚往来,再多走一步不就是拐卖妇女。
还记得贾平凹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说出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不买媳妇,这村子就消亡了”。要是当做文学创作,写妇女因为环境而改变人生轨迹,勉强可以接受。可贾平凹这句话,恰恰是把现状合理化,简直愚蠢至极。在唾弃贾平凹的同时,我觉得靠买媳妇繁衍的村庄,不如要趁早让它消亡,因为存在并不意味着合理,何况它还不合法。
如此包装,也算是传统手艺了。闻名古今中外的科举制度,其中也有类似包装,范进中举都听说过吧,明清两朝乡试通关被称作举人,举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推举。可是这人明明是考试中了举,十年寒窗也是自己掏腰包。怎么一旦中举,乡里乡亲却成了了不起的功臣。其实举人自己也乐在其中,比如刘强东回乡捐款捐物的视频,曾经广为流传,看得人那叫一个尴尬。
侯宝林有段相声《一贯道》,迷信老太太说,年轻人没规矩,这是佛龛,这能说买吗?这得说请。年轻人问,大娘您多少钱请的。老太太转头就骂上了,嗐,就他妈这么个玩意,八毛。
从以上两个例子看,把剥削包装成彩礼,简直是天衣无缝,正应了那句“发乎情而止乎礼”嘛。这种口是心非,或说口蜜腹剑的包装方法,在我看来其实是短视的,还很可能被人利用。比如江西的九江银行,就曾推出过彩礼贷,利率4.9%最高30万,买套房也不过如此。今年还有一个家园贷,也是类似套路,其背后逻辑就是,群众有啥难言之隐,我就给群众推啥贷款,彩礼贷、结婚贷、二胎贷、墓地贷,一代传一代。
当现实困境遇到传统回潮,人们就给婚姻增加诸多前提,从而摒弃人类最朴素价值观,摒弃奋斗和创造。试想所有人都认为,Buff叠满才能结婚,结了婚就能抵达幸福,那所有人必将精于计算,最终互不信任。
早年间一直有人说,中国人缺乏信仰,我说不啊,中国人信仰钱呐,谁有钱谁就是再生父母。你看漫威那么多超级英雄,富商钢铁侠,屌丝蝙蝠侠,每个人的人生追求都不同,如果中国也有超级英雄的话,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发财侠。说到信仰,得耍个小聪明,我们从来不缺仰,但是一直很缺信,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信。
对一切都不信任,意味着不能组建小团体,无法在危难时相互救济。再坏一点的情况,人与人之间互相猜忌,甚至个人生存要建立在他人死亡之上。最后按照黑暗森林法则,不消灭别人就得被别人消灭。所以每当遭遇危险,人们只能依靠公权力,呼唤青天大老爷。当你的“危险”被人接管,你的“选择”也将被人接管,到那时你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卖身还债。不幸的是,我们已经到了第二个阶段,个人的消费要建立在他人的负债之上。那些聪明的银行,顺势推出各种贷款,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互不信任的社会中,人的脑袋就像一只优盘,读写简单空间不大,还容易格式化。当然,信任缺失最可怕的还不是洗脑,而是摧毁组织能力,瓦解人的勇气和自信,就连组建家庭这种事,人们也很难做到。如果你卖身还债,不遗余力组建家庭,也会因为内部成员的相互猜忌,最终走向崩塌。
事实上,那些广泛传播的短视频表明,无论男女都会陷入这个境地,男人眼里只有权和钱,女人眼里只有钱和娃。人人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冷嘲热讽是家常便饭,脑子里哪还有地方装得下梦想和自由。
回头看凤凰网采访,这男的很清醒,他从彩礼加码一件事,推断出后面的男女博弈,房车娃都得负责到底,不然就是没出息。换句话说,落后的婚嫁观念,加上激进的消费主义,就等于悲剧人生。至于渣男捞女的版本,结婚绝对是悲剧的开端,而不是幸福的起点。
4.道德困境:系统性剥削
无论婚姻还是生意,只能靠利益维持的关系,天然就考验道德下限,恰好东亚又是一个盛产道德,却又道德水平堪忧的地方。彩礼这东西本身,就是父权社会的基石。现在许多女性,打着父权的旗号骂这个男的,真的很让人疑惑。
公共话题所折射出德性,可以看做一个区间,有上限有下限,个体可以寻求上限,但下限一定是保护群体利益,讨论往往是为了标定整体下限。很多事要聊开,首先要剖析自己,把心里的花花肠子摘出来看看,才能更客观全面地分析。
可事与愿违的是,理性善意的发声凤毛麟角,其余大量谩骂,成了这件事的焦点。
彩礼嫁妆这个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差不多只有文化特征,比如美国男女结婚,新郎新娘会出一个清单,亲朋好友按清单赠送礼物,男的买钻戒,女的办派对,然后向神起誓,无论贫穷富有疾病健康,双方都 I do 就完事了。至于往后过着过着不想过了,那就离呗,人生体验而已。反而号称文明古国的印度,因为种姓制度枷锁,女性出嫁前,要疯狂准备嫁妆。印度社会中,女性普遍选择嫁给高种姓,改变自身社会地位,也就是传说中的高嫁低娶,因此嫁妆成了交换条件。但现实中,经常发生嫁妆谋杀案,有兴趣可以自己查查。问题显而易见,追求幸福并没有错,反而类似种姓这种制度,和它带来的天然歧视,才是婚嫁悲剧的源头。
那么有人说了,中国就没有种姓制度,也没有西方那种政治正确,我们从不歧视同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也没好到哪去,地域歧视由来已久,过去歧视凤凰男和奋斗逼,现在又加了一组普信男和普信女。这不马上又要过年了,回家碰上亲戚,免不了被人怼脸三连问,在哪上班、月薪多少、啥前结婚?你以为他是关心你前程,其实他在衡量怎么对待你。
反过头来看男女对立,再到仇男仇女,是不是觉得很滑稽,明明本质是仇视他人,仇贫仇贱仇恨弱势群体。在仇视的过程中,打着拳谋取私利,还不忘加一句,我是为广大女性争取福利。
前段时间,斯科塞斯的《花月杀手》上映,故事发生在印第安人保留地,那里有丰富地石油资源,白人为了侵占这些资源,假意跟女性原住民成婚,然后通过系统性谋杀,合法获得土地和财产继承权。一二十年内,原住民男性几乎死绝,女性则纷纷为白人诞下孩子。而等待她们的命运,也将是病榻和死亡。这些草菅人命的白人,他们在长达数年的作案过程中,内心都坚定地认为,印第安人就是劣等民族,他们不过是暂时保管我的财富罢了。
我看完电影第一反应,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车有房,父母双亡”。
运筹帷幄的白人,忍着与“劣等人”相伴的恶心,将他们敲骨吸髓;在我们这,从容不迫的“女权斗士”,冒着嫁给“劣等人”的风险,恨不得把他们扒皮抽筋。白人持续作案的方式,是集体缄默,而我们索取彩礼的方式,却是放大声量。可心照不宣地放大声量,又何尝不是一种集体缄默。我们用一种集体缄默的方式,对底层男性进行系统性剥削,我们,都是良心犯。
5.代际冲突:无形的父权
采访片段中,主持人询问他父母,这男的红着眼眶说,他母亲还想让他争取一下,把这个婚结了。怎么说呢,也别怪年轻人婚恋观念扭曲,在他母亲这代人眼中,结婚就是一场买卖,就像买东西一样,先买了再说。
从他湿润的眼眶看得出,他肯定也知道,人不能如此无情无义的过下去,于是选择给自己一个间隔年(Gap year)。三十岁辞职,当个背包客,走南闯北旅行一年,体验不同生活,增长人生见识。最重要的是,这一路上能够思考,自己想要啥样的人生。对于普通人来讲,还思考个屁啊,每天不是忙于生计,就是忙于计生。为了安抚各方情绪,朋友圈还得写个个性签名,再不成功父母就老了,好像我们一成功,父母就能返老还童似的。
可见间隔年这东西,对于广大中国人来说,算是奢侈品。说到这,我觉得他并不是旅行,而是在逃离。逃离工作,逃离婚姻,逃离他妈,逃离传统文化和病态社会的束缚。或许他在逃离的路上,能够感受片刻宁静,思考自己要的东西。可是片刻宁静,并不能改变什么。
老话讲,父愁子妻,子愁父亡。父母为儿子准备彩礼房产,在近些年也成了老传统。对这类父母而言,只有帮儿子完成婚事,甚至不惜举债支付彩礼,这才算完成任务。听听这词,啥是任务,任务是一种人生意义,也是保全面子的刚需。
我们这片土地,至今还无法接受独立人格和自由恋爱。始终执拗的认为,结婚他是两个家庭的事,而不是独立个体的事。短视频也成天宣扬,结婚不是嫁娶而是并家,听起来不知道哪里不对,就觉得他们家还没解放。还有人说,你看这男的多恶心,口口声声心疼妈妈,但他旅游也没见带他妈去啊。这话真是离了大普,合着不给彩礼和不带妈旅游,这俩是同一个罪过,这些钱只能花给这俩事,花给自己就有罪。
我倒是有点佩服这小伙,他的逃离和媒体曝光,恰恰放大了他的反叛。那么他在反叛什么呢?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也是年轻人普遍压抑的原因。
第一是教育中的个性打压。在这个社会中,大家都得循规蹈矩地活着,哪怕穿衣风格太突出,也会被老师定义成“极个别、极少数和某些人”。我们从小就听各种指责,比如“就你不一样、你看看人家孩子”。 如果你执意选择做自己,不理会这些疯言疯语,那八成会被当成神经病。拿我自己来说,长大成人很多年了,现在打电话,我妈还是那三句忠告,吃饱,穿暖和,好好给人家上班。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跟父母交流最多说的话就是“我——知道了”。
第二是社会规训。前段时间流感爆发,有一个场景记忆犹新,很多小孩在急诊,打着吊瓶写作业。家长一边玩手机,一边伺候打针。这个场景太魔幻了,完美定义了什么叫“做题家”。中国人的出厂设置,就是当一辈子做题家。小时候在起跑线上抢跑,两岁英语900句,三岁唐诗300首;成人后结婚要趁早,生娃也要趁早,总之起个大早别赶晚集;上年纪接着带孙子,吃二茬苦受二茬罪。一辈辈告诉孩子,这题我都做得明明白白,你照做就行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老有所依,这些东西根深蒂固,至于买车买房卖身还债,那都是革命路上的必要考验。结果呢,20年做题,30年还债,其余30年,跳着广场舞入土,也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第三是组织主导权,翻译过来就是官瘾大。无论东西方社会,现代文明都有一个共识,官员是人民公仆。当然共识是共识,至于怎么做就另当别论。在我们的传统里,官是人上人,所谓人外有人,官上还有官。在做题家的一生中,耍官威是一门必修课。学校有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学生会,职场有伸着舌头往上爬的小领导 ,家庭有管天管地管空气的掌柜的。总之在任何地方,都要分个大小王出来,实际上都是小丑。
反推回去看彩礼,就是在争夺大小王,要了彩礼就有话语权,在家庭中才能拿捏对方,这也是很多女性站在父母一边的原因。由此可见,父权并不是生孩子跟谁姓,而是那些看似正当的统治意识。父权的构成是主子和奴才,也就是强迫和被迫的关系。所以,当女性举起父权大棒时,往往给人一种错觉,误以为那是女权觉醒。实际上呢?女性也可以代表父权,比如告诉女儿“男主外女主内”,告诉儿子自古娶妻就要彩礼。反抗父权这条路,真是道途且长,所以当我们挣脱父权的时候,也别忘了挣脱无形的父权。
6.观念困境:遮羞当下透支未来
说了这么多,总算把彩礼这事聊明白了。我们对前面的内容做个回顾:第一部分,聊到彩礼的前世今生,本质还是男女比例失衡,底层男性成了弱势群体。请注意,底层并不只有男性,只是女性更容易向上选择。第二部分,通过天价彩礼,总结出三对男女矛盾,揭开保障体系的疮疤。第三部分,婚姻制度从剥削到瓦解,讲述落后的婚嫁观念,遇上激进的消费主义,最终让人失去组建家庭的能力和动力。第四部分,全社会对彩礼保持缄默,系统性剥削底层男性。第五部分,父权在女性身上也很常见,我们需要挣脱无形的父权。
既然婚恋这么难,年轻人要怎么找对象呢?经常听人说,找对象要找三观一致的,可最后都沮丧地发现,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人。婚恋在他们嘴里,直接变成了迷信玄学。志趣相投容易,三观符合确实难。因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三观一致的人,哪怕三观趋同,都是很难的事情。
常说的三观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好像是中文世界独有的分法。先不说这么归类对不对,这三个概念根本就没有恒定标准,一个人在不同阶段,身处不同位置,阅读不同书籍,都会影响他的观念。
拿人生观来说,它是哲学用语,也叫做人生哲学,分为学术和民间两种。我们只说民间的人生观,一般指生命的意义。生命意义,多么大的话题,20岁觉得实现梦想生命才有意义,30岁认为成家立业生命才有意义……你会发现中国人的生命意义也是一道题,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早就有标准答案了。我想说别去讨论什么人生观了,生命的意义其实毫无意义,更好的体验生命过程,就是人能赋予它的全部意义。世界观比较有意思,它能窥探一个人和民族的整体特性,比如什么三星堆越挖越糊涂,真的是这样吗?比如坚信连花清瘟能治流感,真的是这样吗?不是没观过世界,就没有世界观,而是不愿意观世界,所以才没有世界观。最后聊聊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就是藏在内心的准绳,是面临一项抉择的依据。可喜可贺的是,在这个人均加钱哥的社会里,人的价值观就是一根皮筋,能收能缩可长可短。
说到这,还觉得能找到三观一致的人吗,恐怕找个弄明白三观是啥的都不容易。你看,还得要彩礼吧!
我们要有108块遮羞布,才能把日子过下去,彩礼聘礼只是其中之一,还有离娘费、改口费,下车费、份子钱……无一不是遮羞当下透支未来。老罗有句话说,如果被人包养,就别谈独立人格, 关于彩礼这个事,如果只是逐利,就别提三观一致。
最后我们来聊聊爱情吧,给这个世界喷洒一些人味。在一段恋爱关系中,让男性幸福,并不是女生的义务,让女性愉悦,也不是男生的责任。人天生就有被爱被喜欢的需求,当我们被爱被需要,就已经获得了珍贵的情感。我们用这份情感做纽带,最终组建家庭,本质上也是男女合作,经营一个小共同体,去抵御风险,去创造价值。当然也别忘了,恋人夫妻并没有完美的,会做出让人讨厌的事,怎么处理就是后话了,人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如果恋爱婚姻变成零和博弈,说明情感纽带已经断裂,当小共同体失去最珍贵的东西,我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走下去。
至于女权还是男权,我不是很想谈,因为人权堪忧的情况下,谈出的结果只能是男女对立。说了好几遍零和博弈,再讲一个衍生内容,在幽默范畴内,零和博弈被引申为“快乐守恒定律”,意思是说,有人快乐,必定有人失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做,这就是最朴素的价值观。最朴素的价值观,就是对的,是道德的,也是让人幸福的。如果你正处在婚恋期,祝福你找到所爱,如果你感觉到内耗,请别忘了向外求索。
「完」2023.12.24
給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