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外的老師們 | 形形式式的老師
說起老師這個話題,總讓我感恩自己是多麼的幸運,遇上的大多是稱職敬業的老師,頂多有些大學教授無心教學,但也錯不在他。(大概啦)
我的化學老師曾對我說,教師就像酵素一樣,每一年都把學生轉化成畢業生推出學校,但自己依然留在原地,接受新一批的學生。也的確,我和大部份老師的關系也只止於幾年的師生緣份,但總有異數。
第一個「異數」是我高中的英文老師W,同時也是學校的辯論隊老師。若要說她對我生命有什麼影響,那就是如果沒有遇上她,我大概沒有動力去學好英文,現在就不會是還能溝通,有勇氣去英文面試,去外國交流的程度。雖說要真的算是什麼成果,也是我畢業後的事了。
學好英文的契機是什麼呢?就只是我在某次演講練習,因為沒有好好練習講稿,在班上大出洋相而已。從此開始了兩年半我們私下抽休息時間,練習口說的日常。從一開始學習每個字母拼音的發音,到後來剪報紙讀新聞。中途在W的鼓勵下參加了三屆的朗誦比賽,當然是沒得到什麼好名次,但在背詩,理解並練習演繹背後意思的過程中獲得的得著,是對我而言更珍貴的。這些練習都的成果到最後也潛而默化的展現在我日常對答中吧?
我清楚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不對等的,學生只有那麼一個教師,但教師在春風化雨的生涯中,會和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相遇。因此我很榮幸在那幾年剛好能見證她人生的重要時刻。也會在心裡默默覺得,這些時刻能讓我們這屆變得比其他屆的學生,更特別一點點吧。
忘記是怎麼的契機,讓我在畢業後被邀請到W家中拜年,了解了很多W在老師以外的面向,這些交流是在學時間絕不可能達成的。也是從那時開始,若我能抽空回學校探訪老師們,總是會嘗試邀請W一起吃飯,她也是我惟一一個到近年還會私下交流的中學老師。後來我們也有說起當時的練習,聽說還被當成案例說給師弟妹聽,雖然還是不覺得這算什麼好例子,但還是很感動。
另一個「異數」是我的大學教授Y,他直接影響了我的就業選擇,從中學的化學系轉變成現在的電腦科學系,他也是我在四年大學生涯中,遇到最熱心教學的教授。
一開始會選擇化學系的原因,大概就只是因為中學課程也沒其他選擇,大學也本就不假思索一直走下去。誰知上了教授Y的Introduction of Computing ,才開始反思自己到底是隨波逐流還是真的了解自己的志向。思考過後覺得自己對寫程式的興趣和成就感比較大,才填了電腦科學系作為第一志願。從而改變了接下來走上的路,和遇見的人。
也忘記了是什麼因由,反正我成為了當時其中一個比較被關切的對象,老是被人叫全名(拜托大家都是叫反英文名的好嗎XDD,也被邀請在暑假上本應為高一階的師長姐而設的……嗯,算是課外興趣班的東西。課程內容老實說不是全部跟得上,但也算打了很不錯的基礎。
後來升上電腦科學系,少不免必修科會遇上他任教的課程。他也總是很熱心去教授課程內容,很在意學生能不能吸收,能不能學而致用,所以他很喜歡定一些有挑戰性的題目當功課。雖然因此或會被其他學生視為難搞的教授,但當我用心學習最近取得不俗的成績後,成就感也是特別大的。除了必修的課程外,我也總是為補貼生活費申請當大一課程的助教,閒時和他聊學術或是非學術的校園小事,雖然有時立場不盡傳同,但也從中得著很多難以用紙筆傳達的智慧,也因為他得到不少自己未曾設想過的機會。
因著這樣的緣份,即使在我大學畢業後,偶然我們還是會相約出來吃飯,私下交流,雖然立場有時不盡相同,但我相信對雙方來說也是互相理解的機會,最少對我來說有很多得著。有一件算是比較自豪的事,大概就是我對某課程親身體驗所總結的意見和建議,聽說後來真的有幫助到提升課程內容吧。
我一直認為一位老師付出自己的時間熱心教學、關心學生其實並不是必然的。因此我才會發自內心地感謝,明知道相處時間有限,還是願意付出真心和學生相處的老師。(特別是我去當私人補習禍害他人之後XD)而能認識願意在脫離師生關系後,依然樂意保持亦師亦友關系的這兩位老師,可說是我的福氣,只能以好好生活作為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