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axJames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摺紙動物園》:那些被抹去的實

MaxJames
·
·
劉宇昆很擅長在未來科幻感中揉雜獨特的東方色彩,探討的主題意象也很多元,讀得相當過癮,無怪那麼多人喜歡。

這本《摺紙動物園》是劉宇昆的科幻小說集,收錄他 15 個中短篇作品。劉宇昆的「履歷」很顯赫,曾獲星雲獎、雨果獎。看維基他還曾當過工程師與律師,真的奇才。會知道這本書是 Line 書群裡有人大力推薦。碰巧前些日子在三餘看到,便立刻入手。

劉宇昆很擅長在未來科幻感中揉雜獨特的東方色彩,探討的主題意象也很多元,讀得相當過癮,無怪那麼多人喜歡。以下聊些小心得。

【東方元素】

劉宇昆 8 歲時隨家人從中國移民到美國。大概是因為這層背景,他的作品中常帶著濃厚的「東方感」。

像我很愛的〈狩獵順利〉就將道術和妖怪(狐妖)等中國元素與西方的蒸氣龐克揉和,相當有味道。順帶一提,這故事有被改編到〈愛x死x機器人〉。閱讀時才發現,相當驚喜。

她一襲白絲飄逸衣裳,衣袖翩然,繫著一條銀色寬腰帶,面白如雪,髮色如炭,長及腰。

另外像〈訟師與孫悟空〉中與田皓里在腦中對話的大聖爺;〈所有滋味〉裡羅根口中的奇想關羽故事;〈測字〉中提到的中文解字術,都讓我充滿親切感,畢竟很難在其他西方作品中看到這些元素。

那就值得了,孫悟空說。他向田皓里行禮,不是像皇帝磕頭的方式,是對大英雄躬身致敬。

另外像〈物哀〉中濃稠的日本群體主義也運用得很巧。很喜歡其中利用圍棋的比喻,讓大翔最後的犧牲充滿唯美。

單一顆棋子不是英雄,但所有棋子在一起就成了英雄。

或許出於作者的經驗,書中處處可見東方移民落地後的矛盾糾結。比如〈情緒控制器〉中,警方對潔西敏的命就案帶著明顯偏見,認為她是中國妓女,會死一定是跟華人黑幫有牽扯。在〈所有滋味〉更是將中國移民與當地居民衝突直接搬上檯面。

書的同名短篇〈摺紙動物園〉則巧妙地以摺紙為引,帶出東方移民母親的困境,將那種異地無依與被子女疏離的無力描寫地絲絲入扣。最後的遺信,看得我只能別過頭不讓眼淚落下。

兒子,我知道你不喜歡你的中國眼睛,那是我的眼睛。我知道你不喜歡你的中國髮色,那是我的頭髮。但你能了解你的存在給我帶來多大的快樂嗎?
〈摺紙動物園〉以摺紙魔幻寄情,相當精巧(Carolina Garcia Tavizon on Unsplash)

【人?非人?】

科幻作品常會探討人類與機器的界線等議題,此書也不例外。但劉宇昆的手法仍有其精巧處。很喜歡〈狩獵順利〉中,狐妖小嫣藉由機械改造,再次變身成狐狸的段落。衰落古老法術藉由現代科技再生的設定讓我相當觸動。

古老的法術回來了,但變得不同了 — 不再是毛皮和血肉之軀,而是金屬和火。

這樣肉體改造的情節在許多篇章都有出現。其中描寫最詳細的要屬〈情緒控制器〉。故事中的潔西敏就是因為使用「視網膜植入器」這樣的眼球偷拍技術,才引來殺機;而警探露思則透過肉體改造,讓她能在工作中對抗比她更高壯的敵人。

他檢查她腿裡的氣動活塞、他肩膀和手臂裡的複合替代肌腱、手臂裡的蓄電瓶和人工肌肉,強化手指骨。

不過,其中最引我思索的是「情緒控制器」這玩意。它是一組嵌在脊隨上方的晶片電路系統,能調整多巴胺、腎上腺素等體內化學成分來控制情緒。在故事中,執法人員都被強制要求配備,確保他們能排除偏見與不理性,做出冷靜的判斷。

控制器能讓人控制基本情緒:恐懼、噁心、喜悅、興奮、愛。

但擁有這些情緒,不正是身而為人的基本元素嗎?少了這些,人還是「人」嗎?書中的這段描述讓我毛骨悚然:

她在警隊的時候,很堅持遵守控制器的規定,一次不開超過兩小時。使用時間過長會有生理和心理危險。一些同事也抱怨控制器讓他們像機器人一樣麻木不仁,看到美女不會興奮,要追車了不會緊張、面對虐待行為不會生氣。

不過要說生命形式的轉變,走最遠的大概還是要屬〈波〉。一開始先改造成永生的肉體;之後再轉成剛鈦身軀,石墨烯大腦的無堅不摧機器人;最後竟變成意念波,一種如光的存在。獵奇感十足,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像力。

你是人類嗎?
停頓長達十億分之一秒,以他們移動的速度來看彷彿是永遠那麼久。 

我們很久沒那樣想過自己了。

美姬接收到一震意念波、影像、感受從各個方向推進她體內,非常震撼。
改造人與人的距離有多遠呢?(引用自WIKI)

【紀錄與真相】

書中另一個值得深思的主旋律是紀錄與真相的再探。

劉宇昆相當精巧地揉雜小說的虛與歷史的實,即便是科「幻」故事,卻相當落「地」。書中多次直面各種被消失的歷史傷痕,重探那些被囚禁、掩蓋的過去。

如〈訟師與孫悟空〉就提到滿清政府為掩蓋屠殺真相,將《揚州十日談》列為禁書,讓傷痕無法出聲;而〈跨海隧道〉則談述政府強迫罪犯進行危險挖掘,許多人因此成為工程亡魂。這樣的秘密不會被紀錄,自然也就無人知曉。雖是架空歷史,但在真實世界中似乎也找到許多對照。

他用台語說,我的母語,我嚇了一跳。他是從家鄉來的普通罪犯,不是東北的中國共產黨人?!

當我們回看過去時,總得仰賴「紀錄」。從這角度來說,我們所認知的歷史「真相」其實相當過去的各種紀錄。因此只要掌握紀錄,就等於掌握歷史。想來就發麻。

很喜歡書的最後一篇〈終結歷史的人〉。故事中,科學家桐野明美發現了一種可以回看過去的技術。你可以回到任何過去的時刻,但只有一次機會,看完就無人可再次窺探。

這樣的測量可以讓我們推估主光子的狀態。但和任何纏結光子的測量一樣,只能測一次,然後資訊就永遠消失。

看似再科幻不過的故事,卻包裹著日本帝國軍對中國戰俘進行人體實驗的黑歷史。回到過去的人們訴說看到的慘況,但這些「見證」卻永遠只屬於他們,他人無從確認真偽。每次的回眸,都是對證據的破壞。

故事中巧妙運用紀錄片的手法,多面並陳出多種觀點。有人覺得這就只是引人注意的玩意兒;有人覺得二戰本身就殘忍,能做的只有遺忘;有人覺得日本已經道歉,這種回顧只是再造傷痕(既視感很強啊)。當然,還是有許多在意歷史真相的人。很喜歡書中這段話:

魏博士的核心想法是,沒有真正的記憶,就沒有真正的和解。沒有真實記憶,各國的人就無法同理、記得和體會受難者的痛苦。

我想,唯有直面過去,不抹除、不掩蓋,人們才可能解開心結,繼續走下去吧。

紀錄就等於真實嗎?(Wesley Tingey on Unsplash)

【後記:虛幻的實】

這本小說讓我深深反思許多東西,只能說虛構作品的後座力真的很強。

對我來說,奇科幻作品最引人入勝的不在於未來新穎感,而是那些離我們很近,即將觸碰到的危機感。如〈完美配對〉中提里(類似強化版 Siri)能藉由監控、紀錄,精準提示人們該如何行動。但這樣被完美安排的人生,還有自由心智的餘地嗎?

而這樣被網路、演算法包圍的生活,還有更大的危機。書中的關於森鏈系統(類似強化版谷歌)的這個段落,讓我看得心有戚戚焉:

沒有人會相信你們。我們不會讓任何人聽到你們說的話、你們寫的東西。在網路上,如果森鏈搜尋不到,就不存在。

其實現在離這狀態已經不遠。像你現在讀的這篇文章,如果 google 「摺紙動物園」時無法出現在搜尋結果第一頁,對許多人來說就等同於不存在了一樣。

這似乎就回扣到上頭提的:掌握紀錄等於掌握歷史。寫這篇文時,彼岸的中國正發起「白紙革命」。用輕薄的白,對慣習刪帖封帳的中共提出最沉重的抗議。對於運動的結局我很悲觀(但願我是錯的)。我們恐怕正在見證比《1984》 更可怕的老大哥。

只能微薄地祈望極權的帷幕有降下的一天,讓那些被覆蓋的真實,還有被看見的可能。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文章: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觀↓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