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仁:華夏先民心目中的人是一种怎樣的動物?
這是漢字“人”的演變過程。“人”的意思是人類、人民或者人們。甲骨文的“人”字是一個象形字,像一個側面站立的人。這個人向前伸出一只手,膝蓋和腰略微彎曲。為什麽中國人的祖先要選擇這樣一個符號來表示人這種動物?讓我們放眼世界,把目光投向歷史深處,來看看其他的古老文字如何表示人。
古埃及聖書字的“人”也是一個象形字,像一個側面而坐的男人。他的屁股坐在左腿上,右腿屈膝踩地,右手向前伸出,似乎正在做手勢,或者發號施令。許多類似的聖書字都極其生動精美,好像一幅幅圖畫。
瑪雅文的“人”也是一個象形字,像一個年輕男人的頭像的左側面。許多瑪雅象形字都包括一幅人或者動物的頭像,這種字就叫做“頭體字”。瑪雅人的祖先可能認為,頭是動物身體中最重要的部分。
古埃及聖書體和瑪雅文的“人”字都很漂亮,很有藝術性。然而,它們寫起來無疑會很難,普通人難以學會。只有經過特殊訓練的貴族、文士和僧侶階層才能掌握,因而必然嚴重限制文化的記錄和傳播。跟這兩個字相比,甲骨文的“人”字只用了區區兩筆來描繪一個人的整體外形。盡管它也是象形字,但卻高度符號化。
有人認為,甲骨文的“人”字像一個側面站立、正用雙手勞動的人。也有人認為,甲骨文的“人”字是一個屈膝彎腰行禮的人的側面,他的雙手打拱,舉在胸前。我們不知道哪一種解釋最接近這個字的本意,也許兩種解釋都說得通。
漢字逐漸由甲骨文演變為楷書。“人”字從側面站立演變成了直立行走。事實上,楷書的“人”字比甲骨文的“人”字更像人的外形,也更容易理解和書寫。
“人”可以變成偏旁“亻”,給它加上一個“二”字,就合成了“仁”字。“二”的意思是兩個,或者第二個。“仁”的意思則是愛、仁愛或者人性。“仁”的讀音跟“人”完全一樣。造字的先民認為,一個人身邊有第二個人,他就應該把他當人看,就像他把自己當人看一樣。同樣是人,就應當以仁愛相待。
後來,隱藏在“仁”字之後的觀念成了儒家學說的核心概念之一,孔子就曾經說過:“仁者愛人。”千萬不要小看這個觀念。在人類歷史上,華夏先民曾經把周圍的異族看做蠻夷戎狄,白人種族主義者曾經把黑人看做進化未完成的猩猩,歐洲人曾經把印第安人和太平洋島民看做野人,各大宗教都曾經把異教徒看做魔鬼,因此而造成的種種罪惡罄竹難書。似乎只要不把另一個人或另一個族群當人看,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驅趕、販賣、毆打、屠殺,乃至種族滅絕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