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走/大澳:展現香港人排隊的熱情和天賦
「如果不是為了他,我一個人看到這條人龍就立即回去了!佢阿媽話放假出門走走,別老是呆在家裡。去啲咁山旮旯的地方,公司Sale有客在東涌,我都推掉不來。如果不是他⋯⋯」一位看起來三十中旬的爸爸,拖着三、四歲大的拿着沙灘剷的兒子,從昂坪360扶手電梯一直抱怨到11號旅遊巴站頭前。
同行的生孩子後修不了身的媽媽,拖着提水桶的女兒,起初沒甚回應。半小時後隊伍移動到有蓋巴士站內,眼見快要上車了,媽媽好像被說服了,甩開女兒的手,告訴兩位興高采烈的小朋友:「你哋自己去啦,我們回家了!」
小朋友顯然沒聽懂,笑着向兩個大人揮手:「拜拜、拜拜!」
四人來自兩組家庭,另一半顯然各自放假,獨自帶娃郊遊。相同的組合在假日大澳十分普遍,十年前如是,十年後亦如是。
十年一訪
香港具規模的郊區觀光村落,繼長洲以後,大澳算是最具規模。2000年以前,大澳觀光化尚未成型,大抵處於摸索階段,大約有一些在地茶記,一些餐館和海產店。手工藝未進駐,觀海導賞團零零星星。
攝影班的おもsir在當年早上入大澳,拍照後在茶餐廳沖曬,現場玩手上色。因為每星期都去,老闆娘特別留位給他:「照片在大澳文物館(文化工作室)展出,因為太抽象,後來下架了!」
大澳文化工作室十年前去過,今次重遊不見開門,那個聒噪得很,一天到晚不斷講說話的館主,不知現況如何。想一想這麼就10年了,有點稀虛。如今推算,文化工作室是最早一批地方文化歷史研究的民間團體。
館主收集舊器物設展,採訪街坊寫作出書,繪畫棚屋3D圖,重構大澳漁村文化。 能堅持到現在,大概會成為being HK、明周等相繼追訪的對象吧!
10年前第一次加入出版社,復活節買了一台Canon S100,3000元,供款一年。大澳是試機第一站。舊Blogger上面尚有大量相片,找尋harddisk,只剩零星幾張。well,從照片的質量能看出器材的驚人變化。
排隊黨天堂
雖說大澳以港版威尼斯自居,帶有水鄉美名。然而走進去卻覺得似九份 — — 一步一推鎖,一步一勸買。
那時手工藝風潮剛剛吹起,許多年輕人周末回大澳擺攤,販售自家手工飾品。在攤檔前與遊人漫談,交流心得。
今次重遊,手藝人消失,成為排隊黨天堂 — — 所有人在大澳均顯現對排隊無比的熱情和耐性。
排一小時旅遊巴入東涌、排沙翁、排炭火雞蛋仔、排炭燒魚春⋯⋯
我相當討厭排隊,因而挑了一家「自坐」食堂,想說進去找個位置坐再買點吃的,三點了甚麼都沒吃。結果還是要排隊。
這才發現食堂內相當多「排黨團體」,一個組織四個人,一人等沙翁、一人排雞蛋仔、一人搜羅街上小吃,最後一個在食堂內佔據位置看包。
耗費四個人力幾個小時等候這些坊間不罕見的小吃真的值得嗎?不去看看風景嗎?不,反向思考,正因為人多,排隊才有效率,每攤等候一小時,一個人要花四小時。四個人分頭行事,只需一小時。
嘛,不過好多香港人目的也只是一夥人吃吃喝喝,此地文化如何、地景如何、感覺如何,是其次吧?
水鄉的人魚傳說
大澳的位置恰恰處在南中國出海口,鄰近明清兩代軍事重要屯門。世世代代蛋家人在此逐水而居。蜑家始祖盧亭與大澳關係密切,傳說盧亭是魚人族,入水捕魚為食,能在水中三四日不死。又能在船上、陸上生活。
作為討海人傳說的祖先,盧亭還挺具象。放眼世界凡有討海人處,均流傳着類近傳說。搞不好魚人真實存在過。
近年香港人為建立民族性和民族歷史,擺脫漢文化中心史觀,盧亭被認為是香港人其中一個起源。
猜想並非全然荒謬。棚屋建築群集中在香港沿海地區,大澳有、沙頭角也有。然而在廣東一帶鮮見,至少我沒見過。反而在東南亞很像見,吳哥窟附近的房屋,即使陸地民居也酷似棚屋的結構形式。
甚至有語言學者認為,廣東話尾音,呢啦等等接近越南語言,更甚於中原官話。
明清兩代屯門是軍事重地,葡萄牙人一度在屯門海峽與明軍作戰。並且在大澳建立補給點。為何沒有在這裡進一步發展,則不得而知。可能與泉州有一段距離,又或受長年海禁影響。
港英政府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積極發展大嶼山,大澳卻沒有納入發展方案之內。直到最近幾年,港珠澳大橋通車,大澳成為其中一個連接珠三角主幹道的出入口,好像又有點發展的意頭。
海堤畔蝦醬
每當香港的影視作品希望讓主人公有一點不同的背景,就會安排他們「來自離島」。可惜故事往往只拿離島做佈景,沒能夠勾勒離島生活氛圍。
大澳居民非常習慣遊客到訪,不像坪洲處處豎立「民居禁止攝影」的標語。禁止入內的警告還是有的,但他們自在地持續着他們的休假或日常。
重遊當日便有兩兄妹打桌球,佇足看了一會。妹妹突然抽臂猛擊,一顆球以甩魚餌的拋物線落入紅樹林,年紀不少仍然健壯的父親當着遊人面前呵斥:「都叫你細力啲對準,教你不聽以為我害你。」
不知是季節過去了,抑或不造了。十年前在海邊老遠便聞到蝦醬香,今年連海風也不帶鹹味。海產和蝦醬也變了炭燒海產乾⋯⋯其實沒甚麼味道。
壁畫、街頭書法倒是增添許多。可惜遊人太多,大家都擋在作品前方,想好好細讀閘上文字、壁上畫作,容易被誤會𥄫嘢。
忽然覺得賣小吃是明智之舉,村裡博物館欠奉、精品旅館欠奉、工藝體驗欠奉,要不排隊吃東西,時間難過。這是十年過去漁村自行探索的出路。
虎山日落
今趟行程目標是虎山日落。那年去過後,沉迷攝影,日落景是一定要追。居然錯過了,很難理解。只不過好像也沒有很強的動力特地走這一趟。
虎頭山就在那家從來沒見過學生練習的少林分店旁邊上山,大約十分鐘左右,輕鬆好行。山路鋪好,起點有一隻中華白海膠豚像。絕對是官方知道港珠澳大橋、機場三跑等等等等的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生態影響有多大,才立此像紀念人們的豐功偉業。
景是好景,能看見飛機低空掠過,人工島海中浮沉。山道沿嶺興築,一則是廣闊墓地,環山抱海,好風水。
另一端,文物酒店碼頭日落還是美美的,好像沒變的只有這裡喔,和記憶一樣。垂釣的人,搭訕垂釣的人,打卡的人,幫女人打卡的男人女人⋯⋯嘛,碼頭大概只能做這些事情吧,感慨十年如一日也太過濫情了。
回去的路則曲折許多。十年前印象很深,坐船直達屯門。那時住元朗,十分方便,抵埗時買好船票,準時上船,不用逼巴士。
今次沒船了!船公司的更亭沒有職員,公告上船八達通,誰知道另一位職員不知何時派好了籌,愛理不理:「無船啦!唔好等。」也就只好再做一次排隊黨了!
歡迎訂閱[原地遊patreon]閱讀更多內容
點擊訂閱:https://www.patreon.com/posts/65241465
==============================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
突破點對點的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
🇫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eetnwalk/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eet.walk/
🅿atreon|https://www.patreon.com/meetnalk
🌐|https://meetnwalk.wordpress.com/
Others|https://linktr.ee/houses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