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312《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01:朝廷不只要照顧親戚,還得顧及有功者
──────────原文──────────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
──────────翻譯──────────
太史公說:古時人臣的功績有五等,依靠仁德安定國家社會的稱為「勳」;依靠出謀劃策的稱「勞」;借助武力的稱「功」;明確功勞等級的稱「伐」;憑藉資歷長短的稱「閱」。我朝的封爵誓詞上講:「即使黃河細小到像衣帶一樣(使河如帶),泰山平的像磨刀石(泰山若厲),你們的封國也會永遠安寧,還是會把對你們的恩澤延續給後代(爰及苗裔)。」朝廷最初不是不想穩固這些功臣們的根本(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但那些枝葉卻漸漸的衰微了(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
─────────解說與心得─────────
結束了上一卷〈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後,司馬遷接著紀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與上一卷不同的是,上一卷的主角是高祖劉邦的後代子孫,這一卷則是與劉家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們的祖先都曾經幫助高祖劉邦打過天下的人。換言之,上一卷是血緣上該照顧的人,這一卷則是能力上曾幫助建立漢朝,所以必須記住他們恩情的。
但為什麼上一卷是「諸侯王」年表,這一卷卻是「功臣侯者」年表呢?
因為當年高祖劉邦因應建國後部分異性諸侯王的叛變,曾立下「白馬之盟」,也就是「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誓言,但是終究還是得照顧一下這群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後代的情況下。所以,這群異性功臣也就只能被封為「侯爵」。
從這兩卷的安排來看,司馬遷在「表」的部分,除了按照時間順序之外,也會依照親疏來依序介紹。可見,司馬遷編寫這部《史記》時,有經過很多規畫與設計,而不是簡單地留下紀錄而已。
另外,司馬遷特別為我們記錄下漢朝封爵的誓詞,裡面清楚地告訴後人:漢朝政府會好好照顧這群功臣後代的。然而,司馬遷也觀察到了一個現象,那就是這群功臣的後代卻漸漸衰微了。為什麼漢朝明明說好會照顧這群功臣後代,但這群功臣後代卻日漸衰微呢?是因為這群功臣的後代也曾經想要謀反?抑或是他們的能力威脅到了中央?還是有其他原因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是這一小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