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認同和言論自由
很多人說香港是一個撕裂的社會,香港人的人員構成由多種成分組成,因此要迫使香港人完全認同中國人的身份有些強人所難,何況社會矛盾當下的今天。很多人會問相隔不遠的澳門也是被外邦統治過的,卻沒有這麼強烈的身份認同差異,為何?同樣,這個在台灣也屬於普遍現象,只認同台灣人不認同中國人,與同樣是島嶼的海南也沒有類似的認同矛盾,為何?這都是由很多客觀因素造成的。
這些差異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中國上下五千年,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子民,每個時代的身份認同都不一樣。唯一可以達成共識的也只有“華夏兒女和炎黃子孫”一說。如今的身份認同官方的概念主要是護照上面的國籍,至於內心的認同就看每個公民自身的選擇。往小了說,現在人口遷移變得如此方便快捷,祖籍跟自己出生地不同的人比比皆是。因此為了自己的說辭具有說服力,很多人在表達觀點的時候喜歡加上“土生土長”這個字眼。其實,應該尊重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就好比尊重彼此的信仰一樣。你可以認同自己是香港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亦或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都不影響我是否可以生存在這片土地上。那些說你要是不認同這個身份就應該滾蛋的說法,是很可笑。因為我喜歡這裡所以才在這裡生存,我有守護這裡的責任,僅僅靠著身份認同來排外,這有悖於中華民族包容接納的傳統。
言論自由是公民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地發表言論以及聽取他人陳述意見的基本權利,但要保證被議人員的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而這些意見的表達不受政府的審查和限制,也無需擔心受到政府的報復。所以針對政府的發聲會被最小限度的管控,除非是挑戰主權和社會穩定的言論,而對於其他公民的言論則相對苛刻。但即便如此,我們也應該盡最大包容去營造這種自由的環境,通俗地講就是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們要給與你說話的權利,這是共識。香港中文大學學生與教師對話的現場,給予大家非常不好的感受。畢竟雙方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大家本著需要解決在這動亂的社會環境下,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否能夠得到健康保障而提出意見和建議,這都出現了混亂而導致發言人無法正常表達意見,確實看到會很心痛。畢竟與人尊重是起碼的道德,而且並非政治表達的話題也會有如此干擾,只能說當下能夠找到一個和諧對話的平台已經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當然這是部分大陸學生和部分本地港生的政見衝突,由於政見的不一最終用身份認同來相互攻擊也成為了這個社會的常態。很多人會用這是人民內部矛盾,家務事來定義。而當一個外國人的發聲引起的軒然大波,甚至一度導致NBA停播又成為一個大笑話。中央政府喜歡用“這是中國的內政,外國勢力不要指手划腳”作為官方說辭來強烈譴責。這主要基於中國傳統有“清官難斷家務事”,“家醜不能外揚”,以及“這是我們的家務事,外人管不著”等一系列的思想作出的。民眾就很容易站隊劃線,然後封殺抵制就全來了,有點像多年前的抵制日貨,現在變成抵制觀看火箭比賽抵制觀看NBA。打著愛國的旗號跟人劃清界限確實有點文革的翻版。一個外國人能了解多少中國歷史,僅僅是一句話就遭到各種打壓,站在莫雷的立場上會覺得不可理喻。所以肖華才會以尊重個人的言論自由來回復,這是非常公允的。當然最終大陸只是封殺了火箭的轉播,其他球隊的比賽並未受到影響。但對於言論自由的理解差異也表現為中西方價值觀的不同。當然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跟身份認同無關,既然都不是同一個國家或者同一個民族的人士的言論又何必在意。就算是同一個國家也應該允許不一樣的聲音,畢竟1就是1,不是有人說是2,就改變了它是1的事實,又何必不讓人說2呢。記得之前看過一部電影《自衛的藝術》中說過一句話,你是黃帶,不會因為你把黃帶摘了你就不是,如果你要換,只能等你到了你成為黑帶之後就不是黃帶了。同樣,你是女生,不會因為別人說你是男生,你就變男生了。別人再怎麼說也改變不了你的性別,這是同一個道理。
身份認同是自己的事情,你只能要求自己認同,不能要求別人跟自己一樣去認同。言論自由亦如此,你有你自己的意見,別人也有,在一定規則下,相互尊重,這也是讓社會重新回歸理性和穩定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