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友谊
《追忆似水年华》里有一个情节,主人公参加了一个舞会,碰见了旧时朋友,顿觉尴尬不已,因为他觉得这些人就像是“关于自己的糟糕的画像”。经人介绍,他终于和那些旧友攀谈上了,但他却感到更加不安:这些人的声音还是记忆中的样子,但是样貌却早已无法辨识。他甚至怀疑是否是谁的一个恶作剧,把他的朋友们的声音放在这些苍老而陌生的身体里。
很少有作家会质疑友谊的价值,普鲁斯特算是一个。他对友谊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认为人与人在根本上的不可沟通。他认为,我们本性中最真实,同时也是不能向他人表达的部分只有通过艺术才能传达,而在友谊中,我们被迫展示给彼此的是肤浅的自我。
这当然是一种极端厌世的人才能有的观点,小说中的情节似乎可以作为佐证。但是,即便我们不认同普鲁斯特关于友谊中的自我的偏见,不认同他笔下的主人公在心底对旧友充满厌恶的品头论足,我们依然不忍心责怪他和他笔下的人物。
这或许和他的艺术观不无联系:我们之所以会心软,是因为我们在普鲁斯特营造的艺术中遇见了他真实的自我,并被后者的坦诚所触动。他对主人公消极的心理剖析得越细腻,所映射出来的真我就越立体。这种被真实打动的感受让我们不由得猜想:普鲁斯特虽然对现实中的友谊态度冷淡,但他并没有对友谊彻底绝望;通过在艺术中袒露真我中那些难以向另一个灵魂启齿的感受和欲望,普鲁斯特向他的艺术的潜在的参与者(包括我们)发出邀请,和他共同维持一种想象的友谊。
想象的友谊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自说自话,因为时间赋予了这种自我叙事以特殊的磁场。表面上普鲁斯特写的是过去的自己,而他想象中对话者却在未来;他每每往回忆里添加一点细节,他呈现在憧憬中的形象就更丰富一些。正是普鲁斯特对过去和未来等时间线的把控,使得他能从写作的世界中抽离出来,能站在不同的视角去端详和呈现自己心中最真实,也是最难以言说的角落。因此他和想象中的朋友的对话并不是单向度的自我催眠,而是非线性的自我构建。作为想象中的参与者,我们从跳跃的时间线中感受到了普鲁斯特想象的友谊的本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