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期马特夜话回放 千翊晨《留学生活点滴——学业与文化差异》

Robert
·
·
IPFS
2024/12/07

上周末的分享还是在google meeting,嘉宾是@千翊晨 她说:“留学生活中,上课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强烈差异。对于国人来说,读书这件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性应试,我从来没有想过,学业这件事,还有另外一种思考方式。”

图文由翊晨提供

要回忆起十年前最遥远的一个学期都注册了哪些课,分别是周几,几点几分上课,还真有点困难。我努力翻找着记忆抽屉最深处的东西,翻找了有一阵子才全都找齐。我一直觉得自己记忆力还挺好的,能记得清楚十年前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现在看来我的记忆力也不像我想象得那么好。

上课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买教材。在国内上学的时候,教材都是学校发给我们,或者从教务处租来的。现在到了这里,教科书有三种方式获取,一个是学校的bookstore,可以买书;一个是校外的书店,可以租书;一个是线上的网站,租书比线下店要便宜。

学校的bookstore有两层,一层是卖学校的各种周边,有T-shirt,马克杯,各种文具和文件袋,计算器,等等。二层基本上都是textbook。这里图书的排列方法很奇特,不是按照图书种类区分,像是小说、散文、儿童文学、工具书……而是按照作者的名字首字母排序的,我要找到一本textbook,要先找到这本书的作者,叫什么名字,然后按照首字母,去找他的名字。记得当时我去bookstore买教材,在那里转了一下午都没把自己需要的书找齐。就算是按照作者姓名去找,到底是按照first name,还是按照last name?反正,就很难找。靠自己根本找不到。好像最后还是书店里一个和蔼的美国阿姨帮我们找的。有些书能找到,有些书连她都找不到,也许bookstore也没有。所以我们就只能去租书的书店去找。

textbuck是校外的租书店,一个小店面,柜台里面是两个大胡子白人男子,虽然留着大胡子,但应该也很年轻。我在那里找到了几本书,但是没有租。不管租书还是买书,都太贵了。一本全新的textbook,居然200多刀,换算过来一本书就要一两千块钱,不管是网上还是书店都是一样的价格。亚马逊上我也去找过了,也是一样的价格。我从来就没有遇到过,上课要买教科书,一本书要花一两千的。本来以为租书能便宜,但租书也只是便宜一半,原价200多刀的书,可能租书也要100多刀,而且这个费用不是押金,是给了书店就不退还的。我觉得我不能接受。

后来我又找到了一个线上的租书网站,名字叫chegg。这个网站租书能更便宜点,最后我还是在这个网站上租了一本cost accounting的书。我在网站上付款,然后填个人信息,地址,他们把书邮寄给我。等一个学期结束以后,我再把书寄还给他们。是一个很好的经营模式。

过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其实上课根本用不着买教科书,基本上professor都会给我们准备课件,或者notes,因为这个价格不光我们不能接受,美国本土学生也不能接受,谁也不想花那么一大笔钱去买一本新的textbook。如果非想要教科书的话,买电子书是最好的选择。

开学以后,我每天早上都订6点40的闹钟。为什么要订这么早,因为我想早上起来去打网球,就像暑假的时候在国内一样,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和姥姥去打网球。来到美国,我想继续保持早上打网球的习惯。公寓旁边的小公园里就有一个网球场,还有一个打壁球的墙板,就算没人和我一起打,我也可以自己对着墙壁练习壁球。我想和在国内的时候一样,每天早上起来去打网球。

可惜的是,自从订了这个闹钟,我没有一次是6点40就爬起来的。没有一次,没有一天,一次都没有过。早上闹钟响了,我就按掉了。闹钟再响,我再按掉。闹钟再响,我再按掉。不知道响过多少次,我好不容易艰难地爬起来了,然后又倒在床上,又睡着了,就这样,我没有一次早上6点40出门去打网球的。这个执念维持了一段时间以后,终于被我放弃了。我意识到,来到美国之后,很多生活习惯是不能照搬国内的。我也没必要非要要求自己像国内的时候一样作息。明明是八点,九点甚至十点才上课,我六点就订闹钟起来这不是有病吗?

其实就算不订六点的闹钟,我上课也起不来。忘了有多少次,早上闹钟响了,我困得要死,完全不想起来,翻个身继续睡。我周一早上是八点的课,这节课我经常不去,也从来没有听过。等到下课,我就收拾东西离开。

这门课的教授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女老师,看年龄可能在40朝上。她挺和蔼的,即使我经常不去上课,忘了写作业,甚至忘了考试,她也没有指责我,训斥我,只是和蔼地告诉我,考试时间过了就不能再补考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刚刚来到美国的学生都像我一样,对上课和考试这么不当回事。也许就是因为我太不当回事了,后来才付出了代价。我连期末考试的时间都搞错了,这门课的期末考试在线上,考试不需要开摄像头,意味着其实可以偷偷地找参考。考试限时75分钟,最晚要在下次上课前完成。当时网站上显示的deadline时间是12:30AM,我以为是中午12点半之前提交,但其实中午12点半应该是12:30PM。12:30AM,指的是凌晨12点半。等到我凌晨12:40准备开始做考试题目的时候,才发现考试的通道关闭了。

这学期结束,我的GPA才1.8.在美国读书的第一个学期,我就被留校察看。按照学校规定,总GPA第一次低于2.5,会被留校查看。如果连续两次GPA都低于2.5,就会被强制停学。对于留学生来说,可能学生签证会被注销,遣返回国。当我看到留校察看的状态时,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有多严重。

从小受到应试教育习惯了,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在做监督,我从没学会为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负责。我花了很多力气才培养了对于自己的责任感。

每周二下午,我都要上一门羽毛球课。这门课是因为没选到网球课而做的替代。这门课在体育场馆里上,老师是一个白人老奶奶,一头银发,胖胖的。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羽毛球比赛规则理论,一部分是打球练习。开始学习那些理论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本放在中文里都耳熟能详的术语,在英语里都听不明白。发球、出界、扣球……这些平常的词汇,在英语里听着真陌生。

这门课上我认识了几个同学,有两个来自台湾的男生和女生,当时听到他们在用中文交流,我正好有听不懂老师说要做什么的地方,就问他们。然后我们简单交流了几句,女生说他们是台湾人。当时听到他们说中文我就松了一口气,虽然他们和我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同样能用中文交流,我就觉得安心了不少,如果有听不懂老师指示的地方,我就不用慌乱,可以问问他们了。

我还认识一个巴基斯坦的女生,瘦瘦小小,皮肤棕黑。我们互相自我介绍了一下,我说我来自中国,她说她来自巴基斯坦,可能是她的发音让我没听清楚,她以为我不知道这个国家,然后还特意强调了一下,“Yeah, Pakistan is next to China. We are neighbors!”练习赛的时候,我也和她组过队,但我不太会打,也不太知道规则,所以经常在该接球的时候停下了,该发球的时候也不知道发球。我和她各站一边,中间有一条分界线,只要落在我这边的就由我来接,落在她那边的由她来接。可是有的时候,她也会越过这条线,到我的框线里接球,所以有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这球该不该接。有好几次球落到我这边了,我以为她要接,结果她没接,我也没接,她就很无奈地对我说:“It's in your box!”我估计她很无语,因为我害得我们队频频丢分。我也很尴尬,我不太懂规则,可是她们也太灵活多变了,明明有的时候落在我这边了,她去接了,所以下一次球过来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我该不该接。

还有一次练习赛,我和两个美国女生组队。那两个白人女生看上去很冷淡,也没有和我打招呼,打球力度很凶狠,每次打过来的球我都接不住。一来二去的我就很着急,我觉得我总不能被她们压着打,所以我也猛力挥拍,试图也把球凶狠地打过去。就那么打了几下,我感觉肩膀开始疼,刚开始我没在意,还以为只是抻住了,活动几下就好了,但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我的胳膊抬不起来了。对面把球打过来,我刚抬手要挥拍,就感觉肩膀一阵剧痛。我捂着肩膀弯下腰,对面的同学和老师发现不对,问我怎么了,我说我伤到肩膀了。然后我就不能再打了,反正我也打不过那俩人,省得继续丢人现眼。

我在场边坐下,老师过来问我,需不需要去学校的health center,我摇头说不需要。老师说了些什么,好像是分析了一下我的伤。我问老师,是不是因为我挥动肩膀,用力过猛了?老师说,emmm yeah...it might be. 她用了might be,说明她心里觉得大概率不是这个原因,可能更多的还是因为我缺乏运动,加上没有做好热身,所以扭到了。

她又问了我一遍,需不需要去health center,我还是说不需要。她问我确定吗?我说确定。现在想想,其实我当时应该去health center看一看的,就因为当时没有做一些措施,我的伤拖了很久才好。刚扭伤的那半个月之内,我的右臂根本就不能抬,连给自己梳头都做不到。去学生餐厅吃饭,我右手连菜都夹不进盘子里,只能用左手夹。后来我的胳膊慢慢能抬起来了,但还是不能做用力提、拉这种动作,一做肩膀就隐隐作痛。

也许是我当时不想上课,想回家,想和朋友一起去逛超市,也许是因为我从小习惯性地被教育,说要学会坚强。可是受伤了为什么要忍着呢?明明就有事,为什么要说自己没事呢?

来美国的第一个学期,我只有一门专业课。教授是一个白人男老师,留着一头中长发,看上去很像X战警里面的professor X。他的名字我还记得,叫Samuel Bass.不知道为什么,上他的课我老走神,每次我强迫自己听进去,但没过一会儿就又走神了。Berliana的课就不会给我这种感觉,以前在国内,上她的课我都很专注地在听。

因为是专业课,所以我没像前面其他几门课那样划水。上课的第一天,我就准备了一个新的笔记本,准备了课本,准备了PPT,打算像以前在国内上课那样,看一遍PPT,整理一遍笔记,然后做他给的课堂作业题目,再自己看一遍原版的textbook。这本textbook可不是便宜的电子书,是我特意从书店租来的hardcover。

为了能更好地上这门课,我还特意提前预习了。我提前整理好了第一章的笔记,还写了日期,还有那天的天气。我还记得我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章的笔记,开头是这样的:Aug. 25th,Heat!!!(37°)因为那天真的很热。

整理笔记是一件很耗精力的事,要把英文的textbook都啃一遍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看着看着就走神了。都是一些晦涩的理论和概念,一些introduction,本来就很晦涩,但是因为对专业课的热忱支撑着我,我还是认认真真地把这一章的textbook全啃完了,然后认认真真地整理了笔记。现在我再看到自己当时整理的那些笔记,看上两行就有种头疼恶心的感觉。我真的很讨厌一行行的文字和概念。

刚开始我还这样认真地准备专业课,到后来慢慢地,我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不只是因为学习的内容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我内心深处并没有多么热爱这门专业。当初选择这门专业,只是因为我是曾经那个老师的粉丝。为了表达我对她的喜爱,我毅然决定出国后选择她所教的专业。但是选择一个专业,应该是关乎自己未来道路发展的决定,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喜欢一个老师就做出的决定。

有时候我在图书馆里啃教材、整理笔记,学不进去的时候,经常会抬起头,望着图书馆的天花板,茫然地思考。

我现在这么认真、刻苦地对待这门专业课,又啃教材又整理笔记,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在国内的时候,我对待专业课很认真,因为那个时候有明确的目的。我喜欢教课的老师,她的眼睛很漂亮,她的英语口音很好听,我喜欢她,所以我想好好地学习,在她的课上做一个good student,这样她就会注意我,就会对我印象深刻。那时候我做这些事情,都是有明确目的的。可是现在呢?

现在教这门课的老师不是她,我还做这些干什么呢?如果说继续在专业课上努力,是为了向她致敬,to honor her,这个理由似乎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不足以支撑着我一直一直地认真下去。

如果不是为了她,是为了自己呢?既然都已经选择了这个专业,那我是不是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一下了?也许认真学习专业课,是为了能给自己获得更高的成绩,是为了以后在就业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这条路的前景怎么样呢?学了这个专业,我以后可以收入不菲,成为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但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当时的我,坐在图书馆里,就在想着这些事情出神,想到继续认真下去,可能获得的“未来”和“成功”,内心毫无波澜。这些未来和成功的可能性,没有带给我任何力量,让我继续在这门专业课上持续地认真下去。

细想下来,我根本没想过,选择了这个专业对我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会有什么影响,根本没考虑过,我是不是真的热爱这门学科。我感觉自己像是轰了一脚油门,汽车窜了出去,窜得很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速度越来越慢,因为没有第二脚油门给它了。虽然现在它还在向前行驶,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这一脚油门带来的动能消耗殆尽的时候,它总会停下来的。

当时的我,还在为着一脚陈旧的油门而继续向前走着。我能感觉到,自己面对这门课的动力越来越弱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想老师,希望能给自己带来新的动力。但我能感受到,那种十二分努力的状态正在分崩离析。我对待上课的事情越来越怠惰,越来越漫不经心,直到彻底躺平,迎来一个糟糕的结果。

十年后的今天,当我站在这里,回顾当时的那一切时,我才看清了,当时在美国的第一个学期,我之所以迎来一个糟糕的结果,除了无法对自己负责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自己面对未来和前途时的那种空虚和迷茫。

被应试教育逼着学习了那么多年,如今我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努力了。我的前途,我的未来,包括我自己,都是一片雾蒙蒙的,像游戏里那一大片尚未探索的黑云。我没有内在的驱动力,面对未来和梦想这种词语,我就像一个尚未进入青春期的孩童,从没有情窦初开过,不知道爱是何物,不知道热爱,情爱,这种情感能够爆发出怎样惊人的能量。

我没有这种能量。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Robert马特市活动大使 马特夜话 周末晚八点 自由二台 电子报 https://robertli365.substack.com YT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Mynightchat
  • Author
  • More

特朗普就職演說全文翻譯

全文记录 台灣民眾黨第四屆中央委員選舉政見發表會

马特夜话95期回放 欧文笑长 2025 幣圈投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