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写出成长轨迹 · 第三天

七日书#5:记三位老师

枯北
·
·
IPFS
·
我去见他的时候,他的桌子上摆着一本岳南的《南渡北归》,第三卷《伤别离》。

第三天
寫寫在你的成長歷程中,有一席之地的人。
比方說,這個人有參與塑造到你人生的一部分,會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想起來的,講講你們之間的故事。

在离开香港之前,我约见了三位对我影响非常深刻的老师,借这个机会,我翻找到了当时记下的潦草笔记,所幸信息量足够让一些记忆渐渐恢复,抓紧记下。

第一位:H老师

H老师是一个典型的I人(MBTI里面表示内向人格),说话声音不大,眼神经常闪躲,但她承担了许多E人(外向)要承担的工作和责任,除了学术工作之外还承担了许多研究生招生与教师招聘之类的服务职能。

所有老师里面。从她身上我知道了,但凡想要做出一点成绩,总要激发自己的另一面,I人要能做E事,E人也要能做I事。

我就要回内地工作了。在这个“润学”已经成为显学的今天,同学们纷纷志存高远想要在海外工作,至少没有返回内地的打算,我可能显得稍有些异类。我也并没有很兴奋,就只是单纯像换个生活环境,尽管新的地方举目无亲,总好过一直深陷现在的节奏里无法脱身。我也没有在某个城市长期定居的打算,回去也好,出去也罢,下一站去哪都无所谓。

H老师看出了我的这种平淡无所谓的心态,她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一直觉得小环境很重要,能改善你自己周边的小环境就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大环境已经这么糟糕了,改变大环境也不是我们的能力和责任,创造一个健康的小环境,对自己和别人都是好事。”

没错啊,这句话唤醒了十几年前我在高中的时候,读到的熊培云的一句话: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第二位:C老师

C老师是地地道道的美食家,无论是做饭技术,还是找美食餐厅的品味,皆是上乘。有次她邀请我们去她家聚会,我被命令帮忙把象拔蚌过热水烫熟,这方面我毫无经验,她尝了一口说:过水时间太长了。

她请我吃过烤肉、潮州菜、涮肉....这些是我在香港吃过的最好吃、饱腹感最强的几顿饭。临走之前,我主动请她吃了顿烤鸭,以回馈这些年来的照顾。

她曾经是勤奋工作的典型,工作起来很拼命,经常通宵达旦地干活。也经常作息颠倒,不知道什么时候在睡觉。她的一篇论文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

我以为她是天赋异禀,熬夜也是一种天赋,我就熬不动。但吃烤鸭的席间,她催促我赶快把一篇之前做过的论文修改完,尽快发表,而我非常懈怠,我总觉得做的不够好,如果让我回到五年前,我根本不会选择这个研究题目。

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回应我:“其实有两种类型的研究“活计”,一种是聪明活,做出来讲给别人听一下子就能吸引人;另一种是功夫活,是不厌其烦改出来的成果。”

“不可能每一个研究题目都能做成聪明活,真正考验学者水平的是功夫活。”

第三位:K老师

K老师是一位更资深更年长的长辈,因为疫情,虽然我们都在香港,我们好多年没有见过了。

他的父辈,是1949年之后迁来香港的,躲过了各种政治运动,而命运似乎又在重演,他也在前几年也离开了香港去海外任教。

我去见他的时候,他的桌子上摆着一本岳南的《南渡北归》,第三卷《伤别离》。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枯北不合格的造论文手艺人。 跑步爱好者。 涉猎人文与社会科学各种文字的翻书匠,也算是研究者。 写作计划:生活杂感,读书笔记,影评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想象的礼物

要给世界留下些东西:个人纸质材料的收藏

印着Audrey Hepburn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