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所有為工作煩惱的你《如果問我為什麼要工作》
當別人問起你的工作性質時,你是怎麼回答的呢?
倘若又更進一步詢問到薪資時,你又是怎麼回應的呢?
看著別人的職涯順遂也有餘裕的收入時,你對現有的工作又作何感想呢?
除了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之外,絕大多數的人都需要為了求溫飽而工作,打從求學時期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可說是在為「賺錢」這件事做準備,考取好成績、進入好學校、加入優質企業、賺取高薪報酬、晉升要職.............,這一連串的過程看似都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殊不知這一路有多麼艱辛?於是大家便開始嚮往從事自己「喜歡」或「有興趣」的工作,但又遇到另一個問題即是收入有辦法支撐基本生活嗎?當無法支應日常開銷的時候,還會感到快樂嗎?
作者金景熹也曾經是一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僅在工作上勤奮努力,還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去進修英文想提升語文能力,但薪資卻依舊令人不甚滿意,時常在要不要離職之間猶豫擺盪,當旁人問起自己的工作時,總是優先關心收入而並非你是否喜歡這份工作,久而久之對工作也產生了倦怠而無所適從。
作者為了關照自己的健康而開始加強鍛鍊身體,不僅加入了健身房會員還不夠,還報名了私人教練課程,卻發現原來想要繼續運動,就必須賺更多的錢,而想要賺錢,就必須要工作,於是做了更多工作的自己而導致身心更加疲累,結果就是越來越不想去運動,而形成了惡性循環,看到這裡是否感到很有共鳴呢?回想起以往在職場的時光,表面上每個月固定進帳的薪水似乎令人很安心,但工作帶來的壓力與焦慮卻讓人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也對自我的價值產生了懷疑,於是跟作者一樣個性積極的人便會開始想要加強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但卻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除了學習所需花費的金錢之外,也需要足夠的體力與意志力,但平日的工作已讓身心負荷超載,自然那些工作以外的鴻圖大志也不了了之。
書中提到有孩子的女性同事總是在工作之餘還忙得團團轉,利用午休時間去買菜、下班趕緊衝去幼兒園接孩子等,當需要加班的時候還要到處打電話請求親朋好友協助接小孩放學,若是需要準時下班而無法完成加班工作也難以得到同事的諒解,這一切看在作者眼裡忍不住感嘆:「想要兼顧工作和照顧孩子,難道就一定要處處得罪人嗎?」
喜愛閱讀與寫作的作者,後來出版了書籍,也成為了講者與書店經營者,脫離了辦公室生活的她難道就很輕鬆愜意嗎?很殘忍的現實是如我們所想的,寫作與販售書籍確實難以維持生計,也因此作者需要靠其他接案工作來增加收入,但接案又遇到了其他的問題,好比沒有稿酬的邀約、三天內急件等,這些事情讓作者的心情被搞得烏煙瘴氣,即便寫作是自己有興趣的事,但作者認為也應該要被尊重,於是從此不接兩週內的急件,若是第一次聯繫就沒有表明稿酬的邀約也會立即拒絕。
「寫作既不能帶來富裕的收入,也無法作為單純的興趣,更不能只考量寫作本身的樂趣。」
作者這一段話想要表達當我們天真地以為喜歡寫作就只需要負責寫作這件事就好,其實是大錯特錯!即使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也並非所有過程都會讓人感到心情愉悅,就好比說當以寫作為工作之後,可能會有截稿日期、編輯改稿,若是自己經營自媒體還要懂得自我行銷或與其他作者建立關係、經營人脈等等,然而這所有與寫作相關聯的事物已被視為必要,更不用說還會收到許多酸民的私訊惡意攻擊,這都與我們當初心中的美好想像大相徑庭。
作者說寫作過程中最開心的時刻只有四次:
收到出版邀約信
書籍出版
版稅入帳
下筆如神
作者說寫作過程多半是痛苦的,壓力佔了98%,安心感佔了2%,看起來應該要放棄寫作才對,但莫名地又認為這2%的安心感很重要,因為能讓自己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存在,雖然個人的經驗不見得能幫助到每一個人,但為了繼續感受這股安定感,還是決定繼續寫作,另一方面則繼續為書店的銷售業績煩惱著。
這本書其實就像是作者的心情剖析,而非一位上班族靠寫作賺大錢的實例,頂多只能說靠著多種斜槓收入而達到平均薪資水準的程度,看似風光的頭銜背後,也有許多矛盾與掙扎,但我認為作者最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在於對萬事萬物都抱有好奇心,也不排斥學習許多新事物,當我們在學習領域上沒有自我設限,那我們可以選擇的工作及賺錢的機會也會比別人多,所以當我們羨慕他人的同時,也可以反思自己是否缺少了多方嘗試的勇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