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一百部電影之後
這一年裡面,我發現自己過去評分的標準與我是否喜歡該部電影好像有很高度的相關,這並不是我所期待的方向,比起因為喜歡而給予電影高度評價,我更希望我能撇除對於電影的喜好,給予相對較客觀〔註一〕的分數。
所以我開始嘗試建立一套評分標準,方便我對電影評分時能快速得到分數,希望能以建立評分系統的方式修正電影應該(從我手上)得到的分數。
評分/評分機制
目前的評分系統以Letterboxd的五星制為基礎,從0星、半星☆…一直到5星★★★★★為止共11種星等。
首先因為在去年以前,我對紀錄看過的電影這件事情沒有太大的熱衷,所以沒有全面紀錄所有看過的電影,但還好去年開始看過的電影都有留下記錄。
所以大概年中左右,我在現有的資料庫中,每一個星等裡面挑選出一部電影作為該星等的標準電影(舉例來說,5星的標準電影是《抓狂演訓班》,4.5星的標準電影是《雲端情人》,以此類推)。
並且鑒於評分系統仍在建立當中,還不是很穩定,也曾更換部分標準電影,或是將過去評過的電影重新評分,也許是還他一個公道,也許是請他乖乖下去,總之經常有分數調整的狀況。
後來到10月、11月左右標準電影就不太更動了,目前這樣的評分系統應該已經能算是穩健的運行中。
原本也有構思要對劇本、攝影、剪輯等等面向分別評分再計算最後的總分,但因為我看電影時不一定想要特別開啟分析模式〔註二〕,又累又不方便專注於電影內容。畢竟我是想要建立一個能讓我快速評分的標準,所以最後還是放棄了這樣的評分方式。
星數分布
以今年所看的電影來說,星等統計起來已經開始接近常態分布了,且分布曲線很明顯向高分一側偏移的現象。
我認為會有這樣的現象其實滿好理解的,因為一看就很雷的片我不會特別去看,所以(預期中)分數偏低的電影就不會出現在統計資料中。且在看過的電影中,通常只要劇情不崩到一定程度,我都會給到至少2.5星以上。於是這兩個方面就導致曲線左側低分區的資料缺失,以及評分明顯偏高的結果。
預計之後如果再累積更多電影,前面看過的勢必有下調的需要,但這麼大的工程可能就不一定做得完了…
星愛比
整理資料的時候我也針對星等與喜愛與否之間的關係來嘗試分析,希望能了解建立評分系統之後是否能達到前面所提「給予電影相對較客觀的分數。」的目標。所謂星愛比〔註三〕就是同星等中我所喜愛電影的比例,用來評估上述目標的指標。
從圖1就可以看出來,這件事在數據上似乎沒有明顯被解決,很明顯星等越高,其實♡也是越多的,甚至4.5及5顆星全部都按下了♡。
評分機制檢討
結論來說,我的目標「給予電影相對較客觀的分數。」未能達到,算是有點可惜,但這也不是什麼必須得到的目標,只不過是我自己的嘗試罷了。至少我覺得在瘋狂看片的一年當中我學到了很多事情,看了很多好電影,有這些就足夠了。現在,我覺得將喜好與評分高低與否分開並非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不可,原先我認為要成為一個影評〔註四〕,就應該要有這樣的能力,但現在想來,其實我只要建立起自己的標準、自己的審美,就會逐漸遇到我所認同的導演、敘事風格、劇本內容等等,屆時的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影評了。
一些統計數據
♪總數
截至寫稿為止,今年一共看了99部片。
♪電影地區分佈
地區分佈也滿有趣的,我原本以為今年看了一堆日影韓影,結果最後統計出來還是美影最多(25部),歐影其次(21部)。以比例(圖2)來看其實還算是平均分布。
♪觀看管道分佈
以觀看管道分類的話,我分成串流、院線、影展。首映、重映、特映都包含在院線裡面,也就是說只要非影展也非串流,全部都算在院線裡面。
如圖3所示,串流與院線數量不相上下。
♪電影導演分佈
以導演來說,今年最多的就是在雄影看的法斯賓達特輯(5部),再來是庵野秀明跟洪常秀(4部)。因為雄影的介紹入了法斯賓達的坑,有機會會再寫法斯賓達給我的影響。
結語
今年是真的很用心在看電影與寫影評,很明顯可以感受到電影在我心中從原先的某個模樣逐漸被打碎再重組,打碎再重組,逐漸擴張,包容性似乎變得更好了不只一點。對於劇情片,我不再只專注於劇本,而是更關注導演如何主宰一部片的走向,還有剪輯如何影響一部片的情緒堆疊;對於紀錄片,我想感謝《迷霧中的孩子》與《神人之家》這兩部片,是它們讓我知道紀錄片不是只有我想像中的樣子。
期待來年還能看到很多好片!
〔註一〕畢竟不可能百分之百客觀,我只能以我的標準去評分。
〔註二〕所謂分析模式也只是特別專心於辨認整部片如何被製作處理,我也不是什麼很厲害的影評。
〔註三〕定義:星愛比=(x星且愛)/(x星總數),x=0,0.5,...,5
〔註四〕影評並不包含任何拍影片講心得的人呦。
標準電影
★★★★★The big hit(2020)♡
★★★★☆Her(2013)♡
★★★★미나리(2020)♡
★★★☆墮落天使(1995)
★★★Belfast(2021)♡
★★☆Ouija: Origin of Evil(2016)
★★月老(2021)
★☆Uncharted (2022)
★Knowing(2009)
☆The Midnight Sky(2020)
0ゲド戦記(2006)
本年度看過的電影列表
P.S.根據記帳,今年一共花了11254元在出門看電影上面。
P.S.S.《時代革命》《少年》《理大圍城》因為個人情感上過不去,在整理時決定拒絕評分,所以 雖總數有統計此三部電影,並未將此三部電影列入評分的統計中。
P.S.S.S.目前的標準電影及本年度看的電影列於下方。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