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影推荐|三月四月,春天忙碌
整个三月和四月,有点忙有点充实。
两本做得很喜欢的书下厂上市,占满了工作时间,连摸鱼都要忙里偷闲。休息时不当编辑当作者,看书、写稿,在deadline前奋力挣扎。周末一定要留一天出门,去玄武湖常规散步,环江心洲徒步,陪爸妈在中山风景区慢慢走。对了,清明还飞去了一趟Y老师家,顺便拐到香港玩了两天——还是在山里徒步、在书店看书,最开心的是和老友在南丫岛相见。
……所以上个月没有更新书影推荐!
每个月的推荐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自我梳理,回头看看这个月做了什么,试图证明一切没有白白流过。三月四月,赏了樱花,读了小说,喝了威士忌,饮了诗歌,爬上了九层高塔,翻了翻摄影作品,和朋友在ktv大唱了一场,为每一次思想的冲撞握紧了拳头。
也许春天不适合太忙,会让人觉得辜负了窗外好春光,有点忙有点充实?那刚刚好。
将右掌举于胸前,捏一个象头神的手印。
将近五百页,没想到真好读。前半部一些幽暗伶俐的笔调莫名联想到黄丽群,把机锋化入语言内部化为“说书韵致”,无技巧的写实技巧。眼瞎心明的故事确实不少见,溽热黏腻的马来西亚气息也确实为它增色许多。我仿佛银霞一般对纸上世界的声响气息更加敏锐,耳边回荡着淡米尔语、南乳包的香气、怀抱婴儿的女孩的低笑声。
后半段几场惨死、一出强暴,银霞拉祖细辉三人行的不断回望,格格不入青春小说式的顾有光,总有些落了俗套的感觉,但因为写得太好,我竟原谅了大半。
再看后记,作者本人早给这本书做了定位——“以一幅充满市井气俚俗味的长卷描绘马华社会这几十年的风雨悲欢和人士流变”,做到了,不是吗。非常羡慕与钦佩黎紫书的觉悟与雄心,“我若不写,以后也不会有别人能写”,冲这句话,我还能再多看她几本。
又称“一个男同的青春自白”【x】微信读书的笔记上随时有人吐槽戳穿文字背后的真实想法,有点好笑。
果然大多出道作都是写自己,“或许我天生羸弱,所有的喜悦都掺和着不详的预感”,二十四岁的三岛早早写下了自己生命的底色。这本的语言和《春雪》比起来还很稚嫩,但是三岛独特的气质已尽显无疑,是“荒凉的丰饶,天真的无赖”。
看到有人拿《地下室手记》和这本比,从心理剖白的角度确实很像,都让观者灵魂颤抖,但是变态的程度……我选三岛hhh真是完全暴露出“心灵的耻部”啊……
最喜欢埃莱娜·费兰特、珍妮特·温特森,对自己的创作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还不吝分享出来。喜欢费兰特对写作的形容:“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需要,一阵激流,就像流动的水,加上学习的结果,对于技巧的掌握,这是一种能力,是对身体还有头脑训练的结果,有快乐,也有痛苦。”也非常赞同二位提出的,写作者的真诚(不是道德品质上的,而是直面自己、直面自己的文字)是非常重要的。温特森的“男人实在太占地方了”绝了哈哈哈。
此外,安·比蒂和洛丽·摩尔的幽默睿智也让人难忘。某几位大家(特别是尤瑟纳尔)倒是无感——虽然不会影响我去读她们,不过也跟提问者的水平有关……
上野老师的毒舌太有趣了,看完真的印象最深的是一泽帆布和路易威登、一本主义和一穴主义啊,笑。话题有些散,通勤时可以随时读随时放下,记下了好些想说“妙啊”的话:
“把买春说成卖春。”
“痴汉根本不痴,那是性犯罪。”
“他们是占有者、支配者,所以不会产生当事者性。”
“男人死得早,到头来女人都会恢复单身。”
“将女性当作性欲载体的目光如同重力,遍布了整个世界。”
“无论多么糟糕的男人,最后都有一个女人跟随他,世上真有这等好事吗?不就是依靠比自己弱小、比自己弱势的性别来确立自身吗?其实真正的寄生虫,应该是男性才对。”
遥女士好可爱!让我们一起学习吵架十法!1997年,艺人作者参与东京大学的上野千鹤子研究会,1999年,完成这部作品,2023年,我们依旧读得饶有趣味,想想真是可怕。
本身是日式随笔集很好读(比较浅),特别推荐给本科生研究生们,作者兼顾艺人工作与学术研究,不管是对学术的恐惧和内心吐槽,还是学习的热情与努力,更重要的是对上野老师的侧写,都绝对会让正在学习中的人们感同身受、边读边笑。
从一定意义上,遥女士本人还起到了连接壁垒森严的学术界与普罗大众的作用,就像她说的,用家庭主妇能听懂的话去介绍理论。
宫泽贤治的诗有种行走吟哦的节奏,就算掺杂着科学、宗教与哲思,也还是被森林吹来的一阵风顺得自然服帖。在他的诗里,生物和非生物在一起,银河、阿修罗和海胆一起食宇宙尘埃,或吐纳着盐和空气。岭雪绵延,松针洁净,云雀无数次跃起。
《薤露青》就是诗版的《银河铁道之夜》,太美了:向南十字星奔流的银河水,红色天蝎爬过薄云,死去的妹妹嗓音清亮……读完这本忽然对宫泽贤治重新燃起兴趣,决定系统读一读。
休息阅读,有一种翻杂志的快乐,被纷乱自由淹没,看到了很多种可能。记得《圈外编辑》里有提到过策划编辑这本书的过程,每每想到这是1992年的东京,还是会震惊。
这套注定是小众的,但真的太好了。两位大师耗费十几年的非虚构+漫画大作,每读完一本都让人惊叹佩服又心旌摇曳。
聚焦明治时代末期的文豪及一些政治人物,展现日俄战争后日本人探索出路的冲突与迷惘:森鸥外和舞姬的恋情,石川啄木的借钱人生,雨中举伞而过的樋口一叶,冷酷诱人殉情的平冢明子,如烈火般要消灭一切的管野须贺子,刺杀天皇的大逆事件……一切从夏目漱石的庭院开始,以夏目漱石的幻梦结束,彗星来的那一夜,如闪电泡影如梦亦如幻。
作者非常擅长把许多人的活动关联在同一时空下,那回望中千丝万缕勾连的历史瞬间被赋予了极大的戏剧性,擦肩而过的一个路人都可能是历史上浓重的一笔,但作者又只是那么轻轻一提,好像风吹过只是吹过,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总之对日本文学感兴趣、对日本近代重大转折时期(明治末期)感兴趣的朋友,都值得一看。
好美啊,让人想到上美厂以前的动画。虽然是传统的民间故事+传统的画法,但就是感觉被古老的美浸润着。
想到李小光《夏天的故事》,这类作品应该定位为给成年人的怀旧乡土文学,大体上我是不喜欢这个类型的,但是写得好画得好的还是会让人想要赞美,比如这本就是。让人想到鲁迅笔下的故乡,行船或是偷蚕豆,拔何首乌或是吃覆盆子。
蓝白插图没得说,好像蓝印花布一般翻页间飘来江南的风,文字还可以再好些,但好在没有这个类型惯有的沉沉暮气。
每个角色形象都好喜欢,红色暴躁炸毛兔和大大软软熊老师,可爱到昏迷!最后给了老师一个望着月亮叹气的镜头,非常别致有心思。
太美好了!!去看!!(失语)
真的很爱长新太的画风和配色。这本来回看了三遍,内在有种沉郁的力量。大人和小孩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
本人结论:儿女成行也比不过创作在身【x
扉页竟然保留了法文。这个猫的傲娇劲儿也太佐野洋子了!想起小王子和狐狸的驯服。如果以后我有了猫,也要对它说谢谢你收养了我hhh
戳中心巴的可爱,好喜欢这种认识自我的作品,我就是“那个那个”啊!用夏宇的诗说就是“奇怪形状的,橙色的,小小的,谜底就是它自己!”
第一个故事最绝!火车站声效,电话声效,烟雾与鬼魂,早已超越了现场配音,整个剧院里似乎都鬼影憧憧起来(毛毛老师的声音迅速让我原谅了他的“渣男”hhh。第二个故事最后的发疯很精彩,菲菲老师的变态笑!第三个故事缩得有点短,肯定比不上之前看的全本话剧,但听到赵哥唱三只瞎老鼠,满足了。
《春逝》之后再看九人,对他们的感受还是“虽然……但真好”。虽然很多台词可以有更好的舞台表现形式,虽然一些情感来得太快太急,虽然两位女士的表演稍逊一筹一度有点尴尬,但是。
《双枰记》和《蒋公的面子》很像很像,一件“小”事勾连起三位不同道路的民国知识分子,设定有着天然的戏剧冲突优势,但是朱虹璇的剧本借势起得更好,密度高,节奏好,用典和笑点齐在,后半段好于前半段。
在南京看这部剧更是多出另一层情怀,江宁的监狱,夫子庙的滚灯,相信日本人进不来的南京城,这一刻,旧时月照着今代人。想来,“为君风露立中宵”怕才是真正的“中国风”吧。
最后是我做的新书《大探险家》,豆瓣、各电商平台都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是本美好的书。感谢阿细携酸奶、小豹、猞猁给我的新书拍了照,嘻嘻,谢谢猫猫。
祝你也一切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