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線邊緣的 海泳5000 - 2019泳渡澎湖灣
我這輩子做過最大膽的事情就是「跳海」了!
真的是字面意義的「跳海」,然後再從海裡辨識陸地的方向,游回岸上。全程直線距離是 5000 公尺(五公里)。
陸地上的五公里,跑再慢,40分鐘內應能抵達終點,就算用走的,也該是50分鐘內走完。而在游泳池裡的五公里,不吃、不喝、不休息,最慢兩小時內也應能完成。
但進入海裡後就沒這麼簡單了!
除了要考慮海浪會打偏游行路徑,海水還會造成人體一定程度的脫水,加速體力的消耗,實際游泳的距離與體感鐵定是超過五公里的!
而這趟「泳渡澎湖灣」的海泳經歷也讓我跟生死線擦身而過⋯⋯
關於游泳這檔事
先來說說我學習游泳的歷程。
我是在國中體育課學會游泳的,雖說我的泳姿不到「狗爬式」這麼慘,但我所學的「自由式」或「蛙式」,都頂多只能讓自己不溺斃而已。
真要說我在游泳上的唯一優勢,就是我的身高 (152)在標準游泳池裡幾乎都踩不到池底,這讓我很習慣游泳時踩不到底部的狀態,所以我對開放式泳域是全然不會害怕的。
而「海」對我而言,也一直有種莫名的吸引力。
(延伸閱讀: 馬來西亞:一段被遺忘的人、事與時光)
所以當我知道有個海上的長泳活動「泳渡澎湖灣」時,我便給自己兩年的訓練時間,希望自己可以順利圓夢。
開始訓練的前半年,有 2/3 的天數我都泡在水裡,就算練跑或長途腳踏車訓練導致腿部肌肉緊繃也堅持下水游泳,全然沒在擔心腿抽筋的。就這樣從夏天的30度的水溫練到剩下十幾度的冬天。
秉持著全身上下什麼都沒有,只剩下 毅力 的我,堅定的相信砸下去的時間一定會換來成果的!
殊不知,「刻意練習的一萬小時規則」根本就不適合游泳!就算砸下大把時間去練,我的游泳狀態仍是沒啥改善!此時我不得不承認 游泳 是個 極度專業 的運動項目,僅管它很好入門,但若想要有所突破,光靠毅力、或砸時間狂練,是無法得到成效的!
於是,我決定 求助於專業。
其實,我的三鐵教練一直覺得我的泳姿 非常好笑!
例如我游「自由式」時,手掌入水的方式是像切西瓜一樣垂直劈入水裡(自己幻想這樣阻力比較小)。而我換氣時,會因怕吸不到空氣,而想方設法的抬頭呼吸。殊不知,頭一抬身體就會下沉。而越下沉,我就越頻繁的踢水想上浮、前進。這樣頻繁的踢水則會消耗更多的氧氣,導致我得把頭抬更高來吸更多空氣 ······
總之,我的游泳過程就是這麼悲劇性的惡性循環,也屢屢讓岸邊的救生員覺得我快溺水了 (所以我跟救生員們也都很熟)。
講這麼多,不如放上影片讓大家笑一下我以前是怎麼游泳的 ······
(警告標語:全程穿泳衣的影像可能會引起觀看後的不適,請小心點閱)
感謝我教練為了要讓其他人理解什麼是錯誤的游泳姿勢,很認真的用gopro多角度水下拍攝,還弄出質感這麼好的影片。
如果他沒有每次看、每次笑,我心裡的感謝會更真誠點。
從影片裡大約能看出我的下半身是完全沈在水裡的,腳打水打得很費勁,水花四濺但完全沒有速度!
雖說這泳姿很好笑,但要應付日常生活所需的游泳也是足夠的,畢竟我就是這樣完成了2次橫渡日月潭還有2場三鐵比賽的!
(延伸閱讀:台灣台東三鐵賽季馬拉松式盛宴)
但若想用這種泳姿在時間之內完成海泳五千公尺,根本是不可能的!
進擊的魚式游泳
由於我一直有低血糖、貧血的問題,在察覺到體力透支前就可能先昏倒。在路地上暈倒,頂多就是撲街或是摔車,只要沒被後方的車子追撞都算小事。但若是在水裡發生問題,就算是在游泳池裡,也可能是生命攸關的瞬間。
因此,我的三鐵教練建議我去學習以 省力 聞名的「魚式游泳」。
魚式,顧名思義就是跟魚一樣在水裡游泳。魚跟人最大的差別除了鰓之外,就是那雙美人魚用優美歌喉去換取的雙腿了!
是的,「魚式游泳」幾乎不怎麼需要使用腿!( 登愣?! )
魚式 主要靠身體重心的轉換(不同方向的側身)來完成換氣,前進。腿部的動作也只為了平衡而已。
這就來看一段學了四堂魚式游泳之後的泳姿
這影片跟文章開頭的泳姿相比,最明顯的就是看不到踢水的水花(因為腿部幾乎不需打水),除此之外,應能看出我的身體是很貼近水面的在游,而不像之前的影片,整個人沈到水裡去了。
(由於這段影片還在學習基本動作,所以會感覺到划手有頓點。常態游泳時就是順暢的)
由於 「魚式游泳」 幾乎不怎麼需要用到腳,這也變成了三鐵選手很愛的一種泳姿。因為選手可以把腿部的力量留給後續高速行進的腳踏車及跑步。
學完「魚式游泳」之後,我也終於可以一口氣游完25公尺,或是只換一次氣便游完標準池的50公尺。因為呼吸的間隔拉長,每次換氣的動靜也趨緩(不會再抬頭換氣),這樣就能讓身體在水裡保持一定的浮力,自然可以省力,並提升速度。
底下這張照片是我們訓練泳速的抓拍,每人的前後都咬著其他的隊友,只要有人慢下來就會被抓腳,或是直接被碾壓過去。來回兩個泳道硬生生被游出了中間超車的第三道,練習過程中被旁邊飛來的一腿給踢到都是剛好而已。
以前都跟不上大部隊速度的我,在學完「魚式游泳」後就能跟上了。
海訓
海水跟游泳池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於風浪還有暗流了。
所以海泳時必需學會如何運用海浪讓自己更省力的前進。因此要練習 撲浪 (不是plurk 噗浪,而是真的撲向海浪) 跟 鑽浪 (從浪底下鑽進去,比較不會受到浪的影響或是被浪打翻)。越接近岸邊時還要時時警惕 離岸流 會讓人沒法回到岸上。
而當通過離岸流後,等腳可以踩到沙底就要改用青蛙跳的方式上岸,這樣會更有效率。
如果上面這串敘述讓你誤以為我專業的話,請看底下我第一次海訓時的蠢樣XD 就知道這些都是「理論」啊!
我永遠抓不到浪的節奏,還會不斷的在海裡摔倒,甚至選擇用自己的臉砸入水面,最慘的是我的身高,隨便一個浪頭就能把我捲不見了(嘆氣) ······
2019泳渡澎湖灣 海泳5000 公尺
就這樣歷經上述訓練一年多後,「泳渡澎湖灣」的時間也到了。
之前的泳渡路線是這樣的,從一個岸邊游 直線 到另外一個岸邊。
但在我們這一年,所有的選手都先搭船到海中央,然後從船上跳入海中,再游回岸邊。
下海之前,我心想,
很簡單的,日月潭泳渡我都游兩次了,就 直直往前 就好,大不了跟著人群前進也沒問題。
我想像中的畫面是這樣的:
滿滿的人牆跟明顯的黃色定位粽子(這是三鐵賽事裡很常用來作為標的的物體,鮮明的顏色能讓選手在水裡進行遠距離的定位)
但等我真正要下海時,才知道 水道警示線(以免選手漂離太遠),還有 定位粽子 是給另外一組2000公尺的選手使用的。因為他們是在同一條水道線上往返,所以警示線比較好拉(馬英九參加的就是這一組)。
而我們5000公尺組 根本沒有 水道警示線,更沒明顯的粽子可以辨識方向。連開船的人員也說不清楚到底哪個方向才是正確的登陸點。這跟我原本設想的畫面全然不一樣呀!
但因我看到海就很興奮,沒等船上其他人討論出結果,引擎一停,我就不管不顧的往海裡跳。
跳下海之後熟練的放鬆身體,清晨六點的海水是很舒服的溫度,一點都不冷。原本打算身體上浮後就要火力全開的往前游。
但從後方傳來的聲音拉住了我的動作,例如身後渡船旁聚集了一些跳海後,就後悔、想搭船直接回頭的人們不斷拍打船身的聲音。還有隔壁船因沒留意到有人想返回,而直接啟動引擎,差點把人給捲進船底的聲音······
不過,這些聲音已經干擾不到我了,因為,我已經被前方的景象嚇傻了。
先上一張2018年的泳渡示意圖。
我們是被分配到第四批上船的選手,所以等我下海時,海面上已沒上圖這麼多人,當然也沒標示方向的那顆粽子(那顆粽子是2018年才有的)。
我只能看到跟照片最遠處一樣的景色,有一長排灰灰的,像是岸邊又像是建築的地方。但我放眼望過去,往各種方向游的人都有,若用時鐘來比喻就是從10點鐘到2點鐘方向都有人在前進著,我到底要跟誰走?
我怎麼會單純的認為自己有辦法在海裡 直線前進 呢?
茫茫大海哪來的「直線」?!
這時又聽到身邊的人喊著 “向著 太陽 的方向游,就會回到陸地了”
愚蠢 的我彷彿抓到定海神針似的努力朝著太陽方向游。每次換氣、抬頭定位時也會確認我的前方是有別的選手的。
直到······
游了50分鐘後,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
太陽 不是定點不動 的,它是會隨著時間偏移的呀!!
此時突然一個大浪打過來把我捲進去,我才查覺我已經出現 暈浪 的症狀,早餐應該在之前就已邊游、邊暈的狀況下吐光了(對不起,我知道這樣很噁心,但其實暈浪時,自己可能是沒法查覺的)。
當下我真的慌了,也開始擔心,如果我就這樣被浪捲走,應該不會有人發現吧 ······
就在我趴在浮標(大會要求的標準備配)上等浪過去,也等著恐慌感下降,從我旁邊經過的一團好心人停下來並塞給我一個小黃瓜!天呀~~不起眼的小黃瓜根本是海泳時的聖品!不僅解了海水的鹹,也解除了暈浪的反胃。
然後好心人們就帶著我乘風破浪的往遠離太陽(?!)的方向前進。
最後抵達岸上的時後,真的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得之不易的獎牌!
寫在最後
為了這趟生死線邊緣的海泳5公里,我花了很多時間跟錢作準備。但真正下海之後,才認知到自己單純到愚蠢的行徑。能活著回來真的是祖先有保佑。但我相信下次我可以更游刃有餘些!
最後忍不住說一下 澎湖真的好美!!
如果要下海游泳的話,請 不要擦防曬!而是改穿長袖的防曬(泳)衣,雖然不好看,但多花個幾百元就能愛護我們的海洋,不是挺好的嗎?就算現在有很多海洋友善的防曬品,但如果可以什麼都不擦,對海洋絕對是最友善的選項了!
最後也要再次提醒 游泳真的是種有風險的運動,就算是防護周延的萬人泳渡日月潭,也別輕忽水性不熟悉,或練習不足,以及不知如何應對突發抽筋的狀況,所帶來的風險!
我參加的這場泳渡澎湖灣就發生了憾事:
【新聞】1622名好手泳渡澎湖灣 78歲泳者意外溺斃
死者年齡乍看之下有點大,但祂確實是熟悉這片海域的長泳選手!推測祂可能是被浪捲到遠離航道的地方,僅管在選手後方有配置很多救生艇巡邏著,但仍是不幸的被疏漏掉,所以沒法在第一時間獲救······
真的千萬不要輕忽游泳這項運動背後的風險呀!!
【作者簡介】Hi,你好,我是【漫閱讀】。我在這閱讀書籍,也閱讀人生,並會分享斜槓寫作經驗及工具,歡迎到我的索引頁挖更多文章 👉 漫閱讀文章索引
也懇請直接 訂閱我 來支持我繼續創作,或透過 訂閱我的圍爐 來作為小額斗內。
原文連結漫閱讀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