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207《史記》卷七〈項羽本紀〉28:戳破國王新衣的總是小孩,不是大人!
──────────原文──────────
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往擊之。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涉往說淮陰侯。淮陰侯弗聽。是時,彭越復反,下梁地,絕楚糧。項王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曰:「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梁地,復從將軍。」乃東,行擊陳留、外黃。
外黃不下。數日,已降,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阬之。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往說項王曰:「彭越彊劫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項王然其言,乃赦外黃當阬者。東至睢陽,聞之皆爭下項王。
──────────翻譯──────────
在上一段內容中,項羽派埋伏射殺漢王劉邦的同時,另一方面項羽也聽說淮陰侯韓信已經攻克了河北,打敗了齊、趙兩國(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而且正準備向楚軍進攻,於是項羽趕緊派將軍「龍且」前去迎擊(且欲擊楚,乃使龍且往擊之)。
之後,當淮陰侯韓信與龍且交戰時,漢王底下的騎將「灌嬰」也趕來幫忙(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最終兩支部隊把楚軍打得大敗,甚至還擊殺了項羽的將軍龍且(大破楚軍,殺龍且)。
取得重大勝利後,韓信趁此機會自立為「齊王」(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聽到龍且戰敗的消息後,感到恐慌之下,派盱台人「武涉」前去遊說淮陰侯(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涉往說淮陰侯)。然而,淮陰侯並不聽從武涉的勸說(淮陰侯弗聽)。這時,之前不斷來騷擾楚軍的彭越又返回梁地,斷絕了楚軍的糧草運輸(是時,彭越復反,下梁地,絕楚糧)。項王對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人說:
「你們要謹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漢軍挑戰,千萬不要和他們交戰,只要別讓他們東進就行(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我在十五天之內一定會擊斃彭越,平定梁地,到時候再回來跟將軍們會合(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梁地,復從將軍)。」
於是項羽便帶兵向東進軍,前去攻打陳留、外黃等地(乃東,行擊陳留、外黃)。
外黃縣一開始還不歸順(外黃不下)。過了幾天後才終於投降,項王在氣憤之下,命令外黃縣內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前往城東,打算把他們全都活埋(數日,已降,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阬之)。外黃縣令的門客有個兒子才十三歲(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前去勸說項王,說道:
「彭越憑強力威脅外黃縣,外黃縣的人們都很害怕,所以才姑且投降,為的是等待大王(彭越彊劫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大王)。如今大王來了,又要全部活埋他們,百姓哪兒還會有歸附之心呢(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豈有歸心)?如果真的阬殺了我們,從這裡往東,梁地十多個城邑的百姓都會感到害怕,也就沒有人肯歸附您了(從此以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
項王認為他的話對,就赦免了準備活埋的那些人(項王然其言,乃赦外黃當阬者)。接著,項王東進睢陽縣,睢陽人聽到這個情況後都爭著歸附項王(東至睢陽,聞之皆爭下項王)。
─────────解說與心得─────────
在這兩段內容中,項羽所處的困境愈加明顯。
雖說遭狙擊的劉邦生死未卜,但他的軍隊仍在前方擋著項羽軍團的前進。此時,側邊又出現了一支看似頗為強大的韓信軍隊,還有那個始終像隻蒼蠅一樣揮之不去的「彭越」也不斷前來騷擾,這些都讓項羽感到惱火。
一如我們印象中充滿英雄氣概的項羽一樣,他選擇親自上陣,還帥氣的告訴眾人:給他十五天就可以消滅彭越。因此,帶著怒火上戰場的西楚霸王項羽,心中一定幻想著自己即將所向披靡、橫掃千軍,所到之處悉數平定,甚至輕鬆剿滅彭越軍隊吧!
然而,事實卻是各縣城人民面對項羽軍隊的前來,並不敢輕易歸降。因此,項羽只得面對他最不擅長的攻城戰。然而,由於攻城戰需耗費大量的兵力,而且曠日廢時,這讓原本以為自己親自上陣將使戰況如秋風掃落葉一樣的輕鬆擊潰各縣城的項羽更為惱火。所以,當攻下外黃縣後,項羽又一次地下令:「阬殺」十五歲以上的男子。之所以說是「又一次」,是因為之前項羽早已有多次屠城的紀錄。
然而,身處亂世,項羽與各地人民的共同敵人應該是「秦朝政府」才對。如今,秦朝已遭推翻,各地人民無所適從之際,項羽仍屢屢用屠城方式征戰,不僅樹敵於各地政權,也結怨於人民。但為何項羽身邊的人都不曾對他提過建言呢?是因為知道提了也沒有用?還是也認同項羽屠城的決定呢?
讀到這段故事時,腦中竟浮現了童話故事中「國王的新衣」的劇情。眾人之所以不敢點醒國王,是因為擔心自己真的愚笨到看不見國王的新衣?抑或是點醒國王後,反而遭到國王的報復?童話中,當大夥帶著疑慮不敢點醒國王時,最終是一個沒有想太多的小孩戳破了國王新衣的謊言。
同樣的,這次點醒項羽的,應該也一樣是個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項羽這般屠城會失民心的十三歲小孩。
可惜的是,這個小孩沒有留下任何名字,我們只知道他是外黃縣令的門客的兒子而已。然而,一個十三歲小孩都可以對項羽提出建言,或許也可間接證明項羽其實跟人民的距離不遠吧!
總之,在這個不知名的小孩的建議下,項羽最終選擇赦免了外黃縣民的死刑,這個決定也讓其餘各縣都選擇投降項羽。項羽的這次親自上陣,雖然最終沒有帥氣的斬殺彭越,但至少收復了不少縣城,對項羽而言,這個結果算是可以接受的。
只是,剛學會聽從建言,不再屠城,進而收買人心的項羽接下來會遇到哪些挑戰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