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鐵塔人【vaigoup1906】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兩岸四地跨域浮生錄】第9章:盛世「梟雄」(上)

鐵塔人【vaigoup1906】
·
·

澳門開埠400多年,盛世歷史數來有三回,第一個盛勢是16,17世紀,到鴉片戰爭爆發之前,澳門是中西方貿易往來的主要門戶,是舉世聞名的國際城市;另一個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澳門,百業興旺,人們生活安居樂業;最後一個是回歸後的15年,博彩業蓬勃,令澳門的國民生產總值曾一度攀登世界巔峰,經濟奇蹟一時無兩。在這三次盛世之年,除了經濟繁榮之外,但也同時滋生了黑社會勢力來。

澳門經濟顯赫的年代,先是1573至1644年的72年,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等貨品由這裡輸出,而葡、西、日本在澳門貿易下輸入中國的白銀達一億四千萬元,奠定了澳門的「絲銀之路」的地位,每日來往的商船頻繁,海上滿載各類貴重商品和白銀的船隻不計其數,從而引發一些笪家人不去捕魚轉行做海盜的誘因,加上明朝覆亡後的殘餘軍旅無處尋覓生計,繼而結集起來,在珠江水域一帶以搶刧商船為生,令當年廣東沿岸出現很多海盜,尤如今天活躍在亞丁灣附近的索馬里海盜一樣。

晚清時期的海盜問題,令清廷十分頭痛。(圖片來源:百夫長看圖)

小時候曾聽說在離島路環的九澳附近海灘有個張保仔洞,我哥的同學曾到過那裡探險,如果有留意晚清歷史的人都知道,張保仔是晚清時期在廣東沿海一帶橫行無忌的海盜,最盛的時期與第一女海盜鄭一嫂合作,擁有船隻超過500艘,聚眾達四、五萬之多,儼如一個軍團,甚至有自己的營盤和造船工廠,他們的活動範圍覆蓋到瓊州海峽。直至鴉片戰爭爆發,清廷採用綏靖政策,對海盜以利益安撫並授以官位,才令猖獗的海盜問題得到平息。

到了晚清時候,澳門已變成了鴉片的儲存和集散之地,每天都有大量的鴉片運抵澳門,而在英國經營東印度公司之下,就僱用了很多苦力,負責鴉片的搬運工作,澳門黑社會雛型也應運而生,在苦力群中的工頭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成立一個組織,起名叫「友聯」,絕大部分的苦力都會加入,並強迫每個人把工資的十分之一交給友聯作會費,那個不願意交錢的,很快就給踢走,很多人為了保住飯碗而不敢反抗,友聯成為一個控制並盤剝勞工的地下組織,這就是澳門黑社會最早的源頭。

根據史料記載,在1830年,澳門進口的鴉片近1900箱,澳葡當局還對每箱鴉片徵收16兩銀子的「關税」,使毒品走私合法化,加上零星收費,該年度澳葡政府共從鴉片中徵收了3萬多兩銀子的關税,而這年澳門關税總收入大約為銀子7萬兩,也就是説,來自鴉片的税收幾乎佔一半,葡人壟斷了這些貿易而成為最大的得益者,而黑社會活動更形猖獗。

其後不久,除了友聯之外,吸引了其他有勢力人士來分一杯羮,以另一種的形式組織黑幫,催生了近代黑幫的經營方式,這個組織叫「友樂館」,它不會強制成員交會費,但鼓勵或誘惑會員參與賭博,對賭敗後欠下巨債的人威迫他們從事搶劫、賣淫和販毒等不法活動,這是「友樂館」的主要收入來源,為了保障他們的資源不被侵佔,他們往往使用各種暴力手段來嚇走競爭對手,所以黑幫經常利用暴力來解決矛盾,在「友樂館」名下,經營著妓寨、煙館和賭場,黃、賭、毒無所不為。

其實「友樂館」的經營模式已接近了今天澳門黑社會的活動方式,只不過當年沒有法律明文界定什麽是黑社會,所以才讓「友樂館」公然經營黃、賭、毒,但「盜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的黑社會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會用盡各種方法在「合法」的情況下生存下來,而且勢力和「業務」範圍更勝當年的友樂館,取得的可觀收入連香港、台灣或日本的黑社會也自嘆不如。

(下回待續)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