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只有西方懂得用香水嗎?
中國人用香,或者說喜歡香味這件事,不論在個人裝扮或醫療藥用上都是十分明顯且歷史長久的。就以當下我能想到的,清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就有寫過一種奇特的香品——『冷香丸』。『冷香丸』的製作極為奇葩極端,需採集不同時節草本花類,配以純露(甚至是林黛玉的淚)才能製造出能這種在我看來極為『奇葩』的傳說藥丸。
在古詩詞裡,香味更是無處不在。唐宋以降,詩人作品裡總能找到香或者跟香品有關的敘述。士大夫階級的品味,跟當代中產階級或以上的人士所追求的生活品質並無太大差異,雖說物質使用的差異不大,但在思想層面上卻是不同的。
古人用香、玩香、品香除追求物質滿足,也從物質中尋求對現實的超脫,找到精神上的深度。廣義來說,現代人用香受西方影響,不論廣告詞還是一般人觀念裡,談論到香都是用以驅除體臭,或者僅僅是祭祀鬼神用途,是很直接的用香體驗。東方或者說古人用香,初期確實也著重在祭祀上,但隨著時代演變,香的運用逐漸發展成個人生活的必需品,最後發展成精神層面的探索。
打宋代起,用香階層便將香的品玩方法著重在『理』、『韻』、『味』這三點上。他們講究通過香以調節空間氣味場:味以鼻觀,以鼻息聞味道是嗅覺上的滿足;理則借香味與身體共振,以達到養身效用;韻則以香結合精神意志的修養。
當然,古人也通俗用香,比如女子在胭脂水粉裡的用香程度,絕不亞於現代摩登女子。宋代更是用香極至的朝代,不論男女,為香癡狂的程度是今人難以企及,甚至有專門治理香的部門來為達官貴人、平民百姓置辦香席,隨身插花、佩戴香丸等在宋代更是習以為常,普遍之事。
回到現代,當我們本普通人談香或者本文主旨的『花露水』時,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從可獲得的回答來看,對於香,我們的印象大都停留在祭祀用途。說到『花露水』可說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味濃』、『刺鼻』、『老派香水』,似乎帶著『偏見貶義』的形容。但花露水的故事,也曾如現今我們目睹的品牌香水般受人追捧,也曾是時代潮流的象徵。
更甚的是,絕大部分人一說到花露水都會認為是中國人仿造洋人的香水。這說法沒錯,但如果仔細從故紙堆中挖掘,花露水的故事或者說中國人與香品、香水的關係,還要追溯到漢代張騫從中東區域帶回來的許多新鮮玩意兒說起。
張騫出使西域,為漢帶回的許多東西當中,香料可說是相當重要且影響深遠的物品。說個在中國人社會裡常提到的兩種花香——素馨和茉莉便是那個時期逐步引進中國。
從中國古典文學經典中,不論詩經、楚辭,我們都可讀到許多有氣味的植物的敘述,用以比喻人的品格,其中談論最多有蘭草、艾草、藿香等草本植物,都是味道淡雅或者近乎無味的植物。直到素馨、茉莉、薔薇等來自西域的奇香引進中國,中國人的味覺更多元也更國際化。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我們所知的眾多香料香材,幾千年來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說起『花露』或者任何帶有氣味的花草『露水』,可能還要從大食國的玫瑰純露說起。人們幾千年來對玫瑰純露(以大馬士革玫瑰蒸餾淬煉而來)的追捧,未曾停止。當裝在阿拉伯玻璃甑裡的薔薇露傳到中國,王公顯貴無不為求這薔薇露不惜擲下重金,而這也是最早在中國土地上出現的『香水』。
因為有其價值,加上難以獲得,中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要得到薔薇露,你得一擲千金,再不然就是試圖用其他花卉香草模仿,對當時的有閒階級而言,只要能擁有裝在阿拉伯玻璃甑裡的薔薇露,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這讓我想起丁香、花椒等早期在中國古代的地位,阿拉伯人刻意控制香料市場,這些香料都要靠有限的進口才能獲得,物以稀為貴的前提下,這些如今我們看來特別廉價的香料,實則在漢唐以至宋,都是相當貴重的香材,更誇張的是,有些朝代甚至將這些香料當貨幣,帝皇用它支付薪水,將相為炫富會以擁有多少香料來做個財富大比拼,以顯尊榮富裕。
說回『花露水』。自阿拉伯人學會使用蒸餾法以來,大部分不能夠保存的,來自自然界的香氣,就這樣被他們以蒸餾法保存了迷人氣息,結合他們精明的通商腦袋,把穩香料貿易市場。
因為玫瑰露為人所熱愛,商機自然來。為了做出類似與薔薇露的『贗品』,中國人在這件事上沒少動過腦筋,可惜缺乏原材料,始終無法製作出原汁原味的薔薇露,倒是這場純露狂熱中,茉莉的芳香意外的普及到中國人的生活日常中,成為古代女性的隨身氣息。
如果說香水在中國古代不存在時,那只能說是因為你不懂得中國人的用香歷史。正如前面所言,阿拉伯商旅出現以來,認識、製作香水的想像、工藝和欣賞品鑑早就在中國土地上紮根。只因文化斷層,加上沒有太多人針對這一領域進行深入探索,以至於讓『香』這在中華民族裡有著極為深廣的學問,隱藏在詩詞中,掩埋在過往時光的淤泥裡。
若再有人跟你說,中國是到近代才懂得製香水,或任何與香味有關的化妝品時,請幫忙糾正,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玩香用香的大國。沉檀龍麝在中國士大夫階層,穩佔首席,讀書寫字撫琴,無所事事便來一爐香。玫瑰、茉莉、柑橘、丁香、桂皮等,不論在藥用、梳妝等領域,也非常廣泛,在宋代更發展至巔峰。
中國古人追求香和其境界,自詡香癡的黃庭堅有《用香十益》:『感格鬼神,清淨身心,能拂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裡偷閑,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近代劉良佑則有品香四德『淨心契道、品評審美、勵志翰文、調和身心』。
香之於中華民族,是一脈重要香火,可惜這等由氣味形成之抽象物,不論是誰都難以將味道具體描述。但也好在有《香乘》、《香譜》、《陳氏香譜》等零星的香學典籍為『香』這門學問的來龍去脈與使用方法留下記錄,再加上大量古代詩人的作品以證明古人用香之頻繁與精妙,否則再無人曉得,香在中華民族世界裡,一直以來是如入到骨髓中的重要事情。
都讀到這裡了,如果覺得不錯,希望能獲得你的欣賞和打賞。
參考資料:
孟暉《花露的中國情緣》
孟暉《畫堂香事》
揚之水《香認識》
劉良佑《香學會典》
林天蔚《宋代香藥貿易史》
John O’Connell《香料共和國》
Claudia Muller-Ebeling、Christian Rätsch《春藥》
B站UP主:一本正经的柿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