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經濟起飛,移工即將消失地表?

Wendy HsinYun
·
·
IPFS
·

在台灣,去年底藍領外籍勞工數量已經超過70萬人,想想2年多前人數還不到60萬,就知道這是多驚人的成長。今年二月份,在科威特遭虐並棄屍冰箱的菲律賓家務工裘安娜(Joanna Daniela Demafelis)一案,因總統杜特蒂出言警告,若再發生類似事件,就要禁止國人到科威特,激起一股風波,不少台灣媒體報導也有此事。

菲律賓人死在科威特,為什麼台灣人要關注?

我常看到媒體下類似這樣的標題:「菲律賓經濟起飛,未來台灣會請不到菲勞」 ,或是更娛樂人的「鹹魚大翻身:菲律賓國內經濟起飛,『菲傭』這個詞即將消失地表 ..

每次看到都覺得古怪,這到底是對菲律賓經濟過於樂觀,於是警告台灣人要努力一點?還是淺台詞是勸台灣雇主善待移工,否則會變成下一個被禁的地方?這些文章,表面上跟菲律賓移工裘安娜的命案不同,但卻似乎又反映出同一件事情,包裹在我們對這個國家的想像或感受之中。

這裡,想先聊一下菲律賓輸出海外勞工的起始跟時空背景,若不要講到太久遠的殖民時期以前,我們可以從「第四波移民時期」1960年代起的馬可仕政府談起。

馬可仕時期的經濟很糟,但戒嚴或獨裁並非直接原因。1965年,馬可仕上台後,土地改革、經濟跟國家發展都是在建造「新社會」的理想中重要的事情。然而,他只把掌管少數企業的舊勢力清除後,卻讓自己的親信上場,菲律賓仍無法擺脫裙帶經濟,加上工業發展失敗、依賴加工農產品出口,農產品代工卻又被家族勢力給壟斷利益,... 對於一個追求經濟發展的社會來說,簡直就像是個噩夢。馬卡仕總統的土地改革並不徹底,就像菲律賓大導演Lino Broka那部以戒嚴時期為背景的電影《馬尼拉暗夜下的魔爪》(Maynila: Sa mga kuko ng liwanag)中可憐的主角一樣,農人的土地因種植園擴張而被徵收,大量失業農民被迫遷於是來到城市,來到城市裡生存、蝸居。

當時,馬可仕以外債來興建基礎設施,蓋路、鋪橋並創造就業機會,但這些都是「低品質、短期」的工作。1970年代到1980年代,技術或非技術性的工人薪資都明顯下滑,尤其是遇上石油危機,失業率仍達到2位數(政府還曾試圖透過放寬指標,讓統計數字沒那麼難看),都市底層就業不足的情況更難以估計。

此時,石油危機過後,中東的石油輸出國家正快速發展而大量缺工,無論醫護、工程師或建築工人。是在這個時空背景下,菲律賓設立了「移工政策」,它其實是來自1974年的勞動法(The Labor Code of the Philippines ),裡頭包括對工資、工時及工會組織的規定,並設立了三個專門掌管移工事務的機構。從此,政府的手正式介入海外就業市場,無論是透過私人機構或是官方出國工作,都必須經過官方的認證與核准。

這條法令此後被左翼移工運動團體批評為「移工輸出計畫」(labor export policy/program),是在販賣自己國人的廉價勞動力,有如某種商業技謀。不過以政府立場而言,一方面鼓勵國人出國,另一方面強制移工將自己的薪水高比例的薪水匯回國內,才能申請出國(船員高達80%、醫生或工程師是70%、家務工則是50%),不僅能紓解大量在城市的年輕失業人口(尤以男性為主),以解決家庭、國家的困窘。

馬可仕下台1986年之後,國家仍得償還外債,「移工輸出計畫」不太可能終止,菲政府持續跟更多國家簽訂雙邊合作,1990年代初,台灣也納入了移工工作的地點。各地對於菲律賓籍海外移工的讚賞是「英語優、適應力佳、個性友善」,使他們比起其他國籍移工有更搶手的價格。做為一個老牌移工輸出國,菲律賓相關的機構跟法令,也成為別的移工輸出國的參照。

今日,菲律賓龐大一億人口中,有15%國民在其他國家工作或定居。菲律賓官方每年都會舉辦頒獎典禮,表揚這些「模範現代英雄」。此外,移工議題也在政治場合也越來越受重視。2004年起,移工也能在海外登記成為選民;1995年政黨法中規定,眾議會20%席次必須給分配不分區政黨比例代表,名額必須留被邊緣化的小黨,於是在每三年一次議會選舉前,光是要在議會中爭奪「移工代言」的廝殺就非常激烈,2011年前就有9個小黨登記。

無論是二戰前追尋美國夢而踏上異地的「移工之父」-著名作家卜婁杉(Carlos Bulosan)、馬可仕時代的「海外契約勞工」(Overseas Contract Workers)到現代的「海外菲律賓勞工」(OFW)、現代英雄(The National Heroes)…,菲律賓移工「不怕苦、家庭第一、犧牲奉獻、窮困但樂天」的特質或性格,無論是否是先天或後天形塑,都已深植在菲律賓社會,也展現在許多感人的文學或影劇作品之中。

菲律賓仰賴移工的外匯來紓解國內貧困,正面結果不必多說,然而長期而言,負面影響更須警惕。除了製造家庭跟社會看不見的成本,如孩子缺乏爸媽的陪伴之外,在國家經濟發展上, 外匯貢獻的國內生產總值比十年前還增長,在2017年達GDP12%,但有人認為這其實不利於產業發展,披索(Peso)升值會削弱製造業,且大多數的外匯是花在消費財,而非創造就業機會。此外,研究也指出這會增長貧富差距-嚴格來講是中產跟下層收入的差距,畢竟並非所有移工有能力出國,最窮困的人可能會陷入停滯,而移工則能藉此累積資本,收入不平等也會展現在區域之間。(增強收入差距,對我來說有點違背直覺,為什麼不是涓滴效應呢?)

總之,短期看來,菲律賓移工的數量並不會因經濟發展而下降(如果GDP提升算發展的話),在菲律賓政府的藍圖中,短期來看,也沒有決心要減少移工數量的意味。移工會去哪裡,才是我們該關心的。不過,今天就先說到這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