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之後
棉花糖實驗發現能忍耐比較久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未來成就會比較高。
我一定就是那個無法忍耐的小孩,什麼等15分鐘會有兩顆棉花糖,我可能不會相信他。
讀到好看的小說,我會熬夜看到三更半夜,花三個小時一次讀完。
好看的劇,兩天追完。
好吃的東西,吃到肚子撐還不想停止。
無法節制、無法延遲享樂,大概就是我個性中的一部分。
有些東西一股腦地喀光很有爽感,但有些東西就失去了滋味。
像是最近重新看《六人行》,一股腦地看個三四集,只是因為Ross跟Rachel分手了,想知道他們為什麼無法復合,結果反而無法好好品味劇本對話的趣味。
(現在這個年紀回去看,倒是很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無法在一起,Ross其實並不瞭解Rachel的內在,而只是迷戀她的美麗。)
有些書也不適合一股腦讀完,像是《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書中描寫寧靜的日子、西伯利亞森林的冷冽、森林健行,老實說,要說一成不變也不為過。
然而,我喜歡那種日常感、生活感,內心的對話、省思與感受。
每天翻個兩三頁會福至心靈;每天翻個十幾頁,就麻痺到覺得這個人到底在說些什麼怎麼我讀了好像沒讀。
這時很適合換去讀《每一天的覺醒》,一次只要讀當日的短篇,細細感受。
一月三日講的是「忘卻所學」:
唯一值得教的課,永遠是如何揭去了那覆蓋了初衷的遮蔽物,
以及一旦揭除之後,如何安居其中。
昨日畫畫課,老師說希望我們能有自己的進度,一直畫下去,而非等待他所安排的進度。
他點醒了我想學畫畫的初衷。
不知不覺地,我只是跟著上課老師的進度,完成他交代的作業。
然而,我想學的並非只是上課老師教的那些技巧,也希望自己能在畫畫的過程中有一些自己的發現。
如果只是上課的時候才畫畫,就像是只有上瑜珈課的時候才瑜珈。
我的初衷是讓瑜珈和畫畫走進我的日常。
我發現不管是瑜珈、畫畫或是寫字,都會掉進我心中的大洞──恐懼。
怕自己畫不好、寫不好、無法倒立,我好像一直在迴避著「真相大白」的時刻。
也就是在我的想像中,會有一個時刻,是我必須殘忍地面對事實,那就是我也許根本學不會畫畫,不會寫字,也不會倒立。
現在寫出來卻是如此可笑又荒謬,什麼叫做不會畫畫?
拿起筆來就是會畫,打出字來就是寫字。
只是我頭腦「想要」畫出來特定的某種樣子,寫出特定的某些文字(很厲害很厲害的樣子?)。
我限在固定型思維中,而非相信自己能成長。
我允許自己忘卻所學,回到想做這些事情的初衷。
(寫於2021.1.4)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贊助或拍手,感謝您的閱讀與支持~ https://liker.land/gisele166/civic
FB| 拉拉手。環遊世界
Podcast|拉子幸福生活
IG| 喬安納
方格子| 喬安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