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粒史學加000316《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司馬遷又一次罵人不帶髒字!?

鱷魚把拔
·
·
司馬遷到底為什麼特別寫這一卷?

──────────原文──────────

太史公曰: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閩越擅伐,東甌請降。二夷交侵,當盛漢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於祖考矣。何者?自詩書稱三代「戎狄是膺,荊荼是徵」,太史公曰:齊桓越燕伐山戎,武靈王以區區趙服單于,秦繆用百里霸西戎,吳楚之君以諸侯役百越。況乃以中國一統,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內輯億萬之眾,豈以晏然不為邊境征伐哉!自是後,遂出師北討彊胡,南誅勁越,將卒以次封矣。

──────────翻譯──────────

太史公說:匈奴斷絕和親,攻擊我大漢王朝重要道路上的要塞(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閩越憑藉武力擅自攻伐東甌,致使東甌請求內遷受大漢保護(閩越擅伐,東甌請降)。這兩支外夷一起侵擾邊境,正在我大漢最昌盛的時候,由此可以推知功臣受封之多,當與高祖開國時相等(以此知功臣受封侔於祖考矣)。為什麼會這樣呢?自從《詩經》、《書經》記載夏、商、周三代曾「抵禦抗擊北方的戎狄(戎狄是膺【音同應,抵禦的意思】),討伐懲罰南方的荊舒(荊荼是徵)」以來,齊桓公曾越過燕國攻打山戎,趙武靈王以小小的趙國就讓匈奴單于降服,秦繆公憑藉「百里奚」的建議稱霸西戎,吳、楚兩國的國君以諸侯的身分役使「百越」。何況用實現大一統的中國,有聖明的天子在位,兼有文武之才,志在平定四方,使國內億萬民眾都和睦相處(內輯億萬之眾),怎麼會因為國內太平就不對外夷侵擾邊境進行討伐呢(豈以晏然不為邊境征伐哉)?從此以後,我大漢就出兵北方征討兇悍的匈奴(遂出師北討彊胡),又出兵南方消滅強勁的南越(南誅勁越),這些建立軍功的將士們也都依次受封了。


─────────解說與心得─────────

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與〈惠景閒侯者年表〉後,司馬遷又為後世留下這篇〈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從字面解釋來看,「建元」是漢武帝的年號,因此這卷內容應該就是漢武帝時期才冊封的侯爵。根據查詢的資料來看,〈惠景閒侯者年表〉中記載了一百四十多個侯爵,〈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則記載了七十多個侯爵。為何漢惠帝到呂后、文帝、景帝才封了一百四十多個侯爵,平均一個人封了三十五個左右,漢武帝一個人就冊封了兩倍以上的爵位呢?

司馬遷透過這段文字告訴我們:原因就出在漢武帝進行了多次的征討。為何漢武帝得進行這些征討呢?這是因為北有匈奴、南有閩粵的緣故。因此,司馬遷引用古書裡的文句以及古代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古代帝王也都曾經讓四方臣服過,更何況當今皇帝如此聖明,怎會因為國內安定就不去征討四方呢?因此,當今皇上才會不斷出兵,讓四方蠻狄繼續臣服在大漢的腳下。

從字面上來看,司馬遷似乎對漢武帝有很高的評價,但真是如此嗎?在〈孝文本紀〉的最後,司馬遷引用孔子的一段話來褒獎漢文帝:

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

然而,司馬遷明明很推崇盡可能不戰爭的漢文帝,為何會在這裡對漢武帝的征戰行徑進行褒獎呢?難道,司馬遷其實是說反話?如果搭配寫漢武帝的〈今上本紀〉後來亡佚這點來看,司馬遷確實很有可能是透過〈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來批評漢武帝的「過度」征戰的。畢竟,前幾代帝王的封侯有他們特有的時代背景,例如:高祖時期沒封到的功臣、跟著漢文帝一起來首都的舊臣,或是平定七國之亂的功臣等。相較之下,漢武帝則是因為「主動」對外用兵,才讓這些將領有機會被封爵。

透過這次細讀《史記》才讓我知道,司馬遷除了盡可能為後代保留資料之外,在篇章的安排上,確實有他的用意。司馬遷不僅僅是照時代脈絡來記錄歷史,甚至還可以透過前後幾卷的安排來表示他的褒貶之意。這或許就是司馬遷被譽為「中國史學之父」的關鍵,也是相傳被王允稱為「謗書」的原因吧!(王允: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

以上,就是這一小段史料給我的收穫。關於這一卷的表格部分,就不再細看。接下來就讓我們繼續往下一卷邁進吧!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