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新病毒Omicron 相關訊息,以及跳過Xi的命名原因?
- Omicron 32種變異恐「降低疫苗效力40%」
COVID-19新款變種病毒株「B.1.1.529」從非洲內陸國家波札那括擴散至南非、比利時、以色列與香港,其擁有50多個突變,而在刺突蛋白更擁有32種突變,足足是Delta病毒的2倍,使各國聞之色變,世衛組織(WHO)更將之命名為「Omicron」,恐怕在未來數個月內成為主導疫情的病毒。
傳染病學專家們稱「Omicron」是目前為止見過最糟糕的突變,因為它已堪稱進化至擁有Alpha、Beta、Delta等變異株組合中最糟糕的突變,再加上該支病毒株新的突變,成為迄今為止最具高度傳染力與抗疫苗藥性的變種病毒,恐怕降低現今疫苗能力至少40%。
英國專家們認為該款病毒在刺突蛋白上的突變與先前非常不同,人體免疫系統恐怕很難識別並擊破它,因此可能造成先前已經感染過新冠肺炎的患者,再度感染上Omicron病毒。
據悉,目前南非已確診至少77例、非洲波札那3例、香港2例、以色列有1例確診與2例確診、比利時有2例。
相關:4疫苗藥廠回應
- 台灣專家:感染後不見得增加重症風險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天表示,Omicron是11月才發現的新型變異株,目前資訊還不夠完整,但透過國際間的病例大致可看出幾項特徵。Omicron出現短短數周已在南非造成一波流行,但卻沒有報導指出重症個案大增,顯示此變異株看似傳播力強,但感染後不見得會增加重症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確實已經出現擴散,且可看得出來COVID-19病毒更適應人群傳播,但近期非洲流行病學觀察據點增加,早期發現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可控性隨之提高。面對Omicron變種病毒,需多加注意其傳播力、免疫逃脫及毒性,尤其重症及死亡值得繼續觀察,但她也提到,即使後續更完整的資料能證明Omicron變種病毒免疫逃脫強,也不一定會取代現有的主要流行株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成為全球主流病毒。
題外話:病毒命名Omicron的原因?
由於WHO上一次命名的變種病毒為Mu,按照以希臘字母命名順序,下一個應為Nu,但WHO卻跳過Nu以及接下來的Xi,直接命名為Omicron,引發外界好奇。
俄羅斯官方電視台《RT》(今日俄羅斯)報導指出,有世衛官員透露,這次命名跳過Nu的原因,是因為發音跟「New」相同,避免產生混淆。至於跳過Xi的原因,則是避免對區域污名化。
Xi(習?)是一個常見姓氏,所以世衛組織命名時會避免對任何社會、國家、地區、種族群體造成冒犯。
參考新聞:Why WHO chose to skip 'Nu' and 'Xi' and named new COVID-19 variant as Omicron
編按:相信不是每個人都會背希臘字母吧?以下為您列出了希臘字母。上一個是紅色框框的Mu,跳了兩個變成黃色框框的Omicron。
相信也有不少人好奇Xi姓人口有多少?請看以下數據,但是根據不靠譜的forebears網站跟維基百科的資料。
forebears網站上說全球有77萬人口擁有Xi姓,維基百科說中國習姓人有有81萬。
友善提醒:請不要以政治的有色眼睛看這篇文章,本人也支持不使用許多人擁有的姓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歧視是正確的決定
12月1日後【圍爐增加上鎖內容】
每天會挑選幾則我認為重要的新聞,中午12點前發送,或許加上小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