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李娟
因为看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对原著作者李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天一连看了三本她的书:《我阿勒泰》《冬牧场》和《记一忘三二》。
说起来,我已经好久没有这么喜欢一个作者了。读起来,放不下,连读一个作者好几本书,上一次这种体验得好几年前了。
李娟的文字贵在率真、俏皮,又不失乐观与悲悯。在她的描述里,既不回避生活的贫苦、劳作,脏污、狼狈、冲突、难堪、也不吝啬对自然、对动物,对草原、对牧场的赞美和爱。在她的笔下,生活踏实又辛苦,迷茫又坚定,颠簸又热烈。她从不试图美化它,修饰它,也不刻意沉溺于诉苦和抱怨。她和妈妈,外婆三个女人相依为命,如不屈的野草强悍地存在着。她们的生活是那么饱满而充实,从不会让人觉得虚浮和矫情。
我平时读小说还是比较多,相比之下,读散文很少。我一直觉得,小说是作者把角色拉到前台,而自己躲在角色和故事背后。而散文是作者自己直接站到读者眼前。因此,在散文中,作者与读者距离特别近,写小说时,作者则离得较远。
而这种“近”,其实是需要极大勇气和豪气的。这种袒露,这种直抒心臆,这种非虚构,以自己为角色本身,作者是避无可避的。
如果是我的话--虽然我并不算什么正儿八经的作者(这话说的),如果有人不嫌弃我文字的拙劣和粗疏,由我写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长,我大概是会惶恐、不安、羞怯,最后难以下笔。因为我一方面不想去回忆、整理那些过往(笔力有限),另一方面又想安然地混迹于现实中,不想把那些记忆讲给更多人。
所以,看到李娟写了这些年,写了一本又一本,是真的佩服她驾驭文字的能力,写作的勇气和持续输出的坚持。
这真的太不容易了。
而她深入牧区生活,跟着牧民在冬窝子待了整个冬天。连她自己都说,那时年轻啊,想做就做了,那么艰苦的日子也就扛下来了。离开时竟有留恋。虽然想想如果再让她来一次,她不会想再去。
年轻时,会做这样特别需要勇气和胆气的事情,也不怕吃苦。没有人像她这样真的会去亲身体验游牧民族的生活,并且细致而生动地记录下整个过程,也就是她的《冬牧场》。
我可太喜欢这本书了。这一本的笔力明显比《我的阿勒泰》提高了不少,更成熟更稳健,更纯然。而前作因为年纪小,多少会有矫饰和讨巧的成分。也因为那时她年纪小,对生活有着蓬勃的热情,所以文字是那么灵动和自由。
《冬牧场》里,我们看到她的种种努力。村里人和她寄居的居麻一家,本来都觉得她连最初的三天都坚持不了,然后,完全没想到她真的能在冬窝子里熬过三个多月。她的记述,直白,幽默,并饱含深情。有的地方真是读来觉得有点辛酸又有点好笑。比如,“居麻一喝醉了就骂我滚。我要是有志气,应该甩开门就滚。可甩开门能滚到哪里去呢?门外黄沙漫漫,风雪交加,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走一礼拜也走不到公路上去。况且还得拖个比我还大的行李。况且还有狼。只好忍气吞声。”不愧是李娟。
在居麻家里,她像个牧民一样,和大家一起忙这忙那,她好能干。除了帮着做饭,洗碗,还绣花毡,背雪,赶牛,赶羊,赶骆驼,铲羊屎,做衣服。完全不当自己是做客的。她“总是愉快而适然,令人惊奇。她奋力劳动,大碗吃饭。”
她融入居麻一家的同时,看到男主人居麻聪明、能干又自负;看到夫妻俩的病痛和隐忍,恩爱和幸福;二女儿加玛的美丽和失学的无奈。这个一直在迁徙的家庭,既自豪于这种生活方式,又渴望定居下来,能不再这么辛苦,而且能让加玛过上更好的生活。现代化冲击影响着这个曾经封闭、遥远的民族。改变是必然的,改变又带来传统的消失和减损。
可是至少,在这种古老的生活方式一点点变化的当下,李娟用自己的文字做了真实的记录。有人说,看了她的文字,好想去新疆旅行,去她文字里提到的地方看看,因为感觉那里非常美,空旷、广袤、自由自在。不用怀疑,李娟的作品绝对提升了牧区的热度,吸引了更多人去旅游。不过,她的文字又不限于此,她表达得更多,她关注的是生活本身,而不仅仅是自然风光。
她绝不是单纯呈现哈萨克人淳朴、善良、互助、热情的一面,她提到,他们在那种生产生活条件下,必须要慷慨招待客人,无论对方是出于什么目的出现在毡房里,因为大家都会遇到这种状况,需要别人的款待和帮助,只有那样,才能在严苛的环境里生存下去。而城市里的人则可以变得很独立,因为城市提供了各种的服务和便利
在地窝子里,度过最冷的天气,人还要和小牛仔抢牛奶喝,因为牧人需要那些营养和热量。冬宰时,早上刚刚还活蹦乱跳的马和羊很快就被杀了。没有这些肉,漫长寒冷的冬季人熬不过去啊。又比如,在人的粮食也不多的情况下,牧羊犬只好忍饥挨饿,哪怕是刚刚生了小狗的母狗也不例外。
这里不只是想象中的浪漫,同样不总是那么温馨的还有李娟和妈妈的关系。这也是我最喜欢读的部分。关于她的妈妈,她和妈妈的生活,她写了不少。
在李娟的笔下,她的妈妈是强大的,不怕吃苦,处处节俭,精于算计,能干又强悍。当然,也有不快的回忆。妈妈在她小时候,打过她,外婆也打过。她并不回避这些记忆。
哎,想想自己其实也有类似的经历。我妈倒不至于动手,但是因为弄坏了东西,丢了什么之类的,责骂、唠叨那是绝对少不了的,而且一件事会说好久,好多年。每当做了让我妈生气的事时,她望向我的严厉的眼神,总让我害怕和不安。我小时候也常常丢三落四的,小孩子不免毛手毛脚,不时闯祸,我妈每次都表现出非常的不满,愤怒和失望,让我特别地嫌弃自己,看见她就胆战心惊的,只好不停谄媚地讨好。以至于现在这么大了,和我妈在一起,也总是被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说起来,我妈也是够让人受的。
当然,如果去掉这些时刻,我妈又格外温柔,耐心和善良。
母女关系的故事,那真是永远说不完。我也和李娟一样会感叹,我和我妈要是夫妻,大概早离婚八百次了。不过,可能,离了好多好多次,又复婚好多次,吵个没完,气得要死,又只好相互不对付地凑合着过好多年。就是这样。
妈妈和她既相互嫌弃,同时又相互依靠。妈妈的习惯,并不宽裕的生活,也一点点影响着她。那篇《冰箱记》是真的太有意思了。想想停电三天后,冰箱冷冻柜炸裂开来的状况,是够壮观、震撼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收集了太多的残羹剩饭,想要攒了给养鸡的妈妈。你想想,若是城市中生活富足一些的人,哪儿会有这样的生活经历!
她总是用不那么沉重的文字来记录生活里的桩桩件件,生活有时很灰暗,很沮丧,很艰难,但是她的文字总是好笑又辛酸,这是她举重若轻的态度和方式,读着读着总是会掩卷叹息,深深被打动。
李娟于十几年前横空出世,我其实早些年也读过她的书,好像是那本写夏牧场的书,但后来没读完,然后就放下了,想想只能归因于没有静下心来领略她的独特之处吧。所幸现在终于发现了她的好,所以,想一直读下去。也希望她一直写下去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