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爸育兒系列之尋找資優兒童的鎖匙
說到資優兒童,其實定義這個名稱是很重要。所謂的資優,大家聽到的話,就會聯想到他們是特別聰明的,尤其是智商是很高的。其實是大家對資優孩子的誤解。
在這方面要大家明白到智慧同智商是不同的。智商的全名是智慧商數(即是IQ)。我不想令到這個討論太過學術性,只是想表達出說這個商數其實並不是一個全面評估智慧的數字,它只是著重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即是主要反映數理的能力。但世界上的人資優的能力,其實不是單單是用這種分數的評核報告來衡量。
一個資優兒童最核心的分別,是他的思考模式,也是他對世界的看法。他和平常人解難的方法的不同,所以我們用的是古老的評測方法,根本是無法分辨出,因為他們的思考不是為了考到高分而產生的。我們要留意小孩,要關注他們,特別是陪他們玩玩,陪他們走走,只要你有花心思去了解他們,這樣才能找到他們的天賦和需要。是不是資優絕對不是首位的問題。
還有的是他們的能力會在不同的地方顯露出來,有一些會在藝術上,美感上有敏銳的觀察力。有另外一些,是思考上的能力,可能年紀少少已經在想一些哲學的命題等等。所以他們的能是不能用考核的方法發現,最起碼我認為香港的教育制度是不能找到他們出來。
要小心留意的是教育制度是很有可能埋沒他們的需要,因為他們得有可能會適應不到。他們往往更是制度下的犧牲品,被遺下和產生自卑感。
由讓娜•西奧-法金所寫的《資優兒童》一書中,它就提到資優兒童其實和智商早熟是不同性質的。因資優兒童是從根本上有著與別不同的思維,不是一個提前思想成熟的兒童。如果只是安排他去學更深的東西,跳級升班都是無助他們學助,他們更需要的是滿足他們的學習渴求和求知慾。
回到現實生活中,每個家長都會相信自己的小孩可以做到醫生律師,在他們身邊加上無數的要求和期望,用的是密集式的訓練,但這不是教育本質,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
要做到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提高家長自身的教育能力。所以要令小孩子進步同時,都要求自己進步。
我自己做了三寶爸後都看了很多育兒書和資料,也有著得多反思。很多時候大家都想給最好的課程和教育給小孩,其實最好的教育就是來自父母本身。
所以,我都常常告訴自己,不要把所有的集中點放在小孩身上,對自己也要有所要求,時時進步,才能活出一個更美好的人生,也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家給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