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版和我的青春】記2016年採訪「NBA明星賽」,我與高比拜仁最接近的距離

過路人
·
·
IPFS
·


曾經做過一段時間體育記者,那時候的主管偶爾在開會期間,提到遇上突發新聞該怎樣處理的時候,往往會以運動名人離世作為例子,印象中高比拜仁也是其中一個。

大家每次聽完,都不過是當作笑話來聽,心想,哪有可能。

所以當一月尾的某晚臨睡前,看到高比拜仁墜機死亡的新聞,確實很難相信。然後又想,那些仍在當體育記者的舊同事們,會以甚麼心情去處理這單突發新聞。

即使個人並非他的忠實粉絲,但在感嘆世事無常之餘,還是帶點若有所失,尤其因為筆者還在當體育記者的時候,有幸前往多倫多採訪首屆在美國以外舉辦的明星賽,也是高比拜仁退役前最後一次參與的明星賽。

在這傷春悲秋的一年,看到有心人發起這個徵稿活動,好些回憶湧上心頭,就想寫篇文章,當為自己曾經當過三年體育記者,留下一點紀錄之餘,也追悼一下這位籃球界的傳奇巨星。

亦因想尋回一點記憶來寫文章,就花了點時間尋找當時拍過的照片,也找到以前寫下的心情日記。

這才記起,原來出發前夕正值年初二,亦即「魚蛋革命」的那個夜晚。

「年初二,這年很沒新年氣氛。當然,昨天的騷亂,以及兩下槍聲,尤其沉重。香港的未來,彷如一片迷霧。」

日記如此寫著,也記錄了當時出發加拿大前的心情。

*****


在此以前,筆者從沒到過北美,這是第一次來到加拿大。

剛落機抵埗,就已感覺到當地零度以下的寒意。伴著陣陣微雪,筆者在接下來的整個星期,活動範圍幾乎都圍繞在「全明星周末」的舉辦場地--多倫多速龍主場Air Canada Centre。

雖然有幸被派往採訪,但NBA明星賽貴為全球聚焦的體壇盛事,各國傳媒自然傾巢而出,真正可以近距離接觸球員和賽事的機會其實不多,主要所做的都是圍繞賽場的周邊採訪。

所以,正賽舉行前的一系列活動,成為與球星近距離接觸的僅有機會,其中一項活動,是東西岸明星隊對碰前的賽前記者會。

同場出現的球員巨星如雲,例如當時仍效力騎士的勒邦占士、「咖哩仔」史提芬居里、一身潮服現身的韋迪等。

當然還有宣布該年賽季後退役,最後一次現身明星賽的高比拜仁。

這張照片,亦是高比拜仁出席當天的記者會,接受現場近百傳媒採訪時,筆者在他回答問題期間在旁拍下的。

而這,也是筆者與高比拜仁最接近的距離。

當天的高比拜仁,比原定時間遲了大約二十分鐘到達會場,但甫現身所散發流露的氣場,確實很有震懾力。

平日只會在體育節目裡看到他的英姿,當下這位籃球巨星就這樣出現在眼前,即使筆者並非情感很外露的那種人,內心還是有些激動。

心情不俗的他,跟在場的記者開玩笑,說退休後不會像米高佐敦般轉打高爾夫球,又說自己生涯沒曾想過擁有的成就,是能夠見證一代又一代的新人輩出。

恐怕當時的高比也沒想過,自己會在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仍能轟入六十分助球隊取勝,以近乎完美的姿態離開籃球賽場。

同樣地,當時也沒有誰會想到,四年過後,竟會發生令每個籃球迷,甚至體育迷都沒想過的事情。

*****


除了記者會之外,另一個能近距離接觸球星的機會,是明星賽前夕的訓練。

與其說是賽前練習,倒不如說是球星跟球迷見面「熱身」的場合,而焦點當然繼續是高比拜仁。

即使只是一節普通不再的訓練,高比練波觸球時,依然可以聽到全場高呼「Kobe!MVP!」,氣氛相當濃厚。


賽前訓練容許記者在場內自由走動,但正如前文所及,全明星周末雲集世界各地的傳媒,即使可以在正賽期間進入球場,獲分配的座位也只屬山頂位置的傳媒席。

以下這張照片的角度,就是筆者在全明星周末舉行期間的座位所拍攝,多少也反映了與賽場相隔的距離;不過能夠感受現場近兩萬球迷吶喊的氣氛,還有甚麼奢求呢?

如非要寫這篇文章,也不記得當年明星賽正賽舉行的日子,剛好是二月十四日。所以筆者就在多倫多的漫天飛雪的嚴寒裡,與籃球和明星賽度過了當年的情人節。(笑)

至於明星賽的輸贏,對比高比拜仁的最後探戈,也沒顯得特別重要。

賽前大會播放特別片段,紀錄高比20年職業生涯的精彩點滴,現場觀眾全都起立致敬,高比致辭時亦眼泛淚光。

曾經18次入選明星賽,當屆更以「票王」姿態入選西岸隊的他,該場表現未算特別搶鏡,MVP獎項亦落到韋斯布克身上。

如今回看,其實當屆的比數輸贏、MVP最後由誰奪得,這些幾乎都要翻看資料才記得。2016年NBA全明星周末最惹人印象深刻的回憶,就是高比拜仁,想必這也是很多球迷同樣的想法。

(還有表現近乎完美的艾朗哥頓,失落入樽王寶座吧。)

*****


對筆者來說,整項賽事最有趣的採訪,是要在每天的比賽前後,找些入場觀眾作街頭訪問,著他們分享對對明星賽的期望與感言,其中這對於情人節當天,身穿馬刺球衣的情侶,就最令筆者印象深刻。

本來也有點擔心會不太好應付,不過原來欣賞球賽的熱情,總是能將所有隔膜打破,後來做著做著,還挺享受這種在外國街頭隨便找人聊天的感覺呢。

另一難忘的事,不得不提多倫多的寒流。

零下十幾二十度的氣溫,在當地已是等閒之事,每天在冰天雪地裡遊走,零下兩度跟零下二十度,分別其實不大。

看到當地人在寒天裡依然狀甚輕鬆,自己全副裝備卻仍凍得發抖,或許這就是亞洲人與外國人的體格差別吧。

在那個星期裡,很多從前只會從螢幕裡看到的球星,都在方圓幾米之內的範圍內出現,這種感覺實在奇妙。

除了上述提到在全明星周末出現的球星,還有出席籃球名人堂入圍名單時,在面前經過的奧尼爾和艾華遜;

到訪因應明星賽而開設的「 Air Jordan」旗艦店時,剛好遇上的名導兼紐約人死忠Spike Lee。

這些名字,本來都很遙不可及,但相比起「夢幻」,個人覺得以「奇妙」來形容這次採訪旅程,更加適合。

或許,有生之年,都不再有機會如此近距離地目睹傳奇的風采,尤其筆者現已離開體育記者的崗位。

正如之後的籃球世界,亦不會再有另一個高比拜仁一樣。

P.S. 筆者來自香港,球星譯名均源用香港人的常用叫法,希望不會影響香港以外的朋友的閱讀體驗。

#Matters體育版

FB:講樂.過路人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