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答你唷|紙本書、電子書,該怎麼選?
關於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差別,我想先釐清幾個觀念後,再來談(我認為的)兩種書籍的發展。
1. 載體:
紙本書的載體主要是紙張;電子書可以透過電腦、手機、平板或電子書閱讀器等各種電子顯示器來閱讀,目前市面上的電子書閱讀器(使用電子紙),都只能提供灰階的界面,意謂電子紙還沒辦法顯示彩色。
無論是網路書店或電子書平台通常都會提供手機app或電腦網頁界面以利讀者購買與閱讀;部分平台也會推出電子書瀏覽器,如mooink(Readmoo)、kindle、kobo、hyread等等,幾乎已到了百家爭鳴之態。甚至有像遠流推出金庸電子書套裝,連同閱讀器捆包販售。
2. 格式:
紙本書排版多半用indesign,數位製版印刷。電子書主要有流動版型跟固定版型兩種,可以隨意調整字級大小、行距、字體的,就是流動版型,通常是epub格式( kindle則是用mobi格式);只能像是圖片那樣進行頁面縮小放大,無法調整字級大小、行距、字體,版型不會隨著載具改變而變動,就是固定版型,通常是pdf格式。
3. 成本考量:
紙本書有紙張、印刷、運輸等費用是電子書所不需要;電子書則有轉檔費用是紙本書所沒有。需要轉檔是因為目前市面上的書籍大多是先有紙本書,再有電子書,或紙電同步(紙本書及電子書同時出版),在編務工作上,就存在排版檔轉epub檔的工作流程。
4. 通路:
紙本書的通路分作實體書店(包含連鎖書店、獨立書店跟所有街頭巷尾可以販售書籍的商店)跟網路書店兩種;電子書販售則是在網路書店(如博客來跟讀冊)及專售電子書的平台(如Readmoo、kobo或亞馬遜)。
以上談述的差別,比較是客觀描述的,至於電子書比較環保、紙本書要砍樹比較破壞環境之類的,我覺得還有討論的空間,畢竟製造一台機器要花費的自然資源未必比較少。或是油墨味道的迷人、紙張質感與指尖摩挲的快感等可能涉及個人主觀、價值觀的考量,就不列入比較了。
我原本是紙本書信徒,主因是第1點所述,目前電子紙還沒有發展到可以顯示彩色;用手機或網頁的話雖然可以克服這個問題,但卻相對消耗眼力;另一方面是epub格式對於圖片與文字的伸縮排列並不是那麼「美觀」。但自從我買了kobo閱讀器之後,我倒覺得用電子紙閱讀純文字書其實比較方便,因為眼力衰退如我,連網頁都要放大125%,可以放大字級的epub實在比較友善一點。
最後談一下市場地位。
老實說在書市如此低迷的現在,無論是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只要能多賣一本,對出版社來說都是好事。
不過由於台灣人的閱讀習慣跟電子書平台的整合目前都還在發展階段,尤其是「跨平台閱讀」這件事,讀者如果在A平台購書,就不能在B平台專賣的載具上閱讀;或手上擁有A平台載具,但想買的書卻只有B平台上架;或是喜歡的書根本沒有推出電子書版本。都是選購電子書載具時必須考慮的問題。(解方就是全部都買)
各電子書平台間的整合老實說我目前想不到方法(如果想得到我就不用在這邊寫文章賺like了),畢竟這之間可能有複雜的商業考量跟成本計算需要從長計議。
另一方面,出版社製作電子書、上架販售的舉動,目前來說還是充滿「被動性」,雖已有不少出版社進行「紙電同步」,或至少在紙本書上市後幾個月內推出電子書;但比較小型的出版社幾乎都是電子書平台有提出需求,才會製作某書的電子書。歸根究底,就是市場考量,因為市場需求還不足以支撐起每一家出版社、每一本書都投入成本製作電子書。顧客的需求少,製作的書種便不多;反之,製作的書種少,可以滿足的顧客相對也就有限。一來一往之下造成的循環,也就造成目前電子書較不普及的情況。
再者,也無須將紙本書與電子書放在二元對立的比較當中,請不要認為電子書的成長必須伴隨著紙本書的衰退(或反之,認為紙本書的衰退,應該帶來一部分電子書的成長)。對我來說,電子書、紙本書應該視為各有長處的載體,電子書讓閱讀變得更加輕便、有彈性(我指的是文字可以放大縮小這點),也讓不喜歡在書本上劃記的我,有可以畫重點的機會;紙本書則能善用版型變化、紙張選用、裝幀設計、顏色觸感等電子紙目前無法企及的特點,讓書籍變得更精緻,畢竟科技使得知識的傳遞變得更輕鬆,紙本書除了做為知識傳遞的載體以外,也能是一項藝術品才對。
最後的最後,就出版社的立場來說,當然是希望無論紙本書或電子書,都能獲得讀者青睞,唯有在銷售成績上獲得回饋,出版社才有財力、心力去投入製作更多種類的書。雖然我們常以出版是文化產業的立場自居,但說穿了出版就是一種商業行為,大家不買書編輯就沒飯吃。在自由市場的體制下,出版社怎麼可能靠著熱情抱負就能長長久久,是必須仰賴消費者(讀者)才能繼續存活營運的商業活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