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那么多钱去哪里了?
我又来谈M2的问题了,因为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收敛,或者说有解决的迹象。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4月份最新的人民币供应量数据,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
要知道,1990年,人民币广义货币M2为1.53万亿元,1990年我国GDP为1.89万亿元。
2023年到现在为止,广义货币余额280.85万亿元,2022年GDP为121.02万亿元。
也就是30多年的时间,GDP增长了64倍;但是货币增加了超过180倍。
货币也是遵循市场规律的,物以稀为贵,一年只有1万的产出,结果有2万的货币,结果就是货币贬值,购买力降低,财富缩水。
我目前看到的消息是:美联储加息周期屡次引爆经济危机,反正就说美国的不对就好了。
但是美联储加息缩表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仅仅是把通胀给按下去(这个目标可能很快就要实现),其实最重要的是缩表,直接回收市场上的美元。按美联储的节奏,是计划到2025年年中,将其资产负债表降至5.9万亿美元。
天天说美国先放水,后抽水,一来一回,美国就这样收割了全球财富;问题是,你都知道原理,你敢这么干么?
不敢呀,美国可以冒着经济衰退的危险也要回收美元,维持美元币值,维持美元的购买力和国际市场地位,你要是敢抽水,经济分分钟“死给你看”,所以放水还在持续,为了让经济还能增长。
但是放水已经不是2008年了,4万亿下去了还有点用,简单的算一下就知道,2022年放水的结果是,增量GDP/增量M2=0.22,而在1993年,这个数据是1.07。
也就是说,30年前,1元人民币的货币发行对应着1元的GDP,1元新增广义货币,带来1元左右的新增经济规模;但是现在发5块钱才能刺激1块钱的经济增长。
所以,钱去哪里了,我看了一些分析,主要有几个方向:房子、股市、债券、期货、黄金、同业市场。
不过我觉得,这几个方向里面,漏了一个最重要的——银行存款。
因为土地的收益已经到顶了,房子让大部分中国人背上了债务,杠杆加不动了,再说了,现在房价已经这么高了,再注水,再涨价,房价再翻一倍好不好,OK,不要说刺激三胎了,一胎都没人生了。
至于说股市,之前是听过有高层有想法,把股市“泡沫”推起来,没能成型,因为中国的这些上市公司,还没深度参与全球市场,我们国家正经的跨国公司真没几个,具有苹果那种全球号召力的企业也几乎没有,大家还停留在,炒概念——推高股价——大股东减持——割韭菜的那套玩法。看看这几个月爆火的AI概念,哪个不减持的,技术技术没有,减持玩的很溜,跟着这样的虫豸怎么可能建设好我们的A股呢?
债券期货比较小众,很难说让几亿人去炒债券炒期货的。
黄金现在主要是大妈在玩,加上黄金本来就有货币属性,毕竟“黄金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黄金”,囤黄金,不仅仅只是为了避险,更重要的是把货币换了一种形态而已,加上金价上涨,有钱的不停买,没钱的干看着,也不够大众化。
同业市场,那就不是老百姓玩的,那是银行间市场。
那门槛又低,人人都能参与的,只有银行存款了,吃个利息呗。
从数据上看也是这样: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2023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这可能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本来印钱,是要投放到市场中去的,刺激经济发展的,不管是消费还是投资,但是很可能,钱没有流入市场,而是被截流了,比如说张珊珊这种的,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是这些人消费已经得到满足了,多余的钱就拿来储蓄了。也是一种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或者说流向了顶级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不缺钱呀,拿到钱了,也存着了,今年1-2月企业定期存款累计新增将近2万亿元,指向企业融资或部分沉淀为定期存款,企业存款活化程度仍偏低。
现在银行压力山大呀,存款就是银行的负债,要给利息的,毕竟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负利率一说,也就是你在银行存钱要倒贴银行利息,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资产缩水,没什么好投的项目呀,所以银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5月15日起,四大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幅度为30BP,其它金融机构降幅为50BP。就是减少利息支出嘛。
我们国家,金融体系当中,银行才是根本,如果还继续放水不稍微收敛一点,银行如果扛不住压力,那麻烦可就大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还是要未雨绸缪,如果你有海外渠道,一年每个人还有5W美元换汇额度,能润一点就是一点,持有一点美钞;还有就是如果你手上有房子,如果房子现在价格不合适,不是刚需,也别卖了,毕竟货币贬值就纯贬值了,房子的话,还能有个钢筋混凝土,再不济还能出租有收益。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美联储加息通道要持续到2025年,那这几年还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