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经你们没有读过吗”

huangyikun
·
·
IPFS

“这经你们没有读过吗”

证道经文:路加福音 20:9-20:18

20:9 耶稣就设比喻对百姓说:“有人栽了一个葡萄园,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住了许久。

20:10 到了时候,打发一个仆人到园户那里去,叫他们把园中当纳的果子交给他。园户竟打了他,叫他空手回去。

20:11 又打发一个仆人去,他们也打了他,并且凌辱他,叫他空手回去。

20:12 又打发第三个仆人去,他们也打伤了他,把他推出去了。

20:13 园主说:‘我怎么办呢?我要打发我的爱子去,或者他们尊敬他。’

20:14 不料,园户看见他,就彼此商量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我们杀他吧,使产业归于我们!’

20:15 于是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这样,葡萄园的主人要怎样处治他们呢?

20:16 他要来除灭这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听见的人说:“这是万不可的!”

20:17 耶稣看着他们说:“经上记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什么意思呢?

20:18 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那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从上个主日开始,路加福音的叙述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耶稣基督按照先知撒迦利亚的预言,荣入圣城,并宣告犹太人所引以为傲的圣殿已经成了贼窝,随后洁净圣殿,并且就在那里教训民众。耶稣这种“高调”的做法直接挑战了犹太宗教领袖的权柄,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对耶稣动了杀机,并时时寻找机会下手。至此,福音和宗教,上帝的国和地上的国之间的对立已经不可调和。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园户的比喻正是主耶稣在这个处境下的讲论。(马太、马可福音中也记载了同样的比喻。)在圣殿中,耶稣基督教训百姓,而犹太宗教领袖试探他的权柄来源。在这次讲论之后,他们深感主耶稣对他们构成了致命威胁,“万般无奈”之下竟然诉诸凯撒的权柄构陷他。根据上下文,我们知道耶稣基督的这个比喻正是和上帝权柄有关的。耶稣基督宣告自己的主权,用了讲故事的方式,这个故事的听众包括当时的犹太人,也包括今天的你我。(祷告)

      园户与园主

故事发生在葡萄园里。当时的听众非常熟悉葡萄园这个意象。以赛亚书5章一整章就是著名的葡萄园之歌。园子的主人是“万军之耶和华”,葡萄园指的是以色列家。(赛5:5)一位辛辛苦苦开辟园子的主人,原本满怀丰收的希望,结果却大失所望。犹太人很熟悉这个比喻,在犹太人对旧约的亚兰文翻译和解释—他尔根中,把园主开辟葡萄园时设立的那座楼看作是圣殿的象征。圣殿是以色列人献祭、敬拜独一真神的地方,在亡国被掳之后,圣殿更成了他们信仰和民族身份的象征。在圣殿里教训百姓的耶稣基督用的正是用犹太人熟悉的典故,但是把旧瓶装上了新酒。路加福音没有像对观福音书那样详细描述园主如何开辟园子,故事从园主将院子租给园户开始。这个租约确定了园主和园户之间的关系:葡萄园是属于园主的,园户和园主之间是“约”的关系:园户向园主缴纳收成,获得该有的雇工收入,反之则需要承担相应的处罚。然而,到收获的时候园户们没有尽到责任,获得该有的收成。以赛亚书5章说,园主“指望结好葡萄,反倒结野葡萄”。于是,当园主派出自己的仆人来催收(不管是该有的收成,还是要缴纳的处罚),园户们理所应当按照约定承担责任。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打了仆人,让他空手回去。园户们没有履行约定,缴纳收成,这已是违约行为了。但面对园户派来敦促他们承担违约责任的仆人,他们竟然以暴力待之,这是一种公然撕毁约定的举动。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此举不是一时冲动,竟然多次重复了这种做法。路加福音记录的是,园主派了三个仆人,园户的做法是殴打致伤和凌辱他们。而对观福音书的记录是园主派出了多名仆人,园户们不仅殴打,甚至杀害了其中的一些人。虽然在程度上有差异,但是三卷福音书关于双方关系都指向了以下两点。第一,园主始终希望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来处理,因此他多次派仆人去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仆人本是园主的代表,代表园主来处理园户违约的问题。但违约在先的园户却变本加厉地撕毁约定,用恶劣、野蛮的方式挑战园主的权柄。

园主该如何处理这种严重挑衅?他是葡萄园之约的立约方,拥有名正言顺的权柄,并且显然也拥有足够的对付园户的实力。但是他却采取了一种看似示弱的方式:他又派出了一名代表。马可福音用“末后”一词开始了对故事高潮部分的叙述。有的解经家提醒到,这个希腊文单词和“终末”是同一个词:主耶稣讲的故事如今既是到了最后,同时也是提醒故事的听众,这个比喻和末世之间的关联。路加福音特别把园主人派出的这位称为园主的“爱子”, 他和园主有着旁人无法相比的亲近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位代表和前面派出的相比有了位分上的根本差别,他就是园主产业的继承人,他的出场就代表着园主亲自前往。所以园主自己说,也许园户们会尊敬他的爱子,也就是尊敬园主本人。从之前园户对园主差派的仆人的做法已经能看出,园户们对园主权柄何等轻视,并且没有任何守约的迹象。但是园主还是给了他们最后一次机会。尽管立约的另一方破坏约定,并几次三番挑衅,但是园主依然信守约定,处理危机的时候把自己和对方放在园主和园户的关系框架中。并非是园户们的行为有任何可取之处,单单是因为园主自己的信实和忍耐、怜悯。但这也是最后的机会,最高的权柄一旦出场,如果园户们依然故我,就没有任何恢复现状的可能了。

园户们很清楚园主爱子的身份,知道他是“承受产业”的。对于这样一位位分更高,直接享有园主权柄的代表,他们的反应竟然是毫不犹豫地将他推出去杀害了。对待仆人,他们虽然行径恶劣,但还留了一条性命。对待真正的园主,他们竟然毫不犹豫地实施杀害,这实在是有悖常理,令人震惊。

但如果分析园户们恶劣、反常行径背后的深层动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园户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园主当作葡萄园的主人,没有顺服他的权柄。虽然他们和园主立了约,但根本没有守约的念头。园主派仆人来警告他们的时候,他们自然毫无羞愧、反思之心。园主派来自己爱子给他们最后机会,反倒成了他们的最佳时机。他们终于找到机会杀害园主的继承人,抢夺葡萄园的主权。通过一系列举动,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光景展现无遗:种植葡萄园不结果子表明了他们的怠惰,怠惰背后的实质是不服园主的权柄,这是一种真正的骄傲和僭越。这种不顺服、骄傲和僭越到了合适的时机,就爆发为对最高权柄的直接反叛。他们伤害园主爱子的行径虽然骇人听闻,但这就是他们的内在生命结出的“果子”,只不过需要机会而已。

既然最后的机会已经被园户们拒绝,并爆发出更大的对抗行动,那么园主已经无需顾全约定,转而采取了毫不留情的处置方式:除灭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原来看上去园主好像软弱可欺,但实际上这是他给园户改正的机会。如果园户拒绝最后的机会,那么园主的权柄是不可撼动的,审判是毁灭性的。派出爱子既表明了园主的忍耐和慈爱,也同时是最高权柄的最后通牒。

      听众与“石头”

当时在圣殿里的听众们听到此处,发出了一声惊呼:“这是万不可的。”福音书里没有记载他们听这个故事过程中其他反应,特别是园户们不断升级的恶行不知是否激发了他们出自良知的愤慨,但是这个故事的结局,以及耶稣的补充说明却让他们大惊失色。

三卷福音书都告诉我们,文士和祭司长、法利赛人清楚地知道,耶稣的比喻是指着他们的。听众们惊慌的是什么呢?他们熟悉以赛亚书,知道葡萄园象征着以色列民,同时他们把葡萄园里的那座楼视为是圣殿的象征。虽然以赛亚书5章其实已经告诉他们,园主(也就是万军之耶和华)的处置方式:废弃不结好葡萄的园子。他们也许会把这个结局解释为主前586年犹大亡国,圣殿被毁。他们并不是不相信上帝有审判,也知道圣经的话会应验,但是他们却认为这些事情只是临到了他们的祖先身上。是他们的祖先像对待园主仆人一样,不听上帝的警告,反倒杀害上帝的仆人——众先知,因此他们的祖先经历亡国被掳和圣殿被毁。他们以为,这些事情万不会临到他们。耶稣再一次讲论葡萄园故事之前,他们并没有把园户当作是自己,他们认为这些凶恶的人很可能是罗马人,他们破坏了神的葡萄园,侵犯了上帝的百姓。这种对圣经解释的背后是一种人性之中深深的骄傲,以至于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生命的本相。

在先知以赛亚之后,耶稣再次讲到葡萄园的比喻,警告他们会和列祖一样,又一次面临着被上帝审判、抛弃,圣殿被毁的重大危机。即使在场的听众们并不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弥赛亚,至少也会认为他是一位先知,他的话不是随随便便说的。听众们陷入到了巨大震惊和恐慌当中。可是他们的反应不是悔改,乞求上帝的怜悯,而是要维持现状:只要耶稣说的这些可怕的事情不发生就好。此刻他们身在圣殿,这是被掳归回以后他们敬拜上帝的地方,也是他们认为上帝与他们同在的地方 。耶稣称这里为贼窝,但是他们自欺欺人地认为只要圣殿还在,一切都不会太糟。对于提出问题的耶稣,犹太领袖们和所有不公义的领导者一样,考虑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耶稣深知听众们内心所想。他“看着他们”,用诗篇118篇的经文回应。和以赛亚书5章一样,这也是犹太人熟悉的经文。在诗篇118篇中,匠人所弃的石头却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耶和华在他所定的日子(也就是终末)做的(诗118:22-23)。在原文当中,石头和儿子是双关语。这块被丢弃的石头就象征着上帝的儿子,虽然蒙受羞辱却被上帝使用,成为新的圣殿的基石。耶稣在葡萄园的比喻(结局是被弃)之后,用石头的比喻来告诉犹太人,旧有的圣殿已经被上帝放弃,而新的圣殿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根基之上,是无形的,属灵的。房角石一方面是建造新圣殿的根基,另一方面也是审判人的磐石。耶稣基督正是被园户肆意杀害的园主的爱子,是被匠人所弃的石头,他的到来表明了耶和华所定的日子到了,犹太人不可能期待维持现状了。此时,故事的听众就是那些园户,园主的爱子如今就在他们面前。

路加福音记载说,耶稣问他的听众,这经文“是什么意思”。对观福音书中,耶稣的问话更有责备的意味:“这经你们没有读过吗”。耶稣这次讲论过程当中用到的以赛亚书和诗篇都是犹太人熟悉,甚至会研读并且加以处境化应用的。但耶稣却责备他们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好像从来没有读过一样。葡萄园主人的爱子,被匠人所弃的石头现在就站在犹太人的面前,这两处圣经经文,连带耶稣讲的这个比喻都指向了上帝拯救和审判的工作。正如约翰福音记载,耶稣说,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世人因他得救。(约3:17)但是耶稣接着又说:“信他的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3:18)福音信息本身就包含着拯救和审判的张力,拯救是审判之前最后的机会,审判是拒绝拯救者的最终结局。

    犹太人,尤其是当中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虽然花了很多的时间研读圣经,但是却被耶稣看作像没读过一样。整本圣经都是指向基督,为基督作见证,但他们却不愿意承认耶稣基督作为上帝独生爱子的权柄,因此他们虽然读经,却是瞎眼的。透过他们对待耶稣的态度,我们能看出他们虽然外表敬虔,但实际上并没有敬拜、顺服上帝的权柄,他们的外在敬虔实际是不结果子的假冒为善。就像葡萄园的园户们,他们对待仆人和园主爱子的表现就显明他们根本没有尊重园主的权柄,因此他们也不可能结出好果子。

在犹太人看来,葡萄园所代表的以色列家就是民族和血统意义上的以色列家,但是耶稣基督告诉他们,葡萄园会转给外邦人,以色列家的真正含义是教会;犹太人以葡萄园中的楼——圣殿作为上帝和他们同在的记号,但耶稣基督告诉他们,有形的圣殿要被毁弃,真正属灵的圣殿以他为房角石重新建造;犹太人自诩拥有圣言,但是耶稣基督告诉他们,若不认识自己,他们实际上没有读过圣经。这是两条针锋相对的路线,是属天与属地的差别,是基督信仰与人间宗教的差别。但这不是平分秋色,供人挑选的两条道路。耶稣基督透过比喻,指出犹太人的生命实质是不结果子,假冒为善,并没有真正敬拜独一上帝。上帝曾经差派先知,如今又差派自己的独生爱子,是要警告他们,若不悔改必然灭亡。可惜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领会这样的警告,毫不领会圣经对他们的定罪,几天之后,他们一起杀害了耶稣基督,就和园户们的行径一样。而基督则以复活的神迹表明他就是那石头。

       我们的反思

葡萄园所指向的以色列家不是民族性的,而是属灵意义上的,也就是指向教会。今天身在耶稣基督复活之后教会中的我们,该如何思想主耶稣的这一段教训?

首先,我们要反思对上帝话语的态度。我们要避免对救恩历史在时间上的错误观念,以为葡萄园的比喻是写给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和我们今天无关。如果这样,我们可能也会因着自己的骄傲,犯了和圣殿里听众们一样的错误。

新约和旧约时代的根本差别主要是启示方式的不同:新约时代的“新”在于耶稣基督,他亲自启示上帝的话语,旧约所启示、预言的那一位终于显明,这是旧约无法相比的。比如先知们传讲葡萄园的教训,预言的房角石,到了新约都显明了指向和属灵含义。但是,新、旧约启示的实质并没有不同:一样都是以信心仰望上帝的恩典,以致得救。上帝过往在救恩历史当中的教导,透过耶稣基督再次讲论并发展,就一定是关乎我们生命的要道。我们绝不能回避、躲闪那些对我们生命构成挑战的圣经经文,甚至置之不理。

耶稣说:“我所说的是在我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听见的。”(约8:38)我们应当越发郑重对待上帝的话语。

  其次,我们要反思长久不结果子的生命,并保持足够的警醒。耶稣基督拆毁了中间的墙,我们得以进入上帝的葡萄园,有他亲自供应、看顾和保守,这是极大的恩典。但我们也面临重蹈园户覆辙的危险。尤其是当我们过上了习惯性的信仰生活,把一些外在形式当作保持信仰,维持基督徒身份的凭据,但实际上却没有靠着圣灵和圣言的提醒、鼓励,把自己生命的主权交给上帝,我们的生命就结不出该有的果子,甚至有时和没有蒙过圣灵光照的人一样,因此要受更重的审判。

保罗形容基督徒归信之前的状态时说:“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要反省的是,是不是我们常常好像退回到了“那时”的样子。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我们对于财富、子女教育等等很多社会焦点问题的价值观,和世人真的有本质差别,真的看重天上的国吗?也许,基督徒就剩下婚姻状况比世人好些。但是,几年前北美圣经地带的离婚率就高过了其他地区。

我们结出的果子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真的尊主为圣,为大,还是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把持着不让上帝掌管呢?这实在不能不让我们警醒。我们越是看重所蒙的恩典,我们越应该甘心乐意,竭力行出与之相符的见证,若不是这样,我们其实并不看重上帝给我们的新的身份。

当然,生命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我们蒙恩之后尚未完全,同时是罪人和义人,那残存的罪性依然在我们里面发动。我们会软弱甚至有时候跌倒。但软弱是我们的现状,绝不应该总是成为借口。软弱反倒是我们更加寻求圣洁,更加爱主,盼主再来的原因。

我们该如何重整我们的生命呢?使徒保罗说“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 (腓立比书2:12 )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经我们没有读过吗?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