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nd大茶飯
香港政府的iBond,相信大家都申請過,分享一下一個故事
iBond首次是什麼年份推出?中佬不去fact check,記憶中大約2010年,當中有個故仔。iBond每年派息,大約5%吧,如果一人一手申請,每手一萬,一年派$500,相信大家都話少,大家又相信每人穩派一手。
咁簡單就不是故仔,大家想想幾百蚊申唔申請時!有人要求要孖展申請iBond,大家聽了後,估計有五十人以上,大家都笑了,又奇怪為什麼iBond要孖展,一萬都要借?
哈哈,故仔最後的部分當然係大家估唔到,首次iBond申請,計人頭下人數足夠一手有餘(中佬冇為果幾舊水申請),即係每人派一手後還剩下很多,所以多出來的,根據申請人的認購量再分配。如果認購十手可以派足十手,有人做孖展當新股抽。估仔最後,有人認購到二十手,iBond一上市,股價約$105,二十手即賺了一萬元,減去孖展利息一千元,即係7天內賺了$9000,本金不過是一萬,到了今天,這個故仔我都間中提起。第二次iBond申請,申請人頭及數量大增,這個方法已經不再,最多每人三手吧。
這個故仔,説出自己(可能包括大多數人)對財經認識不深,或者冇知識吧。因為想法係投資一萬,每年收$500,資金一萬放足一年,甚至三年,Hold起一萬冇得用,又少咗Opportunity Cost,求其買一隻股都5%,為什麼要買iBond?相信大多人想法如此。事實上,上市後股價係$105,不是$100,突然間大家發覺了係必賺的,還是短期7天,風險更是”零”,如夢初醒咁。5%回報和7天,相信股神都不容易做到。
近來看了文章,了解到Discount Model,用了iBond解釋,明白股票定價方法,自由市場原則下,上市後會自然升到$105,相信認識經濟的人會明白。像中佬、師奶、一般人不知道,報紙、分析員又不知道下,或者有讀書,沒有實戰下,不識運用知識在iBond上,錯過了機會。想起當天笑iBond要孖展,一萬都要借的自己,有點兒後悔,更明白自己不足,若果八掛去研究多一步,或者起碼認購幾手iBond,甚至孖展,財商提早起步,相信世界不同了。
某電影説過”機會不斷在自己頭頂上,要用力、不斷向上跳才可以捉住”,即係話要跳起付出、跳起時機、不是每次要多次才可成功。
借來分享一下:
簡單來講,它假設剩回報3.5%,因為5%要減去通脹,iBond三年的價值係$10735,所以上市價$10000,因為溢價自然有人追入而高過發售價,又不會升至10735,因為不會有人用它所有價值去買,再等三年才收回成本,當中風險、機會成本未計,最後價格去到$104-105,希望大家明白計法,數字可能有啲出入。
關於這個Discount Model,其實適用於很多地方,在股票市場上,某股票三年價值$150,今天股價$120,有溢價下$30,明白今天只值$100,要買貴付出多$20,但是,三年後可升到$150,回報不錯吧。事實上,一間公司的價值很難計算得清楚,財務報告可告訴一些,這些都是過去的,將來1-3年又怎樣去計算?有突發事件立即影響公司生意,假如一個疫情,航空股全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