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歷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閱區,回到作品頁
米高的树洞
IPFS 指紋 這是什麼

作品指紋

凡人呓语-22.6.23-奇怪而有趣的传言

米高的树洞
·
·
民间口头语言是一个宝藏~

Holy matters:

中午忙里偷闲,跟爱人微信聊天,她哭笑不得的抱怨说家人给她装的午饭里,有不少孩子啃完皮剩下的鸡翅(家里小朋友喜欢吃鸡皮)。我问她原因,她说老年人有种说法,说孩子如果吃剩下东西,大人不帮忙吃完,对大人会有折损。

玩笑之余,我也想起小时候老家大辽国流传的那些类似的、煞有介事的奇怪而有趣口头传言,很多都是跟吃有关的。比如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有一种说法,说小孩子吃馒头,要整口咬着吃,不能扒皮吃。蒸好的大白馒头,宣腾腾,表皮一撕就下来。很多孩子们都喜欢撕皮吃,但大人看到了往往会吓唬说不能扒皮吃馒头,不然姥姥家要受穷。我虽然有点半信半疑,但是还是有些肆无忌惮,该撕馒头皮还是要撕,因为那时候天真的想:哼,吓不了我,反正姥姥和姥爷在母亲很小的时候已经过世了,也没法受穷了。

现在想起来不禁莞尔,我想可能是因为大人怕孩子们挑食,故意编出来的一些口头传言吧,毕竟馒头皮软韧可口,用辽国的方言来说,叫哏啾啾的,味道比馒头芯儿要更胜一筹。我还想起了另外一个有关节约吃食的故事,小时候大人们也经常给我们讲,说以前呐,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因为家里有钱,所以那个孩子每次吃饺子,都只吃饺子肚,把饺子边儿吐了不吃。有个家里的老仆人,就把少爷吃剩的饺子边儿偷偷留着,晾晒干了之后存着。后来呢,财主家落魄了,那个少爷也流落街头。然后那个仆人就拿出当年晒的饺子皮,煮给落魄少爷吃,少爷吃的那个香呀,后面少爷就再也不挑食了。

每当大人给我们讲完的时候,都会意味深长的看我们一眼,意思似乎在说:你,懂了吧?再挑食就当乞丐了。这招儿还是挺灵的,讲了几遍以后,想吐饺子皮的小火苗,从此就熄灭了。

除了这些和吃有关的口头传闻,还有一些民间的口头传说,比如说正月不能剪头发,否则会方舅舅(方这个字在大辽国的语境里,有不利、触霉头的意思)。还比如说,不要轻易的种枣树,否则等枣树长到狗脖子那么粗的时候,种枣树的人就要死掉。小时候因为物质相对匮乏,又贪嘴,水果种类少,想吃不同的水果,我就从野外挖了一棵野生的枣树苗移栽到院子里,一边学着大人的模样辛勤的伺候树苗,希望快点开花结果吃上枣子,一边又怕的紧,生怕自己的小命会搭在这棵枣树上。不过还好,小枣树没过几年就不知什么原因寿终正寝了,一颗心总算也落了地。

最期待和喜欢的一个传说是说,小孩子如果不撒谎,每年的七夕的晚上,站在葡萄架下,就能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所以小时候每年的七夕晚上,都要摸着黑,偷偷的跑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傻乎乎的站着。可遗憾的是,每次除了蟋蟀的啾啾声和邻居家的土狗叫,我是一次都没听到过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回头我还纳闷呢,嗯,应该是我不小心什么时候撒谎了,所以心不诚了,就听不到,没事,我再憋一年不撒谎,明年肯定能听见。自我安慰的树洞性格,从那时起,可能就开始养成了。

这些童年的故事和传说,真的很有生命力,即使过了那么多年,每次想起来,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现在的孩子们,估计不会像我们小时那么单纯和傻,但当家里小朋友不好好吃饭的时候,我都会按照绘本里说的那样,告诉他肚子里住了很多小精灵,如果不好好吃饭,小精灵会罢工的。每次在孩子眨巴眨巴的半信半疑的眼神里,我就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故事各有不同,但美好的愿望和善良的教化,也以不同的形式,代代相传下来了吧。

马特市永生!




CC BY-NC-ND 2.0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