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hicaymaleta女人與行李箱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關於緬甸,你也許想看這些影片

chicaymaleta女人與行李箱
·
·


如果誰曾經因為羅興亞人事件與昂山素姬的取態,而選擇對緬甸如今的狀況視若無睹,由2月1 日到今天,半個月過去,你又是否願意看多一點點?

最大眾化又易入口的方式去看緬甸,由電影開始:


《The Lady 》,2012年的電影。戲裡有一幕描寫軍人開槍殺害了一個算命師,看戲的時候,只覺得是誇張的戲劇表現手法。後來知道緬甸人多迷信,2021年2月在網絡上有人寫道,今次有算命師被捉走。

電影與現實,或許相距沒有我們想像中遙遠。


如果想再了解多一點點,可以看這個近60分鐘的documentary 《Inside Burma: Land of Fear》,影片裡有提及到1988年的8888民主運動,有昂山素姬的訪問,有西方投資者的訪問,有奴役情況⋯⋯


關於2007年番紅花革命,有這一齣紀錄片《Burma VJ: Reporting from a Closed Country》,只找到trailer可以轉貼在此:


後記:

《Burma VJ: Reporting from a Closed Country》我是2010年入戲院觀看的。這齣紀錄片,記的是2007年,緬甸連僧侶也要上街示威的一段歷史。那段由抗議油價,到要求民主的反政府示威遊行的歷史。又稱番紅花革命。

看完電影,那時候,我大概非常憾動,還在半夜記下了這麼幾句:「大概,只有一貧如洗、再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人,才有那份義無反顧。當你窮得只剩下推翻一切不公義的勇氣,其實,你比我們當中很多人富有。」

跟當日一起看戲的朋友聊天,朋友說,當年覺得義無反顧已是一件好不可思議的事。而我們要來到2019年,處身今日的香港,才真正明白,世界上很多的義無反顧,很多的反抗,無關貧富,無關勇氣,其實是為勢所迫。因為已經再沒有退縮的餘地。

電影開拓了當年的我的眼界。

後來因為2019年末要到緬甸旅行,又再看了一些旅遊書又爬了一些網文。大家都享受著開放不久的緬甸,便宜的消費,美麗的風景。知道緬甸窮困,我們卻從未認知真實的貧困是怎樣的。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這種國家,再多的旅遊經濟,真正落到人民口袋的錢還是很少。

2019年的香港峰火蔓天,那時候,我沒有想到,來到緬甸旅遊也可以We Connect。不單單是we connect to金髮碧眼的旅客,還we connect to local Burmeses。原來緬甸也有市民會留意到香港新聞,會表示支持香港人。雖然we connect ,但是當時無法理解的是,緬甸人經歷過那麼多流血苦難,為什麼又容得下用血洗方式去對待羅興亞人呢?還有昂山素姬明明德高望重,又為什麼變了嘴臉?是利慾薰心?是與虎謀皮?是歷史原因?是政治籌碼?是不足為外人道?撇開言語隔閡,總覺得緬甸人聊到這些話題帶點欲言又止,大概是經歷過1988年與2007年之後的慎言。

前兩次的揭竿起義,科技還沒有如今的發達。當年緬甸國內的情況,就靠偷拍、偷運片段出國,外界才略知情況一二。今時今日,軍政府想再要資訊封鎖,斷電、斷網,又如何?今時不同往日了。暴力打不倒創意。

在《Inside Burma: Land of Fear》片末,旁白問到當地人1988起義會否重演,那個當地人的回應,意譯如下:

試想像一下在十字路口車來車往,車輛不會為一、兩個人停下。但人群在路旁聚集得愈來愈多,當洶湧而出之時,車輛就必然會停下來。如今人們正在路旁聚集、不耐煩地等待著。

來到2021年,我想在路旁聚集的人已經夠多了,已經空群而出了。軍人政權的控制,是不是能夠剎停,迎來真實的民主?


最後,天祐緬甸人民。

16.02.2021

在緬甸烏本木橋看日落,攝於2019年



攝於通往曼德勒山上寺廟的路上,2019年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