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呼喚我,美國需要我,偵探很忙的 -《福爾摩斯與第五心》
如果要談這世界上最著名的偵探,那首屈一指的必是福爾摩斯,即便他在故事裡的推理並非無懈可擊。但高知名度仍然為他帶來隨處可見的致敬作,無論是影視或者文學,「福爾摩斯」彷彿仍在這個世界上活耀著,並隨著時代演進不斷變化出新的探案技術來因應新世紀犯罪。(就像打不死的小強,怎麼到處都能見到他。)
柯南道爾描寫出福爾摩斯華麗的偵探生涯,精彩的冒險故事也使得改寫這位名偵探的時間點變得極為有限,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抓到故事精髓,寫出足以穿插其中真假難辨的精神續作,其中又以「雅卓安.柯南.道爾」和「約翰.狄克森.卡爾」合著的《福爾摩斯的功績》最為出名。而其他作家開始出現描寫早年的福爾摩斯(例如:少年福爾摩斯,這還不只一個人寫過,你看連童年都可以活出別人的兩倍精彩),退休後的福爾摩斯(例如:福爾摩斯先生),以及最重要同時也是迷霧圍繞最久的時機點,也就是1891年伴隨莫里亞蒂教授墜谷到1894年復出的這段空白,感謝後人的努力不懈,我們才發現這三年的時間福爾摩斯也沒閒著,除了跑去日本破案外,在今天介紹的丹.西蒙斯所寫的《福爾摩斯與第五心》裡,他還帶著英國作家遠渡重洋到美國阻止莫里亞蒂策畫的總統暗殺案,我覺得這就是真愛吧,一生只督你一人的完美代表。
作者剪影 — 我就是童年玩伴裡的湯姆·索亞
對丹.西蒙斯來說,寫作是一項他從小便很有熱情的事。「在玩伴間我就像是湯姆·索亞(馬克吐溫《湯姆歷險記》主角),負責為遊戲增加想像的背景設定。像是為沙盒裡的玩具士兵添加故事,或者在後院玩耍時為我們各自的角色取名。」
國小三年級時,西蒙斯創作了一部男孩偵探的故事並祕密地在教室裡傳閱著。「在當時我就已經知道一件事,沒有讀者就沒有作者。」而五年級時,他撰寫了綠野仙蹤的續集,但恕不知原作者其實早就寫過續集了XD,或許這也影響了他後來開創一系列以歷史人物為主角的小說。但這些流傳的小說偶而會跑到不該拿到的人手上,比方說,ㄜ,老師。以至於西蒙斯常常被叫去罵,要他別浪費時間寫這些故事。天知道以學業為重的社會,究竟扼殺了多少未兌現的天賦。
但感謝老天,這沒有澆熄西蒙斯創作的熱情,「我相信創作應該是很具顛覆性的活動,而非某些教師輕聲細語及不合理讚美下的產物。」或許真的是老天支持他的想法,丹.西蒙斯畢業後竟投身教育事業,而且一做就是18年。「我是一個很反常的教師。」丹.西蒙斯這樣形容自己。
故事縮影—名偵探就是要有超乎常人的觀察力
在這次的冒險裡,主要敘事者從華生變成了英國作家亨利.詹姆斯,而一切的起源是亨利幾年前自殺過世的美國友人克勞芙.亞當斯,當大家都為這悲劇殞落的命運哀傷時,眼前這位瘋瘋癲癲的諮詢偵探卻大張旗鼓地表示這背後必有隱情。就在亨利一臉茫然想說眼前這人再說甚麼鬼時,大偵探又爆出了更駭人聽聞的秘辛。
我只是個小說人物 —福爾摩斯,《福爾摩斯與第五心》第三章
如果此刻在他對面的人不是亨利而是我,真的就一拳給他下去。聽眼前這麼「大偵探」在那邊講一堆543,最後居然還跟我說自己是虛構的?這位兄弟,我想你跟福爾摩斯的共通處應該只有古柯鹼吧。我不知道西蒙斯嗑了甚麼才想出這些,但不論他嗑甚麼,我都很樂意來一點,畢竟要能像他這麼有成就,我這凡人有點犧牲也是理所當然的。
丹.西蒙斯對於歷史的考究一定下足了工夫,從登場近一打的歷史人物、各種回想的歷史事件到最後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的場景都描繪得栩栩如生,彷彿真的參與了每一場的會談,且一覽華盛頓特區中繁華及腐敗的面貌。
先談談作為主謎團的自殺案件,福爾摩斯信心十足認為自殺案別有疑點的原因,在於相關當事人每年在克勞芙.亞當斯的祭日那天都會收到一封信,上面寫著告密的話,「她死於謀殺。」雖然我覺得依照偵探的見解去懷疑事件不單純有些牽強,但或許這就是別人是名偵探,而我只是路人甲的原因。只是最後這件事只讓我留下了一個她到底是不是自殺的模糊印象,又或許我們認為的主謎團其實根本就只是作者認為的開胃菜,所以有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
再來是莫里亞提策劃的總統暗殺事件,這裡完全沒有推理的成分,風格反倒比較像是好萊塢拍的動作冒險片,無論是亨利的潛伏搜查還是福爾摩斯的高樓格鬥都超級有畫面。只是我覺得加了艾琳·艾德勒的劇情好像只是為了服務讀者,讓人在這裡有個驚異的亮點,但老實說我覺得在艾琳的角色上,作者們應該可以給她給棒的設定,或許多一點深度,而非總是要跟福爾摩斯談情說愛,何況人家還是已婚的耶。
最後關於福爾摩斯到底是不是虛構角色,作者為福爾摩斯真人的部分描繪的太過有血有肉,像是翻案原著的「波希米亞醜聞」和「紅樺莊探案」,先是透過亨利的吐槽來凸顯故事裡的不合理性,再藉由被質疑的福爾摩斯來重新還原真相(或者說讓丹·西蒙斯改編),都很明顯強化福爾摩斯真實存在的痕跡。只是最後丹還是縮手了,沒有正面回答福爾摩斯到底是不是虛構躍入真實的角色,這有點可惜,我本來期待這議題可以帶出更值得深思的問題。
這不是我認為丹.西蒙斯最好的作品,也許本書的吸引力僅止於福爾摩斯迷,或對於19世紀美國有嚮往的讀者。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他的《海伯利昂》,一本我看不懂但總覺得好像很厲害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