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卡片盒筆記法#5】

一燈大叔
·
·
IPFS
·

【讓愛發電寫作計畫・六】

自小唸教會學校,受《聖經・創世紀》的影響,創作在我心中,一直是個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神奇過程。

以前的我深信,只要盯着一張白紙的時間夠長,靈感就會如鬼魅般浮現,瞬間把白紙填滿,形成傑作。

就如偉大的畫作,本來都是一張張雪白的畫布;曠世的雕塑,來自一塊塊樸素的石頭⋯⋯

事實並非如此。

曾經有數不清的晚上,整夜坐在電腦前,盯着屏幕上刺眼的白光,那三千字的劇本大綱,含標題只寫了三百字不到⋯⋯

這種悲慘的情景,除了使我愛上了所有有Dark Mode的App之外,也教我不斷地捫心自問——

是我沒有天賦?
還是我的方法錯了?
Photo by Calvin Craig on Unsplash

非線性創作思維

第一個疑問,我沒有答案,也不想知道;既然踏上寫作之路,再回頭已百年身,知道答案只是徒添傷感。

第二個疑問,我一直都在思考:大學時讀的所有文學批評理論,幾乎都是事後孔明,只能幫助解析作品蘊含的意義,對創作沒什麼裨益。

曾經在一個電影宣傳活動上,親眼目睹這一幕:

記者問周星馳:「你怎樣看自己電影裡表現的後現代解構主義?」
周星馳(一臉疑惑):「什麼是後現代解構主義?」

創作者解讀者,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我也看過很多關於創作的書,看的時候醍醐灌頂,過後依然故我,不覺得自己有多大的變化,能真正用在寫作上的,總是沒有原先想像的多。

問題不是出於自己有沒有學習過什麼文學概論、創作理論,而是在輸入和輸出之間,少了一個有效的轉化過程。

正如我在 2020熱門筆記方法 顛覆了我的創作思維 一文所說,過去的我,太理所當然地認為寫作是個線性的過程。然而,輸入和整理過程中的流失和損耗,成了我們下筆困難的元兇。

現在請大家拋開以往所有的寫作理論和方法,來看看怎樣用卡片盒筆記法,來實現筆記和寫作合一

八個步驟令筆記與寫作相輔相承

盧曼的卡片盒有兩組,一組是「書目」,放他看過的書的簡介及引文;另一個盒子用來放置基於這些參考書發展出來的「想法和理論」,他的筆記也分成三種。即使我們用的不是實體卡片盒,也可以參考他如何做筆記:

1. Fleeting Notes - 快閃筆記

我們經常靈光一閃地出現新想法,又或看到聽到某個有用的句子,認為以後可以用到時,一定要立時記下。

你可以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順手拈來的白紙⋯⋯我的話,如果坐在電腦前,就會馬上打開Evernote或是「新寵」Obsidian記下來。

如果在外面,就會用Drafts這個筆記軟件。

Drafts的最大優點是「快」,一點開手機App就自動開新的文檔,不像Evernote或Notion,等半天才打開,還要點擊建立新筆記,難得抓到的靈感很容易在這段時間悄悄溜走。

Drafts的免費版已足夠一般應用,配合Apple Watch和語音輸入法,連手機都可以不用打開。

當然,iPhone自帶的Notes,安卓的Google Keep也很方便,總之,一定要快速記下,千萬不要相信自己的記性。

隱約記得我曾經好像有個想法,可以媲美《嫌疑犯X的獻身》,可惜那個時候還沒有Drafts,平白讓這個想法逃了,到今天都抓不回來⋯⋯

2. Literature Notes - 閱讀筆記

看過的書、讀過的資料,若不做成筆記,及後引用是很困難的,總不成每次都把書從頭翻一遍吧?所以最好在閱讀時和閱讀後,精選書的重點,寫成閱讀筆記。

除非是要引用的原文,否則一定要用自己的文字,這樣既可「即時開始寫作」,又可以避免日後有剽竊的嫌疑,當然也要記得寫上資料的來源或是書目。

3. Permenant Notes - 永久知識

要把以上兩種筆記,變成永久為你所用的知識,最好每天一次,最少每周一次,把它們再溫一遍。

看的時候,要細意想像,它們和你目前的寫作方向、研究的題目,或者你的思想、興趣有什麼關聯?能不能支持你原有的觀點?或是刺激你產生新的想法?

然後,假設自己現在就要下筆寫文章,把以上所得,寫給未來的讀者,甚或是未來的自己

4. 添加連結

大家應該記得,卡片盒筆記法和其他筆記法最大的不同就是「連結」。轉化成永久知識筆記後,快閃筆記就可以刪除,和閱讀筆記一樣,加上連結、標上合適的標籤後,就可以好好收藏,留待後用。

5. 發掘題目

到寫作的時候,你再也不用面對一片茫然的空白屏幕,而是從手頭上的永久知識筆記上,發掘寫作靈感。

當然,由於卡片盒筆記法是我今年才學到的筆記法,所以很多以前的筆記,都不太符合這筆記法的準則,幸好Evernote 有很強大的搜尋功能,即使當初沒有做好筆記分類和標籤,也可以靠關鍵字把相關的資料找出來,加上它的Context(智能聯想)功能,能同時調出它認為相關的筆記讓你參考,有可能幫助你

在我構思《九西英雄》這故事之前,已收集了不少九龍最有特色的地區——如旺角、油蔴地、深水埗——的資料、新聞和小故事,也因為我是個偵探小說迷,也收集過很多關於犯罪、探案、刑偵的材料。當我從新再看這些資料時,很多真實的個案,便成為了故事的素材。(Evernote的Cardview卡片模式這時便大派用場,可以把相關的資料變成一張張的卡片,平鋪在你面前。)

正常來說,把上面的資料關聯起來,很自然就會出得出一個「以九龍為題材的犯罪故事」 ,然而,在我翻找資料時,因為「深水埗」這個關鍵字,偶然看到一則「鴨寮街科研」新聞專題,內容大概是說,鴨寮街上臥虎藏龍,有不少科技高手,於是⋯⋯

6. 決定主題

這些本來毫不相干的素材,因為互相碰撞而突破了原來的條條框框,產生了新的火花——

《九西英雄》裡的主角,並不是機智過人的神探、也不是超越人類極限的奇人異士,他們是遊走於砵蘭街「馬檻」的記者、在鴨寮街改裝電腦的技師、在佐敦教傳統武術的師父、在廟街為人算命的江湖術士⋯⋯一班看來普普通通的香港人,憑着他們的專業知識,化解了一場危機⋯⋯

所以我認為,坐着等的話,靈感不一定會出現;但若你平日的準備功夫做足,靈感出現的機會,是可以大大增加的。

7. 把筆記重寫成為初稿

若我當年已開始用卡片盒筆記法,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把相關的筆記匯集起來,由於筆記是用自己的文字寫的,所以把它們排好順序,基本上已是一篇初稿⋯⋯這樣說好像太理想化了,但你想想,如果你寫的不是一篇小說,而是像你正在看的這一篇部落格文章,是不是有這個可能呢?

事實上,我這個「讓愛發電寫作計畫」裡的文章,全都是用卡片盒筆記法,在做資料搜集時已用自己的文字寫好筆記及相關內容;決定了題目後,先擬好大綱,把大綱上每一個小點連接上參考資料,寫作時把相關資料筆記一一打開(Obsidian可以無限地增添視窗),互相參考,寫成文章初稿的。

8. 編輯修改

每個編劇老師和每本劇本參考書都必定有同一句說話:

劇本不是寫出來,而是改出來的

寫任何文章我相信都一樣,所以,那怕你用了卡片盒筆記法,也不可能真的把卡片集合一起就能成為新文章,所以,修修補補是必然的了,認命吧!


綜合以上的八個步驟,要有效地創作,我建議大家:

1. 做筆記
2. 做好的筆記
3. 永遠不要盯着一頁白紙來創作


參考視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一燈大叔編劇|內容創作人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samsonelight Liker Social: @onelight@liker.social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游牧人生現實版 - 兩年遍遊美國36州

做了多年編劇後 我終於當上主角了

成為數碼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