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品牌-都可COCO及手搖茶眾品牌看人性》
「寄生上流」有人會思考:「窮人與富人」的差距是可怕的罪惡根源。
但在我的想法,人性的問題,其實沒有分上流或下流,其實都是一模模一樣樣的,
只是物質條件型塑了上下流,
而人性的上下流又是另一回事。
一個個台灣品牌為了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眼看距離最近、語言相通、人口數又最極龐大的中國,此市場怎可以忽略呢?加上「台灣/寶島」等字眼,能引起中國消費者之興趣與信任,只有笨蛋才不會想要賺大錢發大財吧。
可惜的是,在商業架構上,很難脫離政治。
從開始的一芳,接著都可Coco,後面再一連串已進入中國市場的台灣手搖茶品牌,不得不保住飯碗而必須選邊站,而引起的反彈,說他們活該嗎? 不,其實多了許多分無奈。
此時眾多聲音意見出現,若沈澱下來去整理這些想法,能分成幾種類別:
1.「自我安慰型」:幸好我不愛喝手搖茶、好在這幾個品牌的手搖茶我都沒有在喝。
2.「立即轉念型」:很好啊,趁這時候把手搖荼給戒了吧,我們一起迎接健康的人生。
3.「正面樂觀型」:我們就藉由此事,讓大家對於自己面對中國的態度不要再閃躲也是一件好事。
4・「盡情嘴砲型」:…
5.「報復台商型」:這些台商這麼舔共是吧,我不只是要罷喝,我還要讓你們在台灣經營不下去。
不論是那一型,都是直接對原本忠愛或信任的台灣品牌,出現了撕裂切割的念頭,這都是起源於「背叛感」。
而這個「背叛感」裡面包含非常複雜的愛恨情仇,對中、對港、對台、對自我認知、對誠信、對你怎麼可以這樣子…再多的形容狀態,其實就是「人性」。
或許我們不是老闆只是員工,也許我們在台灣工作而無法出差到中國,當然也有回流台灣的,或仍留在中國努力打拼的台灣人,在形形色色不同位階的時候,有許大部分的人,是不認同他們的作法的,所以要去切割(廣:割蓆)、去責備。
當這件事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若需要面對到公司的存亡、股東的壓力,上百或數千名員工的生計,當然少不了的是自己的營收…這時候該要如何選擇?
再多深入探究下去,這些企業的決策者都是台灣人,去想一下台灣人常有的特性是什麼?
「發大財」
(從反送中的事件發生後,可以看出許多香港人知道,賺錢可以先放下,但民主自由是不可失)
而熱情的網友整理的支持中國的台灣手搖茶品牌資料,是要思考的是:我們毀了現在台灣很倒楣的加盟店,而讓已經在中國插旗的品牌絲毫不痛不癢呢?
台灣人要思考的,不是現在還有那一些品牌可以喝;而可以試著去想想,從香港最近發生的週週遊行,理念堅持,團結不喊累的事件中,台灣人要如何把團結加強,有更大更壯的信念?
回頭看開場的「寄生上流」那段話,究竟人生是要追求「物質上的上、下流」呢? 還是你還沒搞清楚你想要的上、下流是什麼?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